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股票行情,基金收评丨白酒医疗新能源
白酒股票行情,基金收评丨白酒医疗新能源?
白酒春节前应该还有行情 可能不像前几天那么疯狂
医疗处于低位 都到地板了 可以多多关注
新能源行业就是能源发展趋势 你说能没有行情吗
核心就是 要么就低位进高位出 不贪多 挣点就跑 要么看对板块 低位潜伏 静待花开 最好能忘了还有投资这回事
为什么不挣钱 就是看的别人挣钱心痒痒 跟风 结果成了接盘侠
为何白酒上涨快?
如今已是7月份,2020年也走过了一半,回顾上半年的经济市场并不是太好,餐饮、文娱、外贸等产业备受打击,但同样的医疗、电商等产业却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只是让人不解的是,在夏天这个消费淡季,白酒的出厂价却迎来上涨,如今的餐饮行业并不好做,人流量比往年少了60%,白酒行业有何底气上涨?
从6月份开始,不少酒企宣布提高酒品的出厂价格。比如说6月10日,郎酒企业就发布了文件,将红运、青云郎酒等产品出厂价提升,上涨的金额为199-699元。汾酒的价格也在上涨,比如说53°青花30上涨100元/瓶,53°青花20上涨30元/瓶。
茅台的供应价格也在上涨,价格从此前的969元/瓶涨到了如今的1399元/瓶。泸州老窖也是如此,52°国窖1573经典装的价格提升10元/瓶。酒鬼的52°500ml紫坛酒鬼酒上调了40元/瓶。
除了中高端白酒外,低端酒品市场也迎来了上涨,整体的价格都在提升。目前还处在特殊时期内,餐饮的消费活力尽管提升,但还没有达到100%的水平。这让很多消费者不解,明明大家的口袋里没钱,为何白酒的价格上涨?
1、市场复苏白酒的价格上涨,其实和市场的缓慢恢复有一定关系,在1-4月份,我国的白酒产量为231.31万千升,同比则是下滑11.87%,不过到了5月份时产量就已经涨到了58.6万千升,同比则是上涨了4.3%。
6月份的餐饮消费行情继续利好,尤其是地摊经济的提出,更是让消费市场变得火爆。夜间的大排档、烧烤等,也促进了白酒的消费。同时,报复性的消费也多了起来,因几个月没有聚会,朋友之间聚在一起总讲究“不醉不归”。
白酒企业上半年生产的白酒量不多,但因消费市场的突然变好,给经销商也带来了很大的需求压力,库存量减少,白酒的价格迎来提升。
2、提升品牌力白酒作为一个利润高、和消费市场关系密切的产业,为了能促进人们对中高端酒品的喜爱,酒企也会导演多起上涨戏码,主动抬高酒品价格,这样就可以造成市场需求紧张的局面。这就如同卖房子一样,价格抬得越高,购买的人越多。
今年因疫情的缘故,白酒的消费持续低迷,想要赢得消费者的青睐,只好涨价,以达到提升“品牌力”的目的,这样也能够增加市场竞争力,不至于在中国的名优品牌中落后。
3、弥补上半年的业绩在2020年1-4月份,白酒企业的销售额为1801.74亿元,同比则是下滑了4.79%。为了能够让白酒企业的业绩上涨,那些中高端酒企只好涨价,从而完成既定的目标。
不过就算是涨价,今年白酒的整体上涨力度还不是太大,幅度为5-10%,一旦涨价力度太大,反而会导致销量减少,比如说泸州老窖就因频繁提价,反而有不好的影响。
不过目前的白酒企业复苏情况还不是太好,依旧有一些酒企的处境艰难,尤其是中低端企业,消费力度不是太大,库存依旧很大,很多企业只好降价清库存。
茅台剑南春玻汾上调了终端供货价?
谈及涨价的问题,疫情期间打响涨价“第一炮”的应该是海底捞,紧随其后的是西贝和喜茶等餐饮品牌,也正因为涨价,那些率先涨价的企业受到众多消费者的口诛笔伐,以致于品牌赶紧道歉降价。
这是头部的力量、头部的影响力,稍有动作就会被消费者捕捉到,那么非头部呢?以笔者所在的山东省会济南为例,身边很多小商家都有不同程度的上调价格,其中一家经常光顾的面馆,基本款炒面从8元涨到了10元,涨幅高达25%,而这类商家从全国范围来看并不在少数,很多都明里暗里在涨价,如前两天快递公司也都发布公告上调价格了。
视线回到酒水行业,有一批酒企上调了终端供货价,比如茅台、剑南春、玻汾等,他们涨价的原因是什么?单纯的为了涨价而涨价吗?
