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行业精选基金净值查询,买基金为什么要参考单位净值
华夏行业精选基金净值查询,买基金为什么要参考单位净值?
我们在购买某只基金的时候可以借助基金代销软件输入要购买的目标基金的名字,同时搜出来的有几个参考指标,分别是最新净值、单位净值、累计净值、净值计算、累计收益、日涨幅等,如下图所示:
初次买基金的基金小白往往不明白以上几个指标是什么意思,对于一只基金意味着什么,更不明白在分析一只基金是否值得在当下买进或者卖出,所以下文我们就先对以上几个重要的指标名词做一个简要的介绍:1);单位净值:单位净值是指当前时间点的基金总净资产除以基金总份额,计算公式为:基金单位净值=总净资产/总份额;
由以上单位净值的计算公式我们可以看出,基金单位净值并不是一个固定的数据,而是随着基金总资产的涨跌而变动,基金总资产之所以发生变动是因为其所投资的项目有盈亏,就拿股票型基金来说,其资金一半以上都被基金管理人用作投资股市,因为股市涨跌的不确定性,所以等股市收盘之后该只基金的净总资产也会发生变化,我们举个例子以帮助理解:
拿股票基金为例:基金发行时,发行筹集总金额为1000万元,发行总份额为1000万份,那么成立之初该基金的单位净值就是1000万/1000万份=1元;
基金全部被认购完毕之后,基金管理人就会将1000万中的一部分投资股市盈利,假设截止到今天收盘,因为股市大跌而造成亏损200万,此时该只基金的总净资产变为800万元,而单位净值也随之变为800万/1000万份=0.8元。同样,假设盈利5%,则单位净值调整为1.05元。
2);日涨幅、最新净值:同样以上面的例子为例,在基金管理人投资过程因为亏损而造成单位净值下跌,由1元下跌到0.8元,那么当日日跌幅为20%;同样的道理,最新净值跌为0.8元。
3);累计净值:累积净值指的是该只基金从成立之初到目前的总涨幅或者说总收益,计算公式为:累积净值=单位净值+单位份额分红(或者单位净值-单位份额亏损)。假设成立之初到现在基金总体上是盈利的,那么累积净值必然大于单位净值,代表着该只基金到目前为止具备一定的盈利能力;同样的道理,累积净值小于成立之初的单位净值则说明该只基金总体上是亏损的。
4);累计收益:累计收益就很好理解了,在总份额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累计收益=每份额收益(亏损)*总份额。
本章小结:以上我们介绍了单位净值、累计净值等5各基金方面的指标概念,从以上所述我们发现单位净值是每天都要变化的,也就是说单位净值相当于基金的买卖成交价格,所以我们在以“单位净值”作为参考指标衡量一只基金是否值得购买以及未来的上涨空间如何时其实是具有部分参考价值的,至少能反映该只基金在当天的盈亏情况。但是我们在购买时要注意一个时间点,那就是每天的下午3:00,如果我们在下午3:00前买入则成交价格即为当天的单位净值价格;如果在下午3:00之后买入,则买入的价格为下个交易日的价格,当前的单位净值就失去了部分参考意义。
单位净值并非是我们判断选择基金的唯一因素,原因如下:上文中我们说到,最新的单位净值反映的是该只基金上个交易日的涨跌或者盈利情况,如果我们把单位净值拉伸到一周或者一个月的时间内系统的观察单位净值的变化,实际上对于选择基金还是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的,至少该只基金近期的盈亏情况被直观的反映了出来。但是实际上单位净值并不能作为选择基金的唯一参考因素,很多时候影响一只基金盈亏的因素很多,下面我们着重介绍下单位净值不能作为选择基金唯一参考因素的原因有哪些:
1);单位净值只能代表之前的盈亏情款,不不能代表未来的行情;单位净值是过去每个交易日内的盈亏情况的反映,并不能代表未来还将延续之前的行情。拿股票型基金为例,基金净资产反映的是当下基金管理人持仓股票的总价值,当前基金资产涨了只能说明前期基金管理人选对了股票,是乘着股票行情的上涨而造成当下基金资产的增加;同样的道理,假设未来持仓的股票行情下跌,那么基金总资产也会相应下跌。所以决定单位净值变动的因素是与基金挂钩的产品的行情变化,股票基金除去基金管理人的操盘水平、增减仓意识以外,很大一部分因素来自于股市行情的涨跌,或者具体的说是被投资股票组合的总盈亏。
因此为了削减“单位净值”给基民在选择基金时带来的“误导”,“估算净值”这一数据应运而生,“估算净值”简单的说是基金管理人对其所投资的股票、持仓减仓情况、申购赎回情况、成本核算、股市大盘行情等各个因素统筹预测后得出的未来基金净值的“大概数据”。这一“大概数据”并不能准确的反映未来基金的盈亏,但是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基金公司会适时拆分基金份额,降低单位净值;举个例子:假设基民A在认购一份基金时,认购了1000份单位净值为2元的基金。基金公司在某天将总份额一分为二,即由之前的N份变为2N份,此时基金总资产未发生变化,但是因为总份额翻倍,此时基金单位净值相应减半,由之前的2元变为1元;同时此时基民A的持仓变为持有份额2000份,单位净值1元,但是持仓总资产是没有变化的,还是2000元。
