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资金,北上资金连续八周减持食品饮料行业

2023-12-08 07:11:04 60阅读

北上资金,北上资金连续八周减持食品饮料行业?

“北向资金”到底有没有能力左右A股市场的涨跌,本人一直深表怀疑。最近有些财经媒体老是喜欢将“北向资金”作为沪深股市的风向标,似乎有一点牵强附会。

今年一季度“北向资金”区区1300亿数额,就能够撬动几十万亿市值的A股市场?而过去一二年中“北向资金”引发的板块效应,充其量只是“结构性牛市”中的个股行情,其股市效应有被放大之嫌。

北上资金,北上资金连续八周减持食品饮料行业

“北上资金 ”指进入我国大陆股市的香港股市资金和国际资本。自前几年沪港通、深港通开通之后,内地金融界以香港特区为界,用南指代港股,用北特指中国大陆的股市。从内地流入港股的资金称为“南下资金 ”,从港股流入大陆股市的资金统称为“北上资金 ”。

回眸去年市道,借道沪深股通的“北向资金”确实功不可没,成为2018年A股存量资金博弈中最“铁杆”的做多力量。2018年北向资金已累计净流入2900亿元左右,较2017年年全年增加近千亿元。

然而,“北向资金”青睐蓝筹股,与管理层的价值投资理念不谋而合。由此可见,部分基金及券商,携手“北向资金”,造就了2017年~2018年的上证50行情。

揭开“北向资金”面纱,其成分复杂,背景神秘。“北向资金”既有内资投资者绕道香港加杠杆回到A股的金融资产,又有部分价值投资理念的中外机构资金,还有部分使用量化投资策略的各类投资基金。

量化投资机构布局A股似有加速趋势。例如,注册在纽约,管理规模约为900亿美元的资管机构柏瑞投资的投资A股的量化基金。此外,量化对冲基金巨头度思也于近期委任了亚太投资主管并准备扩充上海办事处。

由于量化投资资金对市场变化敏感,伴随众多量化资金进入沪深股市,“北向资金”对市场情绪的敏感度产生分歧,未必一边倒看空或者看多股票。“北上资金 ”的选股策略,各家机构亦有所不同。

至于“北上资金连续八周减持食品饮料行业,持续加仓军工、计算机、农牧”,也是有进有出,勿能一概而论。在A股市场进入强势反弹格局之后,两市的成交量明显放大;“北向资金”的风向标作用或有所减弱!

北上资金什么时候开始的?

2002年

北上资金起源于2002年,当时香港联交所与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签署了《互联互通机制》,允许在两地交易所之间进行股票投资。

为什么北上资金会成为大陆股市风向标?

北向资金,被称为"聪明钱",因为是从港交所流入深交所和上交所,从方向上是向北,所以被称为北上或者北向资金。

北向不是一个人,而是简单的资金流量统计,因为已经超过QFII的投资额,而且里面主要是境外机构投资者,所以大家觉得是外资成熟交易体系的代表。

至于是不是A股风向标,其实未必。

但是从概率上说,北向大举流入的时候,A股普涨的次数比较多,当然,北向也有追涨杀跌或者熊市抄底的操作,具体怎么样,咱们一起来看。

大多数文章和视频在分析当天盘面的时候,除了会说一下今天的成交量以外,总会再提—句。北向资金净流入多少。

如果北向流入超过100亿,那么大概率,那天涨的不错。

比如最近一次的普涨,5月25号,北向就狂买了217亿,上证指数涨了4.1%。

当然,也不只是这种锦上添花的操作,北向也经常火中取票的逆势操作。

比较凶狠的操作,是去年1月23号,过年前的最后一天收盘,北向资金病狂卖出了123亿,坐等市场对武汉封城和疫情的反应。

年后开盘第一天,立马回来豪买超过100亿。

要知道,那时候,没有人放预测疫情和经济在后面会怎么走。可是北向不怕.跟着一波反弹,期间小幅加仓,一直到了3月9号,忽然大幅卖出,然后3月13号,继续卖出。

干是,A股应声下跌,达到了2020年的最低点,甚至低过了疫情爆发时的低点,上证指数跌到了2646点。

在随后的两个月内,北向资金稳步建仓,在4月到6月的四个节点稳步建仓,每天都超过了100亿。

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7月,A股迎来了去年最给力的一波大涨。三根大阳线,这三天北向也是继续流入,每天都超过100亿。

最骚的是,7月14号,北向大幅卖出超过100亿,跑了,然后,两根大阴线,A股又跌回来了。

可怕不可怕?