显然不是,作为头部酒企,它们的一举一动都有着战略上的考量。因此,对于酒企们的此轮涨价,不能和去年那轮提价同等来看,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先说说茅台的涨价。众所周知,茅台现在已经不再单纯的是一瓶酒,它还具有金融属性,背后牵扯着众多资本。从2019年开始,茅台的售价不断走高,甚至一度直逼3000元,与售价走势不断攀升的是它的股价和市值,2019年茅台股价就一直攀升。疫情期间更是表现亮眼,4月16日收盘,贵州茅台市值约为1.50万亿元,超过工商银行1.38万亿(剔除H股市值),以及市值2044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44万亿元)的可口可乐,登顶A股第一,同时问鼎全球食品饮料行业冠军宝座。价格受市场掌控,茅台的价格,更是与市场紧密相连。茅台被寄予了巨大希望,不管是出于自身的价值,还是为了给予经销商、股民、资本更多信心,越是困难的时期,茅台的价格越不会跌,也不能跌,反而会提高价格。
而且,从产能上来讲,茅台此次提价也是可以站得住脚。依照茅台五年的生产周期,2020年销售的成品酒对应的是2015年生产的基酒,从之前的报道中来看,2015年茅台出现了历史性减产,相比于2014年的产量3.87万吨的产量,降低17%为3.22万吨。如果茅台想要达到2019年的销售业绩,那就要求茅台在基酒比去年少17%的基础上,每一瓶卖出比去年更高的价格。这也就致使茅台需要上调价格,才能实现今年业绩上的增长。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茅台的一把手的人事调整,新领导上任,业绩当然需要漂漂亮亮的,带领茅台也要迈上一个新台阶。
再说说剑南春的涨价。在我个人角度看来,剑南春上调价格实属正常,不涨才不正常。剑南春曾与茅台、五粮液并称“茅五剑”位居中国高端白酒阵营,茅台、五粮液的价格已经在之前的几次提价中顺利完成高端形象的塑造和转变,而剑南春却因稳健的品牌战略,一直仅是10元、20元的低频、小幅度涨价,以至于让“茅五剑”时代成为历史。
对于此次涨价,剑南春方表示,“实际早在去年底,剑南春已有涨价计划,但在国家发改委于春节前举行告诫会之后,加上当地价监部门的约谈,剑南春决定“暂不涨价”,当时,剑南春的主打产品水晶剑南春市场销售价格已经突破400元/瓶门槛,维持在418元/瓶。”这个理由要是放在其他名酒酒企,我可能不会相信,但是放在剑南春身上,100%可信,水晶剑的品质完全能够进入高端白酒之列。一句话,剑南春值得。况且,它只涨了不到20元。
再讲讲玻汾。从5月1日起,42度玻汾终端价格为49元,上调2元,53度玻汾终端价格为58元,上调3元。对于玻汾,消费者很熟悉,全国范围内的超市、便利店货架上几乎都可以见到的光瓶酒。其实市场上一直流通的玻汾有三种:53度的出口汾和黄盖汾,以及42度的红盖汾。一般来说,出口汾主要在出口和电商渠道流通,占比较小,黄盖和红盖是市面上常见的玻汾,它们的价格常年维持再每瓶四五十元,几乎没怎么涨过价。
如今随着消费升级,行业迎来品牌化、品质化的趋势,消费者对包装不再像以前那样看重,而是更看重产品品质。除了深耕光瓶酒多年的汾酒、牛栏山、西凤等酒企,五粮液、泸州老窖、舍得、金种子等酒厂也都推出光瓶酒产品,积极布局市场,光瓶酒市场随之完成品牌升级。作为经受多年市场考验的玻汾、西凤等光瓶酒代表,背靠大厂品质有保障,多年流通口碑有信心,涨价也是应市场趋势而动,毕竟一杯奶茶都可以卖到30+了。
关于这轮白酒行业的涨价,各有各的理由和考量,不排除某些酒企们想要借机弯道超车,但涨价背后更深层次的问题也应该注意到,那就是提价是为了挺价。
突如其来且持续时间长的疫情,着实让酒水行业短期受创,直接表现便是经销商手中的货品依然“充足”,导致库存压力相对较大,而且也大大影响到第二季度打款进货的动力和积极性。如果不给予经销商更多的信心,现金流紧张的经销商或许会采取极端的方式快速套现,比如低价甩卖产品,这种举措会直接影响到酒企产品价格体系的稳定以及品牌形象。给予经销商们信心的方式,除了日常无微不至的关怀,最重要的是要给予他们足够的利润空间。政策的优惠是一方面,让经销商们手中的货品升值是更为经济且直接的一个方面。
种种原因最终直接导向的结果就是产品提价,这是一个酒厂好,酒商好,上下游都好的事情,唯一不好的地方可能是会受到消费者们的抵制。
在整体消费升级的浪潮下,产品结构性升级是必然趋势,产品价格适当的提高是正常之举,可以理解。只不过这个度需要把握好,若是利欲熏心仅是为了涨价而涨价,结果很可能会适得其反。
(作者张燕,系酒水行业研究者、《中国酒业》智库专家欧阳千里助理)
499元一瓶的茅坛锦绣酒值得购买吗?
可以购买啊,这款酒非常柔和,价格也比较适中,可以在亲朋好友家宴上拿出来用的,而且瓶子也非常好看,也有一定的观赏价值
五粮液18个系列酒价格明细?
五粮液 52度 价格 720
五粮液 39度 价格 600
五粮液1618 52度 价格 710
五粮液1618 39度 价格 610
五粮液十年 单支 价格 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