那么基金公司拆分份额的原因是什么呢?实际上一部分的原因正是基金公司为了顺应基民的投资心理,也从侧面说明并不是基金净值越高的基金就越能吸引投资者。基金公司将份额拆分后有效的降低了基金单位净值,这样更能吸引基民购买,因为单位净值过高的基金产品会让投资者觉得上涨空间不大了,前期获利已经很高了,此时买入也难以获得较大的收益。而拆分后给基民造成了一种上涨盈利空间还很大的错觉,但是实际上盈利能力并未发生改变,拆分前上涨50%与拆分后上涨50%的难度实际上是一样的。
3);基金所挂钩的投资产品的盈亏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我们知道基金的广义是为了实现某种目的而筹集来的,具有一定规模的“资金”。拿证券投资基金来讲,根据底部所挂钩的投资产品的不同可以分为债券基金、股票基金、货币基金等,除了货币基金是用于购买银行存款、大额存单、部分理财类产品,这类产品的收益性和风险性相对较低,一般不会有重大风险,当然收益率也维持低而稳定的水平。
但是股票基金就不同了,其收益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股市的行情,股市的涨跌是难以预测的,所以基金的盈亏更难以预测。也就是说风险性越高的产品越不能单凭单位净值这一单一因素对未来涨跌作出预判,像混合型基金、股票型基金因为其本身的波动性较大,盈亏也是很难预判的。
结语、归纳上文我们介绍了单位净值对于一只基金意味着什么,总体而言,单位净值是过去某只基金盈利能力的一种体现,对于基民购买某只基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是单位净值总归是对过去业绩的反映,并不能说明未来该只基金会继续延续这种走势。再加上有的基金公司会刻意拆分基金份额,以此方式降低单位净值从而吸引更多的基民购买,但是实际上基金的盈利能力是没有发生变化的,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误导。另外,基金虽然风险性远低于股票投资,但是像一些混合型基金、股票型基金的风险性还是很大的,在很大程度上其盈亏水平取决于股票市场的波动。所以总结来说,单位净值对于选择基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是并不能作为选择基金的唯一参考因素。
以上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未尽事宜,欢迎补充。
评论点赞,腰缠万贯;关注老刘,越来越牛
华夏复兴基金最初净值是多少?
因基金采用未知价原则,无法查看实时净值。招行系统一般于下一个交易日早上九点公布上一交易日的基金净值;基金公司一般为交易日当天的19:00-21:00左右公布。
最近基金大幅下跌应该怎么办?
最近基金大幅下跌应该怎么办?
首先要明确是整个市场都一片萧条还是单单某些基金在大幅下跌?遇到基金大幅下跌,我们该如何应对呢?
下面我就两种下跌情况分别以自己的视觉进行剖析,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帮助!
一、市场大幅下跌,大部分基金大幅回调
春节后的一波回调大家都记忆犹新,上证指数从最高点3700左右点下降到3350左右仅仅用了不到一个月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大部分基金是持续亏损状态,回撤率普遍在25%以上,悲观情绪极度蔓延。
那整个市场的大幅下跌,我们持有的基金也跌跌不休我们该如何应对呢?我感觉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首先需要的就是调整好心态,我们要敬畏市场,但我们同时也要理性的看待市场!我认为在市场萧条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补仓要有自己的规划!
基金的补仓很重要,特别是大盘正在大幅回调时,正确的补仓方法是基金快速扭亏为盈的保证!
市场的回调是必然的,如果你看好一只基金,你必然要面临补仓操作。当大盘大幅回撤时,我的补仓策略会略有变化。但是毕竟前期你并不能完美预测大盘的极速下跌,你还是会按照震荡的方法进行补仓!当你补的时候大盘还是继续向下,这种时候你就要注意了,真的不能越跌越补,除了你的子弹永远打不完!这时候的补仓方法有以下规划值得参考:
(1)按照收益率进行补仓,你可以给自己预定一个收益率跌破某个百分比就进行一次补仓,这个百分比可以是5%,也可以是更多!
(2)躺平等待有一定反弹后按震荡的方法进行补仓!这其实是一种比较好的应对大盘极速下跌的方法!
