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调整后中长期投资价值已具备,什么样的股票可以长期持有
a股调整后中长期投资价值已具备,什么样的股票可以长期持有?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我认为股票值得长期持有的唯一逻辑在于业绩,具体的分析可分成三步来逐步展开。
第一步,我们先看过去,通过分析历史来试着找到规律。
首先,我们来看好的股票在哪?无论是牛市还是熊市,市场总会孕育出一批有一批的10倍股。自2005年股改以来,A股用了15年时间把股票总数扩容三倍,达到3900余只。抛开今年上市的新股以外,实现10倍以上涨幅的股票超过200只。
十五年间,涨幅最大的前十行业中,食品饮料、家用电器和医药生物位居前三,这些都是与我们日常消费紧密相关的行业,最为成熟。与此对应,在个股方面,涨幅最大的是长春高新。长春高新,1996年在深交所上市,是东北地区最早的上市公司之一。作为国内最大的生长激素龙头,其股价也一直是医药行业的领涨者。
我们再把观察维度聚焦到年度排名。2005-2019每年的涨幅第一名中,尤其以暴风集团领先,2015年单年涨幅高达21.79倍。这只“大牛股”后期经历的故事,我们后文会具体展开。
其次,这些牛股甚至十倍股都有哪些规律?从对涨幅排名前50的股票进行数据分析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两条规律。
1、风口上的“疯牛”都没有熬过时间
几乎每年都可以看到在一年以内翻几倍的牛股,我们暂定为“疯牛”。其中尤其因概念催生或特殊事件引发上涨的股票,无一不在时间的检验下被证明是一场虚幻。我们分别以2015年和2018年的两只“疯牛”来举例分析。
前文所提到的暴风集团,曾经在2015年一年之内录得55个涨停板,成为那轮牛市中的神话。上市前,暴风集团的最核心产品是当时广受欢迎的产品-暴风影音播放器,该产品在2015年的年下载量超过1亿次,累计用户超过3亿,月活跃用户一度可达到近2亿。如此庞大的用户群在移动互联网刚刚兴起的2015年,无疑是非常显眼的。上市后,股价一路狂飙,连续涨停36天。年中,公司又“适时”的退出暴风魔镜,顺利站上VR和智能电视的风口,引发资金疯狂追捧。但好景不长,股票的飙升似乎也带飞了公司管理层的心,盲目扩张和偏离主业导致债务高企,成本急剧上升,利润下滑,最终滑向深渊。
作为普通投资者,我们无法准确的预知一家公司的战略失败。但我们以此为借鉴,来思考决定股价能否持续上涨的究竟是什么?是概念吗?不是,是业绩。
我们收集了暴风2013-2018年的主要业绩指标,可以看到:1、营业收入在2015-2017年快速增长,但利润却比没有增加,净利润率持续下滑,从2015年的20%将至2017年不足3%。2、2015年,公司实现归属净利润1.73亿元,市值超过400亿,近300倍的市盈率透支了未来的上涨空间。
再看2018年的方大炭素。因为石墨烯概念,该股在2017年全面熊市的大背景下,从3.5元一度涨到17.88元,涨幅超过4倍。之后的路径与暴风类似,2020年6月收盘价在6.28元,自高点回落超过70%。
通过分析其近几年的业绩可以看到,在经历2017年的业绩暴增之后,方大炭素的利润增长迅速放缓,甚至开始萎缩,股价最终反映了业绩。
2、站在较长周期上的“慢牛”才是正解
巴菲特的核心投资逻辑可以用他的名言来表达——“为什么很多人最终没能成为富翁,因为很多人不喜欢赚慢钱”。赚慢钱是对人性的最大考验,通过了这层考验就可以达到投资的新高度。
