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719,第三套人民币有哪些价值特别高的冠号

2023-12-06 04:11:04 65阅读

184719,第三套人民币有哪些价值特别高的冠号?

第三套人民币比较珍惜的冠字号还比较多,比如说极其珍贵的背绿水印1角就可以通过冠字号看出来,总结下,不要错过了以下:

第三版人民币是如今收藏的热点,它收集简单,价格稳定,是当下投资的不二之选。不过三版币版别众多,其中价格也不同,今天就给大家总结一下,通过冠号如何分辨他们的版别,寻找其中的珍稀品种。

184719,第三套人民币有哪些价值特别高的冠号

首先科普一下,第三版人民币的冠号由罗马数字组成,排列。简写:Ⅰ=1 Ⅱ=2 Ⅲ=3 Ⅳ=4 Ⅴ=5 Ⅵ=6 Ⅶ=7 Ⅷ=8 Ⅸ=9 Ⅹ=0。

每一组由三个字母组合而得,如123组由123,132,213,231,312,321,六个冠号构成,称之为一组。

如需要查看三版币的价格,请点击最全!第三套人民币版别、价格图解!(赶紧收藏)

荧光版10元

10元券在印制过程中出现了一点意外,造成在后期印制的少部分10元券的背面花边油墨有荧光。

事情的大概情况是这样的,1987年中国人民银行引进奇奥利公司的胶凹印机两台(一台分给北京五四一厂,另一台分给上海的五四二厂)专门用来印制65年10元券,而印制的油墨则由西克巴公司提供,对于该公司提供的油墨,两厂技术部门只注意了墨色,而对油墨成分中有荧光粉等特殊性能未进行检验,造成了一小部份的10元券背面花边有荧光的情况,发现后进行了改正,但已经印出的已流到了市场。该品种是只印了一年半的荧光大团结。 在暗室里用紫外线直接从正面打光,可以看到背面美丽而规则的淡绿色荧光。

荧光10元冠号

ⅣⅤ07375001----100000000

ⅦⅠ00000001----24550000

IX VI 01890001----04101000

IV VI 00000001---70000000

V X 03300001---100000000

V IV , V V , V VI 00000001---- 100000000

V III ,85250001----100000000,

IX IX 34670001----35440000(补票)。

ⅧⅠ 00000001----24550000(81冠稀少冠)。

五四二厂印制的:IV V 07375001----100000000,

VII I 00000001----24550000,

IX VI 01890001----04101000。

碳黑五元

碳黑版“炼钢工人”伍圆券是炼钢里最完美的版别,在国际钱币评比中获奖并被各国印钞界誉为“最佳钞票”,是最能体现原雕刻作品风貌的作品,使原版的人物、劳动场景纤毫毕现!

碳黑5元冠号组合

123,234,345,456,567,678,789,890,901,012,135,357,579,791,913,246,468,680,802,024,124,125,126,127,128,129,130,134,168,136,137,138,140,145,146,147,148,149,150。疑似冠号【922,332,495,338,590,822,044】

古币车工

车工两元有两种水印,一种是五星水印,另外一种除了五星之外还有古币水印,也被称为古币车工。由于古币车工存世量少,所以价格要高出不少。

古币两元冠号

123,234,345,456,567,678,789,890,901,012135,357,579,791,913,246,468,680,802,024124,125,126,127

以上24组 共计:139个冠号 (其中127组中 只有127有实物 其他没有发现)

加上补入冠号907冠 总计冠号数为140个冠号。

古币一元

拖拉机一元也有两种水印,一种是普通的五角星水印,另外一种是比较罕见的古币水印,古币水印价格要远高于普通版本的。

古币一元冠号

第一批:123,234,345,456,567,678,789,890,901,012,135,357,579,791,913,246,468,680,802,024124,125,126,127,128,129,130,134,136,137,138,140,145,146,147,148,149,150,156,157158,159,160;