明明A股动不动就超过万亿的成交量,这区区100亿,明明只占1%左右,怎么有一种大盘跟着这极少数人走的感觉。

来,今天我们就扒一扒,这所谓的聪明钱,到底聪明在哪里。

北向资金是什么

北向资金,北上资金,说的都是—个东西,外资通过香港交易所通过陆清通(沪股通+深股通)购买上海交易所和深证交易所的股票,因为上海和深圳都在香港的北面,所以带了个"北"字,

说简单点,顾名思义,就是从香港市场流到咱们大A的资金。

相反的,如果是上交所和深交所通过港交所购买海外资产的,就是南下资金了。

因为A股不允许外资直接参与,不能自由流通,为了逐步开放资本市场.我们在2014年打开了沪港通°,在2016年打开了深港通②,外资就可以在相对自由的情况下在A股进行投资。

所以,这里先要打消大家的一个误区,北向资金,不是一个人,或者一个机构,而只是一个资金流入流出的统计。

换句话说,他跟咱们每天的大盘成交量,其实是一回事儿,也是由机构、散户等一系列个体组成的。

只不过因为是从香港交易所流入流出的,显得洋气一点,所以它有了自己的姓名。

而且,北向资金其实并不只是境外的资金,除了海外机构和散户以外,也有一部分国内的资金会因为汇率、利息或者其他原因特地绕到港交所然后再回大A买买买,不过目前来说,北向资金主要还是欧美机构和散户。

咱们刚说过,北向一般超过100亿就算不得了了,但是长期看,北向资金其实是A股最稳定的增量资金。

从2016年起到2020年,北向资金占A股流通市值比达到了3.6%,而目,跟国内机构的反复无常无理取闹相比,北向的持股占比其实是一直提高的。

到2020年,北上资金已超过了QFII(Qualified Foreign Institutional Investor,合格境外投资者),成为最主要的外资扫货渠道。

到今年三月末,北上资金持有A股的规模已经达到了2.3万亿,是外资持仓的89.1%,而QFII只有2869亿,已经不是一个量级。

毕竟,QFII要复杂的认证,而北向可以直接在港股购买,也不需要把外币兑换成人民币,成本低廉。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会感觉A股总是跟着北向走,因为人家盘子大,站的稳当。

从数据上看,最看好中国和A股的,竟然是外资。

果然是聪明钱。

当然,为了外资不能在A股随意收割,我们也限制了每天的额度,520亿人民币。

这里普及一个小知识点,就是我们每天听到的北向资金净流入的算法。每天,我们都会统计沪港通和深港通流入流出的资金。比如今天(6月25日)的流入流出情况是这样的∶

那买入额减去卖出额,就得到了流入或者流出额,今天这么红,北向自然是流入的,达到了141 亿。但其实,这个值,不一定是真实的。为什么?

因为可以挂单但不成交。举个例子,比如早上他直接挂涨停单300亿,那么520亿7的份额就只剩下220亿,但是这个单子只是挂出来,并没有成交。

但是大家看到的,可是300亿Z的净流入。

北向都这么看好了,我们该怎么办?冲鸭!

然而,人家根本没买。妙啊。

说这个干吗?就是提醒大家,北向,几平所有媒体都会提,但是拿来看看就好,—两天的流入流出,代表不了什么。

北向的选股和行业

那再来看看这个聪明钱,到底聪明在哪儿?

虽然资金里也带着散户,但是我们都知道,海外市场特别是美股市场,是以机构为主,所以这个北向资金,就带有很浓重的美国机构的味道。那么别人家的机构。是怎么投资的?

第一,集中持股,买大市值,高ROE(净资产收益率)的股票。

从16年开始,北上资金的前50大中参股一直保持在60%以上,而且集中度非常高。

从选股来看,以大市值、高ROE的蓝筹股为主,而且,好像不太介意估值。

北向看好的筹码,抢起来不太在乎成本和估值。

就比如2020年,北向拿走的筹码平均市盈率在56.53倍,而A股当时的市盈率是26.83倍。

其实也很好理解,在货币超发的时候,美元就是纸,拿纸换中国的核心资产,谁在平估值?

