医保药品谈判再现灵魂砍价,普通人以后看病能省多少钱?
说起这几年的医保药品谈判,那真是每年都得关注一下。特别是那个“灵魂砍价”,每次看新闻报道都觉得挺带劲,也挺感慨的。
我自个儿没啥特殊经历,就是家里有老人,身体时不时有点小毛病,所以对医疗、药品价格这些事儿就比较上心。还记得前几年,家里老人有个慢,长期要吃药,那会儿就感觉药费是笔不小的开销。虽然有医保能报一部分,但自己掏腰包那部分也挺实在的。
我当时咋琢磨这事儿的
就是每年年底那阵子,新闻上开始放那些谈判的片段。我就留意下,看看今年又有哪些药能进医保,价格能降多少。也不是说我家老人马上就需要用那些“天价药”,但就是觉得这事儿关系到每个普通人。
后来有一次,陪老人去医院复查、开药,就顺便跟医生聊几句。医生也说,现在国家搞这个集中采购、药品谈判,确实让一些以前用不起的好药、新药,普通老百姓也能负担得起。他举个例子,好像是某种靶向药,以前一个月好几万,普通家庭哪敢想,谈判后降不少,再加上医保报销,压力就小多。
听医生这么一说,我就更觉得这“灵魂砍价”不是白砍的。这背后真是国家在想办法给咱老百姓减轻负担。
我的“实践”过程
我的“实践”挺简单的,就是:
- 多看新闻:每年谈判季,我都会刷刷手机,看看相关报道,解下大概情况。特别是看到那些价格“大跳水”的数字,比如从几万砍到几千,甚至几百,心里就觉得挺震撼。
- 问问医生:每次去医院,如果碰上机会,就会问问医生现在药品政策的变化,哪些药进医保,价格怎么样。医生一般都比较解,能给咱说点实际的。
- 算算自家账:虽然我家目前没用到那些特别贵的药,但我会对比一下,看看家里老人常吃的几种药,价格有没有变化,医保报销比例是不是调整。这种感受最直接。
- 跟街坊邻居聊聊:有时候在小区里碰到熟人,也会聊起看病、药价这些事儿。听听大家的感受和经历,互相交流下信息。比如谁家用某个新进医保的药,效果怎么样,费用负担如何。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看到新闻里那个罕见病药,好像叫啥诺西那生钠,从几十万砍到几万块。虽然咱身边可能遇不到这种罕见病,但看到那个谈判专家说“每一个小群体都不该被放弃”的时候,心里还是挺感动的。觉得这钱,真是花在刀刃上。
还有一次,看到报道说一款国产的治糖尿病的新药也进医保。这说明不光是进口药,咱们自己研发的好药,也能通过谈判惠及更多患者。这也是个好事儿。
我这个普通人,没法参与到那个“灵魂砍价”的现场,我的实践,就是持续关注、解情况,然后结合自家和身边人的实际感受,去理解这项政策的意义。看着药价实打实地降下来,医保目录里的药越来越多,心里就觉得踏实点。这大概就是我作为一个普通老百姓,对“医保药品谈判”最直接的实践记录和感受。希望这政策能一直好好搞下去,让咱看病吃药,负担能轻一点,再轻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