第二批只有4个:269,278,279,289。

共计57组。

凸版五角

凸版是指票面某些地方用的是凸版的印刷,在三版币的角币中,有些冠号的是凸版,手摸上去你会感觉有很强的凹凸感,而有些则不是,凸版的价格要比平版的高一些。

三版五角凸版冠号

123,130,103,104,132,120,124,126,127,128,135,138,139,145,154,162,173,179,190,192,201,216,219,271,234,240,246,278,280,301,312,324,342,361,391,319,402,421,423,426,435,471,486,491,521,543,534,576,602,608,630,631,642,643,648,712,721,756,786,802,806,813,831,867,901,907,912,917,921,957,975,971,978,013,014,016,021,024,041,082,086。“渡水伍角券”冠字组冠号:140,104,410,401,014,041,145,154,415,451。

凸版贰角

凸二角冠号如下(53个冠号)

123,234,345,456,567,678,789,890,901,012,135,357,579,791,246,468,680,802,024,124,125,126,127,128,129,130,134,568,247,569,578,589,670,690,689,780,790,112,113,114,115,679,680,117,118,119,110,221,223,224,225,226,220。

凸版一角

红2冠字正凹背胶(红二凸)

红3冠字正凹背空心水印(红三凸)

凸版一角冠号

红三凸(565个冠号):137,138,139,140,145,146,147,148,149,150,156,157,158,159,160,167,168,169,170,178,180,189,190,230,235,236,237,238,239,240,245,247,248,249,250,256,257,258,259,260,267,268,269,270,278,279,280,289,290,340,346,347,348,349,350,356,358,359,360,367,368,370,378,379,380,389,390,450,457,458,459,460,467,469,470,478,479,480,489,490,560,568,569,570,578,580,589,590,670,679,689,690780,790,907(补号)红二凸冠号(26)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99(补号)

背绿一角

背绿冠号

共160个冠号,其中补号907有有人字的和无人字暗记两种

(1)有人字暗记的:123,234,345,456,567,678,789,890,901,012,135,357,579组;791组的791,719补号907,共计81个冠号(首发号应该是123,关门号应该是719)

(2)无人字暗记的:913,246,468,680,802,024,124,125,126,127,128,129组;791组的917,971,179,197;130组的130,103

补号:907共计79个冠号(首发号应该是917,关门号应该是103), 整个背绿的冠号中首发号应该是123,关门号应该是103冠。

枣红一角

第三套人民币中的60版一角纸币“红一角”,券面图案中的人物自左向右前进,这在当时“左右路线”之争甚嚣尘上的年代,犯了严重的“右倾”错误。此后,该券即遭到严苛的回收销毁,存世量骤减。

枣红一角冠号

123 ,234,345,456,567,678,789,890901,012,135,357,579,791,913,246468,680,802,024,124,125,126,127128,129,130,134,136,137,138,140,145,146,147,148,149,150,156,157,158,159,160,167,168,169,170,178,180,189,230,235,236,237,238,239,245,247,248,249,250,256,257,258,259,260,267,268,269,270,278,279,289,290,340,350,360,370,380,390,346冠号81组,486个冠号补号907(就这一个),487个冠号补号说明,枣红的价格本身很贵,所以玩其补号的人很少,价格呢比其本身不会多出多少,补号907

背绿水印一角

从目前发现的背绿水印来看,只有三种冠号是真品。

第一种为:I、III、IV(134),只要是这三个冠字,不论顺序、随意结合,都是背绿水印;

第二种为:I、III、VI(136),这三个冠字随意结合,也都是背绿水印;

第三种X、III、I(031),和上面两种不同,此类中如果冠号排序是I、III、X和I、X、III的,就说明是背绿无水印。

背绿水印一角价格昂贵,存世量少,大家在收藏时一定要更加仔细,不能光凭冠号来辨别,以防改号的情况出现。

通过冠号,就可以发现你的钱币是是不是特殊版别。大家也快拿出自己的钱币对照一下,其中是不是也有珍稀品种?

更多钱币收藏资讯,敬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蚂蚁钱币”。

2020世界各国人口数量排名?