开篇我们提到的近15年涨幅最高的股票无一不是“慢牛”。以恒瑞医药为例,作为国内创新药的龙头,该股在15年的时间里平均年化收益率为30%,远远低于某些“疯牛”,但其贵在持久。持久的根本则是业绩。
上图可以清晰看到恒瑞医药的营收和利润增长保持着完美的曲线。同时其盈利指标同样优秀,毛利率和净利率从未低于80%和20%。
第二步,我们把历史规律放到现实来验证和再思考。
历史的规律并不一定就是判定当下的准绳,我们还需要放在如今的市场来验证。最近,英科医疗刚刚完成6个月涨10倍的神话,其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英科医疗2017年在创业板上市,主营业务涵盖医疗防护、康复护理、保健医疗和检查耗材四大板块,其中,医疗防护直接收益于新冠疫情,一次性PVC手套、防护服等医疗物资销售量激增,带来业绩暴涨。公司二季度预告,归属上市公司净利润预计在19-21亿,增长2581%-2861%。
英科的暴涨归因为短期业绩的暴涨,逻辑与前文的业绩决定论一直。正因为如此,我不看好其未来的发展,因为这样的业绩增长难以持续。如果抛开疫情影响,谁是今年表现最优秀的股票呢?我们看白酒。白酒是稀缺投资品种,其用户基础和行业结构已经非常成熟。
茅台和五粮液是白酒的两大代表,茅台更是中国价值品牌的象征。过去十五年,两只股票分别涨了104倍和62倍。巨大的涨幅差别其实在业绩表现可以显而易见。
茅台的股价涨幅:净利润涨幅(股价的利润弹性)是104:36,而五粮液是62:21,比值几乎相当。这充分说明,股价的变化与业绩是完全正相关的,而且是强相关。
我们再深入分析,把目光聚焦在近三年。自2017年以来,五粮液股价上涨575.7%,而茅台则是498%。这次,同样是业绩决定了这样的差距。
分析上面这组数据,可以的得出:1、五粮液股价近三年涨幅领先完全是因为其也业绩增长更快;2、近三年,两只股票股价利润弹性在上升,溢价率在上升(我们在后续文章中会进一步分析)。
分析表明,业绩增长决定好股票的规律在如今的市场依然是铁律。
第三步,总结出面向未来的核心逻辑。
分析历史,透视当下,我们可以总结出如下的结论:
1、业绩是长期持股的唯一标准
2、只有成熟的行业才会有稳定的业绩增长
3、只有高增长才能有高估值,而不是概念的多少。
未来的长牛股会集中在哪些行业?我们会继续分析,可以关注鼎恒价值投资,专注价值投资,分享创业和二级市场投资心得。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相互切磋。
还是买医药基金好?
新冠疫情以来,医药板块走出了漂亮的曲线,大量投资医药板块的投资人赚得踢满钵满。然而,面对潜力十足的医药板块,我们是躬身入局、自行炒股比较好,还是购买医药主题的基金比较好呢?
我认为,医药基金更适合大多数投资人,下面详细和大家说说:
01 股票投资为什么这么难?股票开户很简单,年满18周岁就可以在众多券商中开户炒股,然而股市七赔二平一赚,绝大多数投资人进入股市都成为了韭菜,成为他人业绩的“陪衬”和“踏脚石”。
股票投资绝对是一个门槛很低但是对能力要求很高的技能,很多投资人耗费了大把时光,才发现自己并没有炒股的天赋。
第一,对行业深入研究与个体精力有限,存在矛盾。股票投资的第一步是选行业选公司,目前,上市的医药公司已经超过300家。如何筛选出靠谱的医药股?我们必须对目标企业进行深入研究,哪怕一家公司研究一个星期,把医药板块的股票研究一遍,也需要好几年。
除此之外,医药行业的细分领域非常多,不同细分领域的医药股,公司质量的评判标准是不同的。
医药板块可以细分为“医”“药”两个子板块,“原料药”“化学制药”“生物制药”“中药”“医疗服务”“医药商业”“医疗器械”七个子行业,试想,如此多的门类,普通投资人的知识储备能否做到详尽分析?