至于成本,害,不就是多开两天印钞机。

第二,爱好消费,偏好稳定。

从数据上看,北上爱好的五大行业是食品饮料、医药生物、电器设备、银行和白色家电,最爱食品饮料,占了持仓的16.65%。

再具体一点看到细分行业,饮料制造,银行,白色家电,医疗服务和电源设备是最受爱戴的。

此处替最近很惨的美的和格力打出一个问号∶?

从长期看,从17年开始,北向的持仓虽然也有波动,但是这四年半一直对刚才这几个行业情有独钟,好像,不像个渣男,始终如一。

不但行业稳定,北向个股的持仓,也是十分稳定。

行业稳定,换手率③低,风格一致,这是木木大看出来的北向资金的特点。③北向的战绩

A股不相信眼泪和汗水,A股只看战绩,结果论英雄,那么这个聪明钱,现在什么战绩?广发根据北向的前十持仓做了两条线,对比我们的全A和股票基金净值增长。

嗯,大幅超过全A,也大幅领先股票基金,确实,有点聪明。

根据上交所的统计,从2014年到2017年,北上资金每年的收益率分别是26.09%,22.13%,1.97%和45.19%。

北向的第一大持仓yyds贵州茅台,仅在14到17这四年,就给北向带来了509.49%的收益,而17年到现在嘛,大家可以想象一下。

但是,这里有个但是,早在2019年,北向就开始建仓茅台,转向了医药、制造业,即使白酒2020 年依然高歌猛进。

从整个持仓来看,北向前10重仓股在一个月内跑赢大盘的胜率达到了72%,即使是等到第二个月,也能达到71.43%。

从整体结果分析,北向资金的风格可能更偏向价值投资,长期持有高ROE的核心资产,也有比较严格的投资纪律,虽然偶尔也有追涨杀跌的操作,但总体上止盈和止损的动作很明确。

还是那句话,北向的操作可以学习,可以借鉴,甚至有时候可以跟,但是不要机械的模仿。

原因跟我们之前说机构大佬的作业不能随便抄是一样的,很多时候,北向的持有成本,持仓时间,我们是没法比的。

更重要的一点是,这些"聪明钱",眼里是全球市场,可能仅仅因为美国国债收益率高了—点,他们就会立马回到美国买安全性更好的国债,这些操作,是我们没法模仿的。

北上资金净流入怎么看?

北上资金是指借道香港股市流向沪深两市的资金,对股票投资者来说,了解北上资金的流向是非常必要的。可以在各大行情软件的沪深港通界面,点击【沪深股通】,看到港资流向沪市和深市的资金净额,即北上资金净额;点击【港资净流向】,可以看到港资(北上资金)主要流向的个股明细。

为什么有人觉得北上的资金能成为风向标?

北上资金,也就是沪股通和深股通,为什么会成为资金风向标?

北向资金带来的第一波大机会

其实早在2016年的时候,当时我专门发文指出深股通开通后的机会,当时深股通不断买入格力电器、美的集团、立讯精密等股票,沪股通因为早于深股通开通,之前沪股通重仓买入的贵州茅台、上海机场、中国国旅等股票都走出了大牛市,因而当时指出深股通重仓买入的这些股也会复制沪股通的走势,后来事实也给予了证明。

北向资金再继续大幅流入可能性不大

但是现在,再以沪深股通作为依据,就没有多大意义了。因为当时沪深股通刚刚开通,需要一个从无到有,开始建仓的进程,很多股票从一股没有买到持股10%,这是一个巨大的持仓量,这个买入过程自然会不断推高股票。但是经过了几年,沪深股通对看好的股票,持股比例已经很高了,意味着已经不具备继续大幅流入的可能性。

以北向资金作风向标意义不大

上个月大族激光还因北向资金持股达到30%而被暂停了深股通的买入,还被剔除出了MSCI指数,美的集团北向资金持股比例也达到了27%,快接近了限购比例。这说明向向资金已经很难再单方面大幅流入,更多的是进行高抛低吸的操作,纯粹以北向资金的流出流入来判断未来的走势,其实意义已经不大。

小心穿着马甲的假外资真收割

另一方面,国内有很多机构,借道沪深股通,把资金从香港通过北向的渠道流入,造成外资抢筹的假象,让很多盲目迷信外资的投资者一看到外资在抢购,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先买了再说,结果开买进去就发现被套,接着就是北向资金流出,割你没商量。因此,我认为现在以”北上“资金作为风向标没有什么意义,而且极容易被误导。投资者还是应该回归到上市公司基本面本身和股价的运行趋势上来。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