截止2020年03月16日,全球 230 个国家人口总数为7,585,204,179人,其中中国以 1,400,050,000 人位居第一,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印度以 1,354,051,854 人位居地球第二,第三至第十名分别是: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孟加拉国、俄罗斯、等等

世界排名 国家 人口数量 增长率 人口密度(公里²)

1 中国 1,400,050,000 0.39% 144.30

2 印度 1,354,051,854 1.11% 411.87

3 美国 326,766,748 0.71% 34.86

4 印度尼西亚 266,794,980 1.06% 140.08

5 巴西 210,867,954 0.75% 24.76

6 巴基斯坦 200,813,818 1.93% 227.70

7 尼日利亚 195,875,237 2.61% 212.04

8 孟加拉国 166,368,149 1.03% 1127.38

9 俄罗斯 143,964,709 0.00% 8.42

10 墨西哥 130,759,074 1.24% 66.57

11 日本 127,185,332 0.00% 336.53

12 埃塞俄比亚 106,672,306 2.46% 97.38

13 菲律宾 106,512,074 1.52% 311.12

14 埃及 99,375,741 1.87% 99.13

15 越南 96,491,146 0.99% 291.33

16 刚果民主共和国 82,643,624 3.09% 34.70

17 德国 82,293,457 0.22% 230.44

18 伊朗 82,011,735 1.05% 49.76

19 土耳其 81,916,871 1.45% 104.54

20 泰国 69,183,173 0.21% 134

21 英国 66,573,504 0.59% 274.08

22 法国 65,233,271 0.39% 118.24

23 意大利 60,482,200 0.00% 196.76

24 坦桑尼亚 59,091,392 3.11% 62.52

25 南非 57,398,421 1.20% 47.01

26 缅甸 53,855,735 0.91% 79.60

27 韩国 51,269,185 0.36% 510.57

28 肯尼亚 50,950,879 2.52% 87.79

29 哥伦比亚 49,464,683 0.81% 43.32

30 西班牙 46,397,452 0.09% 91.70

31 阿根廷 44,688,864 0.94% 16.07

32 乌干达 44,270,563 3.28% 183.28

33 乌克兰 44,009,214 0.00% 72.92

34 阿尔及利亚 42,008,054 1.67% 17.64

35 苏丹 41,511,526 2.41% 22.01

36 伊拉克 39,339,753 2.78% 89.75

37 波兰 38,104,832 0.00% 121.87

38 加拿大 36,953,765 0.90% 3.70

39 阿富汗 36,373,176 2.37% 55.77

40 摩洛哥 36,191,805 1.27% 81.05

41 沙特阿拉伯 33,554,343 1.87% 15.61

42 秘鲁 32,551,815 1.20% 25.33

43 委内瑞拉 32,381,221 1.26% 35.33

44 乌兹别克斯坦 32,364,996 1.42% 72.34

45 马来西亚 32,042,458 1.32% 96.86

46 安哥拉 30,774,205 3.32% 24.68

47 莫桑比克 30,528,673 2.90% 38.09

48 尼泊尔 29,624,035 1.09% 201.28

49 加纳 29,463,643 2.18% 123.52

50 也门 28,915,284 2.35% 54.77

51 马达加斯加 26,262,810 2.71% 44.60

52 朝鲜 25,663,011 0.47% 212.47

53 科特迪瓦 24,905,843 2.52% 77.24

54 澳大利亚 24,772,247 1.32% 3.22

55 喀麦隆 24,678,234 2.60% 51.91

57 尼日尔 22,311,375 3.88% 17.61

58 斯里兰卡 20,950,041 0.35% 319.31

59 布基纳法索 19,751,651 2.91% 72.36

60 罗马尼亚 19,580,634 0.00% 82.14

61 马拉维 19,164,728 2.91% 161.75

