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公司容易被列入实体名单?了解原因才能更好规避!
最近老能听到“实体名单”这个词儿,一开始也没太当回事儿,不就是美国那边搞的一些限制嘛但后来发现,这事儿好像越来越影响到咱们普通人的工作和生活,就想着得自己去捣鼓捣鼓,看看这名单到底是个啥玩意儿,具体都有谁在上面。
我的实践:捋一捋这名单
说干就干。我就开始在网上扒拉信息,想着整理一份自己看得懂的单子出来。你别说,这活儿还真不轻松。一开始以为很简单,找几个官方公告看看就得呗。结果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儿。
这名单,它不是固定的,今天加几个,明天说不定又调整。而且来源也乱七八糟的,有的是新闻报道,有的是行业分析,还有些是小道消息。哪个真哪个假,哪个全哪个漏,搞得人头大。我试着把找到的公司名字一个个记下来,做个表格:
- 华为,这个大家都知道,闹得挺大的。
- 中兴,也挺早的。
- 然后还有海康威视、大疆什么的,做监控、无人机的。
- 后来又看到好多芯片相关的,中芯国际、长江存储,还有一些我之前都没太听说过的设备厂、材料厂。
- 再后来连一些搞人工智能的,像旷视科技、商汤科技也被拉进去。
- 甚至还有些生物医药公司,说是跟什么药物滥用有关,这个跨度就更大。
我这边吭哧吭哧整理几天,感觉就像在拼图,东一块西一块,拼出来的也不是个完整玩意儿。信息零散,更新还快,有时候这边的消息还没确认,那边又出新名单。这感觉,真挺累的。
实际遇到的麻烦事
为啥我要费劲去弄这个?跟之前我参与的一个小项目有点关系。
那时候我在给一个搞智能硬件的小团队做点顾问工作。他们产品里有个关键的小零件,是从外面采购的。本来合作得好好的,突然有一天,团队负责人就特别紧张地来找我,说他听说他们那个零件的供应商,好像有上“实体名单”的风险。
这下可炸锅。要是供应商真被列进去,那零件可能就断供,整个项目都得停摆。我们当时那个急,到处打听消息,看这个供应商到底有没有风险。查新闻、问同行、甚至想托关系去问问。那段时间,团队里人心惶惶的,正常开发工作都受影响,天天开会讨论备选方案,联系新的供应商询价、测试样品。
折腾小半个月,各种成本没少花,精力也搭进去不少。那家供应商也没上名单,虚惊一场。但是这事儿给我印象太深。就因为一个不确定的“可能”,我们就被搞得鸡飞狗跳。这“实体名单”就像悬在头顶的剑,你不知道它啥时候掉下来,掉谁头上,但那种不确定性带来的麻烦,可是实实在在的。
后来跟一个在某“名单”上公司工作的朋友聊天,他说他们内部更是一团糟。很多项目直接就黄,之前用的好好的软件、设备,说不让你用就不让你用。得赶紧找替代品,但哪有那么容易?研发路线、供应链都得大幅调整,加班加点成常态,但心里还是没底。他说那感觉,就像是“开着车,方向盘突然被别人抢走”。
我的感受
我这实践一圈下来,最大的感受就是,这些听起来离我们很远的国际大事儿,影响挺具体的。它不是一个简单的名单列表,而是一堆麻烦事儿的集合体。对于我们这些在具体行业里做事的人来说,它意味着风险、不确定性,还有很多额外的、让人头疼的工作。
我整理的那份名单,后来也没再继续更新。感觉意义不大,它变得太快,也太复杂。与其盯着名单本身,不如多想想怎么在这种不确定的环境里,让自己的工作、自己的项目更能抗风险。这可能才是我这回实践最大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