(3)按照每两次大跌(单日跌幅预估超过3%)补一次仓的原则以及连续跌3天补一次仓的原则进行补仓!
我在春节后时候的补仓是采取的第二种方法,所以我买的招商中证白酒在补了一段时间后,在4月28日就已经把节后的亏损全部补回来了!
2、基金购买太多导致资金不够要懂得取舍!
购买基金遇到大回调充裕的资金是快速回本的最大保证!所以我们购买基金时会强调控制仓位!但是当遇到大回调时,你预留的子弹在以为会是震荡市场时就会打完,这个时候我们只能躺平!但是躺平并不代表什么都不做,当市场渐渐转暖时,我们需要观察我们所购买的基金哪些回本速率快,哪些是一直在震荡而没有复苏的迹象!说到这里,大家可能也就懂了!是的,遇到资金困难,割肉补仓也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
在春节的那次大回调我陆续割肉了创金合信工业周期、中欧互联网先锋、中欧时代先锋以及易方达蓝筹混合,用于补仓招商中证白酒与中欧医疗创新!事实证明我的割肉是成功的!如今白酒医药都回到了新高,而我割肉的几个基金还未收复失地!
3、市场大幅回调的时候要善于发现逆势增长的板块!
其实春节后大盘大跌并不是所有板块大跌,相反钢铁煤炭等顺周期反而走出了一波不一样的行情!而事实证明及时的跟上节奏,是完全可以吃上一份肉的!
我是3月23日进军钢铁煤炭板块的基金的。由于听朋友说钢铁要开始降价了,所以在4月7日进行了止盈,最后收获了10%的利润。而煤炭进进出出一直持有到现在,是我今年赚钱效益最好的板块基金!
所以说在大盘持续向下的时候,去发掘一些低估值板块的逆势增长,是有效获取短期利润的一个好方法,非常值得去尝试的方法!
二、市场震荡为主,但基金跌跌不休
这几天有朋友让我分析下广发高端制造的问题!其实最近很多优秀的基金经理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如刘彦春的景顺长城新兴成长混合,张坤的易方达中小盘、易方达蓝筹混合以及亚洲精选等等!
其实这些混合基金都很优秀,刘彦春和张坤都是重仓一线白酒,最近跟着白酒的回落也相应的一波回落是很正常的!张坤的问题是今年港股市场整体比较萧条,恒生指数从春节前的31084到最低点27899后,后期一直反复震荡,就没有再上过30000点,这也是蓝筹表现还不如其他白酒混合基的主要原因!而刘彦春的主要原因是除白酒外的重仓中国中免以及海大集团最近都特别拉垮,中国中免从5月底起就一路向下,市值从350左右跌到280左右,而海大最近也是一路下跌,从87左右跌到75左右,那基金理所当然就表现不理想了!
所以说对于白酒混合基,张坤和刘彦春都比较优秀,但是说实话他们调仓的概率真的不大,也就换换持仓比例,一是因为基金规模太大,不利于调仓;二是所持股票大部分是白马股,也就是他们长期看好的!
所以对于这些白酒混合基,我的意见就是要有耐心,按照震荡补仓就可以了,不用太过担心!但是说实话,这些基金在今年的高度确实有限,好基金那么多,用不着仅跟着优秀基金经理的脚步!
这里重点说说张坤的易方达亚洲精选股票,这只港股基金已经从今年的2月19日最高点1.8420一路狂跌,到6月16日达到了新低1.3060,最大回撤高达41.04%!
在这里心疼下定投的朋友!但是我仔细看了下这支基金的持股,大部分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互联网巨头!腾讯、美团、阿里、京东股价都是一路下降,想不跌都难!说实话,我现在看不到这只基金有任何上升的势头,所以想抄底的朋友还是远离这只基金吧!只要港股没有持续往上的趋势,这只基金今年真的很难有所作为!至于在车上的朋友如何操作,我的建议是等待,等待有明显的震荡,再补仓不迟!
所以对于大盘稳定震荡而依然跌跌不休的基金,我的建议如下:
1、如果基金规模较大,且持仓为热门板块(白酒、医药、新能源)以及白马股,个人建议可以使用定投或者逢跌加仓的原则进行补仓!
2、如果基金规模较小,所持仓为小盘股,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每次估值都不准但跌涨幅不是很大,这说明经理确实在想办法改变,这种如果不想放弃可以选择每日定投的方式进行补仓!
3、如果基金一直很稳定的下跌,毫无波澜,且基金经理毫无办法,一直迷信持仓,个人感觉可以直接躺平了,等基金有了一定起色后再进行补仓操作!