62 马里 19,107,706 3.05% 15.41

63 哈萨克斯坦 18,403,860 1.10% 6.75

64 叙利亚 18,284,407 0.08% 98.74

65 智利 18,197,209 0.79% 24.07

66 赞比亚 17,609,178 3.01% 23.40

67 危地马拉 17,245,346 1.96% 158.38

68 荷兰 17,084,459 0.28% 408.23

69 津巴布韦 16,913,261 2.32% 43.28

70 厄瓜多尔 16,863,425 1.44% 60.91

71 塞内加尔 16,294,270 2.80% 82.83

72 柬埔寨 16,245,729 1.50% 89.74

73 乍得 15,353,184 3.04% 11.96

74 索马里 15,181,925 2.98% 23.81

75 几内亚 13,052,608 2.64% 53.09

76 南苏丹 12,919,053 2.73% 20.85

77 卢旺达 12,501,156 2.40% 474.64

78 突尼斯 11,659,174 1.10% 71.26

79 比利时 11,498,519 0.61% 376.65

80 古巴 11,489,082 0.04% 104.56

81 贝宁 11,485,674 2.77% 101.98

82 布隆迪 11,216,450 3.24% 402.98

83 玻利维亚 11,215,674 1.48% 10.21

84 希腊 11,142,161 0.00% 84.42

85 海地 11,112,945 1.20% 400.47

86 多明尼加共和国 10,882,996 1.08% 223.60

87 捷克共和国 10,625,250 0.07% 134.73

88 葡萄牙 10,291,196 0.00% 111.75

89 瑞典 9,982,709 0.73% 22.17

90 阿塞拜疆 9,923,914 0.98% 114.59

91 约旦 9,903,802 2.08% 110.85

92 匈牙利 9,688,847 0.00% 104.15

93 阿联酋 9,541,615 1.50% 114.13

94 白俄罗斯 9,452,113 0.00% 45.53

95 洪都拉斯 9,417,167 1.64% 83.71

96 塔吉克斯坦 9,107,211 2.08% 63.64

97 塞尔维亚 8,762,027 0.00% 99.16

98 奥地利 8,751,820 0.19% 104.35

99 瑞士 8,544,034 0.80% 206.96

100 以色列 8,452,841 1.58% 406.97

101 巴布亚新几内亚 8,418,346 2.03% 18.19

102 多哥 7,990,926 2.48% 140.72

103 塞拉利昂 7,719,729 2.15% 107.61

105 保加利亚 7,036,848 0.00% 63.46

106 老挝 6,961,210 1.50% 29.40

107 巴拉圭 6,896,908 1.26% 16.96

108 利比亚 6,470,956 1.51% 3.68

109 萨尔瓦多 6,411,558 0.53% 304.72

110 尼加拉瓜 6,284,757 1.08% 48.21

111 吉尔吉斯斯坦 6,132,932 1.45% 30.67

112 黎巴嫩 6,093,509 0.18% 583.00

113 土库曼斯坦 5,851,466 1.62% 11.99

114 新加坡 5,791,901 1.45% 8157.61

115 丹麦 5,754,356 0.36% 133.53

116 芬兰 5,542,517 0.35% 16.38

117 斯洛伐克 5,449,816 0.04% 111.14

118 刚果共和国 5,399,895 2.11% 34.83

119 挪威 5,353,363 0.90% 16.53

120 厄立特里亚 5,187,948 2.35% 44.12

121 巴勒斯坦 5,052,776 2.68% 812.34

122 哥斯达黎加 4,953,199 0.97% 96.93

123 利比里亚 4,853,516 2.57% 43.58

124 阿曼 4,829,946 4.18% 15.61

125 爱尔兰 4,803,748 0.88% 68.36

126 新西兰 4,749,598 0.93% 17.56

127 中非共和国 4,737,423 1.68% 7.60

128 毛里塔尼亚 4,540,068 2.71% 4.40

129 科威特 4,197,128 1.46% 235.56