第二,股票估值和预期管理太过困难。投资股票,买对了公司还不够,能不能赚钱还要看你是以什么价格买入的股票,价格够不够便宜。
一方面,投资股票要对公司进行估值,准确判断公司的价值与股票价格之间,是否存在套利的空间,当前的股价是否值得买入。
另一方面,我们还要对于企业有预期管理。预期是大资金对于企业未来业绩的共识,是对企业半年或者三年时间后,业绩变化的提前反应。也就是说,一定程度上,当前股价是对企业未来价值的反应。
这样的预期对不对呢?预期管理是朦胧的,我们只有深入一线市场,详细研究目标企业的财报和公开非公开的信息,才能感受到企业业绩预期的变化,这非常困难。
第三,企业的业绩能否持续很难判断。医药企业有没有投资价值,关键要看它未来的增长空间,它能增长几年。追踪医药企业的增长非常困难,哪怕是公司的领导者,也不能确定企业的新药研制进程能否符合预期、明年后年的业绩到底如何,更何况是我们投资人呢?
大局势上看,医疗需求是永恒的,并且会随着经济发展变得越来越重要。但是具体到医药企业上,哪家企业能够在大环境中脱颖而出,保持稳健增长,真的不好判断。
第四,投资股票需要太多方面的知识。投资股票要看得懂财报,能从财报中看出企业潜藏的问题或者投资利好点;投资股票要了解公司和行业,理解行业的成长逻辑,洞察企业的成长性;投资股票要理解宏观经济,判断医药板块与宏观经济的联动效应;更关键的是,投资股票还得进行情绪管理,扛得住压力,守得住寂寞。
对于普通投资人而言,炒股只是生活的一个部分,我们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盯盘、去调研,这样的情况,我们如何能期待自己买医药股稳健盈利呢?
02 医药基金更适合普通投资人毋庸置疑,医药板块具有长期投资价值,但是投资人自行选购医药股难度不小,医药板块的基金就成为最好的选择。
首先,基金能够分散投资。基金公司完成资金募集之后,把资金投入不同的医药股中,个股的涨跌对于基金净值的影响非常有限,这样,可以平抑投资风险,有利于维护投资人资产安全。
更重要的是,医药板块的优质个股有很多,分散投资不仅能分散风险,而且可以多头持有优质医药股。如果是个人炒股,对于资金量的需求很高,而投资基金,则可以轻松获得“一篮子”优质医药股。
其次,基金经理专业经验扎实,整体收益水平不低。从大盘数据来看,自2015年6月,上证指数登顶,截止本月,大盘指数跌幅依旧超过30%。众多A股上市公司,股价上涨的公司占比不足两成,绝大多数股票价格下跌。
反观基金,2015年6月12日以来,主动权益基金跑赢上证指数的超过九成,业绩最好的11只基金业绩翻番。整体来看,归功于基金经理的专业投资,公募基金业绩优势明显。
最后,基金投资省时省力省心。股票投资的难度很高,对于投资人的精力、知识储备和情绪控制的要求都不小,而大多数投资人还需要投入日常工作与生活。比较之下,基金投资更为合适,让投资人能够兼顾投资与工作生活。
综上,买医药股稳健收益,太难了,对于大多数投资人而言,购买医药板块基金,既能享受医药板块的大发展,又能节省精力,是合适的投资标的。
以上是我的一点看法,希望对你有帮助,也欢迎在留言区一起探讨。
我是正好,专注小白理财的80后巨蟹男,请关注@正好的成长笔记,和我一起慢慢变富。
码字很辛苦,新手求祝福,请您点个赞!
价值投资要不要考虑技术分析?
价值投资要不要考虑技术分析呢?或者说技术分析到底有用吗?