4、基金在短时间内规模极速扩大,基金经理持仓股票占比不高,基金下跌幅度较小,这一类的基金大部分是由于基金规模的扩大导致原来的基金经理投资策略必须作出改变,导致基金近段时间的业绩以横盘为主,如果依然相信该基金是可以使用每日定投的方式进行补仓的!当基金经理调整好策略后,基金的走向就会明朗化!
以上是我对基金大幅下跌后的一些看法以及操作,应该会对需要的朋友有些帮助!最后再啰嗦一句,基金的投资一定要控制好仓位,特别是在局部的顶部区间,一定要控制好仓位,因为每次顶部,都有很大几率的回调,至于回调多少,那就需要看市场了!
我是智慧的小胖有话说,及时分享自己对基金的认识以及一些投基方法,喜欢的朋友欢迎关注+点赞+留言!
真的适用于所有基金吗?
越跌越买是基金定投的普遍做法,但并非所有基金都适合越跌越买
看到不少朋友都说:“有些基金风险较大,波动经常超过市场水平,越跌越买会让你的风险越来越大。”
这个观点是错误的,甚至可以说是完全说反了。
越跌越买的方法,适合波动性强的活跃基金,而不适合波动性弱的基金。
一只基金如果是缺乏波动性的,那么它的投资风格一定偏向稳健,就好像货币基金以及一些债券基金一样。
而定投这种缺乏波动性的产品,你就根本打不出差价,摊低成本的效果也就大打折扣。
【举个极简的例】
基金A,最大波动率是-50%,我净值1元买第一次,跌到0.5元买第二次,我的成本是0.75元;
基金B,最大波动率只有-30%,我净值1元买第一次,跌到0.7元买第二次,我的成本是0.85元。
可见,基金A虽然跌得多,但我越跌越买,成本也摊得更低,一旦牛市来了,我赚的也可能更多,因为它的波动率大,操作空间更大,利润空间也相对更大!
这些波动性强的基金,多属于“主动型基金”,典型如股票型基金、偏股型基金、混合型基金。
而很多人推崇的“指数型基金”,则属于“被动型基金”,其目标是追踪和复刻某一指数,并不需要基金管理者有太多自己的想法,其波动性也往往不如主动型基金。
越跌越买,与基金本身的业绩关系并不大,关键还是要看波动性我再举个例子,对比一下:
下面是两只久负盛名的“元老级”基金,一只是“嘉实增长”,另一只是“华夏大盘”。
如图,这是两只基金自成立以来,至今的“累计净值走势”。
两只基金都是2004年成立。
为了公平起见,我们选择2008年1月1日~2018年11月26日这将近11年,来做定投的测算。
在这11年间:
嘉实的累计净值,从5.1110元涨到了9.2320元,累计增幅80.63%;
而华夏的累计净值,从7.7030元,涨到了15.3840元,累计增幅99.71%;
华夏大盘基金比嘉实增长基金,足足多,多了19%的收益。
这11年里,华夏大盘是一只比嘉实增长更加优秀的基金,这句话相信不会有人有异议。
但是,如果你选择的是“越跌越买”的定投方式,那么嘉实增长会让你实现“逆袭”。
为了公平起见,我们依旧选择2008年1月1日~2018年11月26日来做定投测算,
直接上结果:
可以看到,在长达11年的定投生涯中,嘉实增长战胜了华夏大盘,收益率足足高了将近13%。
我所设定的定投条件完全相同,但为什么明明表现更好的华夏大盘,却在定投中输给了嘉实增长?
原因很简单,因为嘉实增长的净值波动性相对更强。
说白了,还是波动性的问题。
定投能否做到摊低成本,关键就要看这只基金能否跌到一个足够低的位置、让你有机会买到一个足够低的价格。
到底是定投好,还是一次性买入更好?说到这,我想进一步延伸这个话题——到底是定投好,还是买入后被动持有更好?
越跌越买的定投法,虽然可以摊低成本,但坚持下来最难,尤其在熊市中。
而且,定投的收益未必有一次性买入的收益高,比如上面的两只基金,11年的定投收益就跑输了一次性投资的收益。
不过我想说的是,我们做定投,拼的并不是收益率,而是获取更多的“绝对收益”。
还用上面的“华夏大盘”做例子。
比如,我在2008年1月1日,一次性买如华夏大盘,持有至今的收益率可以达到99.71%,这个上面算过了;
但问题是,2008年时,我可能没什么钱,最多也就买两三万。
就算我当时买了3万,99.71%的收益率就是赚了2.99万元。
而如果我当时做了定投,每个月投入500元,11年后我投入的本金就能达到65500元,虽然定投收益更少,只有64.36%,但我依然赚到了5.47万元。
所以,还是那句话,定投的收益率可能不及一次性买入高,但却能让你积累更多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