130 克罗地亚 4,164,783 0.00% 73.59

131 巴拿马 4,162,618 1.56% 55.19

132 摩尔多瓦 4,041,065 0.00% 119.40

133 格鲁吉亚 3,907,131 0.00% 56.06

134 波多黎各 3,659,007 0.00% 412.51

135 波黑 3,503,554 0.00% 68.42

136 乌拉圭 3,469,551 0.37% 19.17

137 蒙古 3,121,772 1.50% 2.00

138 阿尔巴尼亚 2,934,363 0.14% 102.07

139 亚美尼亚 2,934,152 0.13% 98.65

140 牙买加 2,898,677 0.29% 263.73

141 立陶宛 2,876,475 0.00% 44.05

142 卡塔尔 2,694,849 2.11% 232.60

143 纳米比亚 2,587,801 2.13% 3.13

144 博茨瓦纳 2,333,201 1.81% 4.01

145 莱索托 2,263,010 1.33% 74.55

146 冈比亚 2,163,765 3.01% 202.43

147 马其顿 2,085,051 0.09% 81.09

148 斯洛文尼亚 2,081,260 0.06% 102.66

149 加蓬 2,067,561 2.09% 7.72

150 拉脱维亚 1,929,938 0.00% 29.89

151 几内亚比绍 1,907,268 2.47% 52.80

152 巴林 1,566,993 4.99% 2048.36

153 斯威士兰 1,391,385 1.76% 80.13

154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1,372,598 0.25% 267.56

155 东帝汶 1,324,094 2.14% 89.02

156 赤道几内亚 1,313,894 3.64% 46.84

157 爱沙尼亚 1,306,788 0.00% 28.89

158 毛里求斯 1,268,315 0.25% 621.72

159 塞浦路斯 1,189,085 0.81% 128.54

160 吉布提 971,408 1.51% 41.87

161 斐济 912,241 0.74% 49.93

162 留尼旺岛 883,247 0.76% 351.75

唐朝与吐蕃的百年争端?

这是一篇六千多字的长回答,诚意满满,深度达到了论文的级别,但也只能相对简单的提及几个大家比较熟悉的战例。唐蕃二百年的战争史实在是太长了,不是很多喷子脑回路中想象的那么简单。我今天就把喷子们最爱说的几个例子拿出来分析一下。要有耐心哟!文章巨巨巨巨长!哈哈哈!如果把历史的视角拉长,用一百年的维度来看,唐蕃之间的国战,没有输赢!因为两国一直都在僵持之中!

可能看到这儿就有人开始骂街了,你个傻叉!

松赞干布携兵20万扣关松州(今松潘)强娶了文成公主;论钦陵大败薛仁贵于大非川;赤松德赞时期(763年)吐蕃占领了长安,首都都被别人占了,你还说唐朝打得赢吐蕃?

没错!我知道喷子们会这么说,这些战例都是事实,唐史里都明明白白的写着呢!

我想问的是还有吗?剩下的没多少人知道了吧!没关系,我再给您补充几个案例!

其实,唐史里不光写着这几条,还有青海承凤岭之败、西域识迦河之败、甘南素罗汗山之败,都是唐军大败亏输,史称“(唐军)尸骸高与天齐”(《资政通鉴》)。

上述三个战例再加上大非川之战,唐军总计损失有生战力四十万人以上。

但别忘了,唐朝户口数量的峰值达到了九百六十万户,估算人口数量五千二百万人以上(唐玄宗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以如此级别的人口基数,损失40多万军队就判定被打的再无还手之力,是不是有点夸张了?

再有,唐蕃自贞观十二年(638年)在松州第一次交手后,二百年的交往史上,见诸史端的战争一百九十余次,如果每次都唐军大败亏输,恐怕吐蕃就不是占领长安十三天这么简单了,是不是直接就被吐蕃灭了也未可知。

但结果是印象里屡战屡败的唐朝,在经过了安史之乱的摧残后,以国内繁镇割据的残破之躯,又摇摇晃晃的支撑了一百五十多年,而号称屡战屡胜强横无匹的吐蕃,却在公元842年先行崩溃了。

谁能告诉我,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可能有人会很不服气的说,吐蕃的崩溃是综合因素造成的,和战场的胜败没关系。

没错!这话算是说到点儿上了!

以唐和吐蕃这种幅员辽阔的大帝国来说,拥有几乎无限的战略纵深,一场两场的胜败,根本不足以使其伤筋动骨。

历史上灭国级的战争不经常发生,并不是因为战争规模不够大,而是其他因素的酝酿尚不够充分。

说个简单的点例子,清朝灭亡明朝,真的是因为几十万满族人个个都是钢铁侠?!