我可以笃定告诉你技术分析沒有用,你看到是金融幻觉,技术分析是巫术。咱们先说说价值投资吧,价值投资是伟大的导师格雷厄姆发明的重要理论,有几条重要内容:一,买股票就是买生意。二,正确对待市场先生的报价。市场先生是神经病,比如山东黄金2006年市场价6元多,2007元180多元,哪一个对哪一个错?成功投资者应该利用市场为自己服务!而不是跟随它和它谈恋爱!又如我持有的☆☆生物股票,两个月大涨一倍多,像充满泡沬的啤酒……三买股票时守安全边际,物有所值时才进场,物超所值才重仓!后来,投资大师巴菲特又加上一条,在自己的能力圈里投资。看看,这几条和技术分析都没有关系吧???
再回头说说技术分析的主要缺陷:
入市几年的投资人时常有这样的困惑和迷茫,技术分析有时有用,有时没用。不知道该怎么办,罗威说过线图左边最清楚,线图的右边最迷人!投资老手说股价波浪起伏,短期无效,长期有效!格雷厄姆说股价短期是投票机,长期是称重器!!!一)技术分析主要作用把你引入频繁交易陷阱,万劫不复!是你成功路上的拌脚石。
这是格力电器的月线图,前一张是不复权,第二张是后复权。聪明的你,己经悟是什么了吗?
技术分析第二个主要缺陷是陷入是买高卖低,追涨杀跌的圈套中而不知。你买房子时会不会,价格跌了就止损,价格大涨就重仓,美名曰图形走好了,形成趋势了???如果你是公司老板,会在电脑前看看股价走势图经营公司吗?股价走势只是一种结果,一种表相,长期结果和价值和公司经营业绩,公司前景有关系。
股价大涨前几个特征:
1、盈利大超预期;2、高管或大股东增持;3、跌不动时(坏消息出来股价不跌甚至上涨);4、基本面拐点;5、新订单、新技术突破、新产品、新管理层;6、券商研究员出深度报告或提高评级;7、融资需求(定增、发H股);8、股权激励;9、政策出台;10、高送配。11. 竞争对手因突发事件歇菜;12. 海外同板块公司飙升;13. 流通股东中机构投资者和超级大户终于出去了;14. 项目达产;15. 开拓新市场;16.参股公司上市。
总结一下,大概有三条,1扩大市场份额2有新发明,新产品推出。3老产品推陈出新,爆款大卖。
公司出了问题几种情况:
一重要管理层离开,像董文标离开民生银行,李文杰离开兴业银行。二有替换的新产品出现,像数码相机替代胶圈,股价长期下行。三煤炭有色资源股,在景气反转时一定敢于卖出。前几年,我去工行办业务,银行主任张姐说:“我买的山西煤炭股套了几年了,兄弟啊,怎么办?”“天知道,它多时起行情,我说。”四,公司疯狂并购,容易产生两个问题,资金链断裂或管理能力跟不上,陷入混乱……幸福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最后再讲一个在书店看到一个冷笑话,m拉德·阿佩尔 1979年发明的MACD到老时写一本书教读者节俭,省钱,养老。他在股市打混几十年,混的不算成功,你还有什么理由相信他,还有什么理由不像成功大师学习呢?哈哈。
看完点赞,腰缠万贯,你的鼓励,我的动力。
如何看待小米股东纷纷套现逃离?
虽然现在小米的股东纷纷减持套现离场,投资者对于小米股价也维持悲观,但是却不能完全凭借公司的股价去判断小米所具备的价值。
在全球手机市场趋于饱和,销售量普遍减少的大背景下,小米Q3海外收入逆势大涨112.7%,截至目前,小米在30多个国家和地区手机市场占有率排名前五,小米的价值和影响力是不容我们忽视的。
在市场中交易,总会有涨跌,但是金子终归会体现出真正的价值!
小米股价腰斩的原因从去年赴港交所上市至今,小米股价经历了一波“滑铁卢”,一度从股价最高点22.2港元,下挫至今天(1月17日)的9.740港元,下跌幅度高达56.13%,要是追高买入小米股票的投资者,恐怕真的得跟着小米“发烧”了。。。
那么小米股价下挫的原因又是因为什么呢?
(1)“时势造英雄”
古人常常会使用“生不逢时”这个词汇来形容自己的坎坷的命运。
对于小米而言,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假如小米选择在牛市IPO,肯定会遭遇市场热钱的追捧,市值获得飞涨,雷军许下的“让投资者收益翻一番”的诺言也许真的可以实现。因为小米最近几年发展的确实非常迅速,不仅立足于国内市场、在国际市场也牢牢占据一席之地。我也使用过小米的产品,性价比丝毫不逊色于其他国产品牌。
但是迫于现在国际金融环境的不稳定因素影响,金融危机也是呼之欲出,无法给予小米一个安逸的成长环境。
(2)大股东解禁问题
“解禁”是个让人为之变色的沉重话题,要是在A股,大股东减持大概率会引起股民恐慌,甚至导致股价“闪崩”。
小米最近也深受解禁的困扰。解禁让原本低迷的市场人气和信心都大受打击,即便雷军站出来喊话,主动声明一年内不会减持,市场对于此番言论似乎反响也不明显。
机会是跌出来的,风险是涨出来的。即便一时间由于市场大环境的影响,导致股价被“错杀”,不过就长期而言,绝对是机会大于风险。对于现如今的小米而言股价也确实已经步入低洼。
雷军虽然和小米一样都还年轻,但是对于这家“年轻”的企业我们还是抱有信心的,相信他们能通过青春的朝气和不服输的信念力挽狂澜,用结果去证明自己的价值。
投资地产股好还是买房好?
投资地产股还是房地产,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或者更进一步的,到底是买股票还是买房子呢?
很多人会从不同的角度来解读,毕竟房子这个事,一言难以弊之。今天我从另一个角度跟投资者分析:绝对收益上股票可能要高的多,但是房产利用了杠杆。
什么意思呢?
很多人谈起买房和买股的差别,都会举过去的例子,比如买房子赚了多少,股票却没怎么赚钱。这是很多人遇到的情况,但是如果你仔细的看一下,每一波行业高速发展期的时候,它们的股票其实是涨幅最大的。比如我们都知道的地产股,在过去的这些年,比如你在2006年底买了万科,到如今一直没卖,按照前复权的价格,你的收益是多少呢?绝对震惊了很多人:2000多倍!
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而如果你买的还要早点的话,那么累积收益就会更多,与房价相比的涨幅,股票显然是放大了太多倍的波动了,这也符合股票市场的自身特点。但是现实中,能够持有万科这样股票的人,毕竟是少数,这是其一;其二是买房收益带来的,是大部分人都得到的收益,而买股票的人,相对要少的多;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买房你用了杠杆,买股票很少用杠杆,这也是看起来房子收益高的重要原因。
你买房的时候,大多都是三成首付,这样其实就是在以小博大,按照房价上升的趋势下,大多人们房价翻倍的情况就很高兴了,因为80平的房子,涨一万你就赚了80万,而股票市场里,你股票也可能翻倍,但是同经济条件下,你是不可能投入80万的,大多几万,那股票翻倍给你带来的收益,也就是几万而已,这就是一个非常核心的问题。
所以,按照投资角度,即便房地产股票,或者其它股票,涨幅明显会超过房子,但是因为房子是用了贷款的,相当放大了杠杆,除非你本身股票也大量投资,甚至融资融券,否则本金不同,意味着加杠杆的房子,只要小幅上涨,就会超过没加杠杆的股票的大幅上涨,这就是这几年股民与房奴的不同的真实原因。
至于未来如何,在刚需的条件下,自然房子依然比股票重要的多;如果你是投资,那么投资房产就要好好分析地脚与发展潜力,跟股票分析一样,毕竟即便是大开发商的房子,其实也有的是,地脚和发展潜力,才是另一种刚需。
——以上,雪茄金融狗,做金融界的一股清流,更多投资案例与逻辑思考,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