有的军事爱好者,以一种很怪异的方式研读古代战争,他们声称:“我不喜欢考虑战略”,而用简答胜败和数量多少来判断战役的胜负。

但回想一下古代堪称军神的名将,哪一个不是战略大师,甚至后勤补给大师?

不研读战略态势的将军,最适合的工作不过是在锋线上耍片刀,永远也成不了军神。

知道什么仗能打,什么仗不能打,知道怎么打能赢,才是一个军神最基本的素质。

这就是《孙子兵法》说的:“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纵观唐、蕃两国疆域都扶摇万里,人口都达到了千万的数量级(吐蕃疆域最大时,人口估算也接近一千万)。

在东起剑南(四川西北部),经河西、拢右,跨青海、西域,西至勃律(巴控克什米尔),长达数千公里的正面战场上,数百万将士嗜血搏杀,时间绵延接近二百年。

时间、空间跨越如此巨大的国战,别说是在中国历史上,就是在人类战争史上亦属罕见。又如何能以一城一地只得失,一战之胜败来判定?

因此,我对唐、蕃两国战争态势的判断与很多人的观点不同。

唐蕃两国的国战,始终都处于相持阶段,并交替占据上风。

至少没有任何一方虚弱到可被一击致命的程度,也没有谁觅得了一个,可以彻底终结对手的机会,一个都没有。

如果我们细分一下的话,大概可以分成以下五个大阶段:

一、互相试探的时期(松赞与李世民);

二、吐蕃初占上风时期(禄东赞、钦陵与高宗、武周);

三、唐朝夺回主导权时期(赤德祖赞与唐玄宗);

四、吐蕃获得全面优势时期(赤松德赞与唐肃宗、代宗);

五、双方重回均势时期(赤祖德赞与唐德宗、宪宗)。

下面,我用你们最喜欢拿出来说的几个案例,结合其各自所属时期,来分析一下!

互相试探的时期(松赞与李世民)的典型案例——松州之战和文成入嫁。

首先必须要厘清一个概念,吐蕃第一次试探并不是松州之战,而是早前一年的吐谷浑之战。

吐谷浑是一个独立国家,但它是唐朝的属国,因此进攻吐谷浑,实际上已经是在挑战唐朝推行的“天子——属国”政权体系了。

松赞干布对吐谷浑的进攻,发生在唐贞观十一年(637年)秋。也算吐谷浑倒霉,在此前的一年(贞观十年)吐谷浑刚刚因为不服唐朝管教,被李靖、侯君集、李道宗率领的唐军打残了。

残破的吐谷浑根本不是吐蕃军队的对手,短短几个月就败下阵来,吐谷浑王和他的唐朝媳妇一溜烟跑到了唐朝境内寻求庇护。

但别以为吐谷浑就是个软柿子,23年后(唐高宗龙朔元年,公元660年),禄东赞带领的吐蕃军队可是结结实实的打了三年,还是在有卧底帮忙的前提下,才算勉强吞下了这块硬骨头。

打完了吐谷浑,松赞发现唐朝没什么反应,于是贞观十二年(638年),吐蕃扣关松州(今松潘),唐蕃第一次正面交锋爆发,史称“松州之战”。

为什么吐蕃会连续刺激唐朝呢?

并不是松赞干布有多膨胀,而是他想获得唐朝的认可,这种认可在当时的表象是能不能娶唐朝公主(“尚公主”)。

说到和亲很多汉族人都心情复杂,但其实对于一个政权来说,和亲不过是解决政治问题的手段之一,而且还是一种低成本的解决方案。

终唐一世,一共有十八位公主和亲,其中唐朝强盛的贞观、开元、天宝时期占了多数,足见唐朝对此问题的看法。

对于贞观时期的唐朝来说,北逐突厥、肢解薛延陀,号称“天可汗”。在当时东亚地区是当仁不让的霸主毋庸置疑,对此周边少数民族政权也都认可。

因此才出现,玄宗拒绝了突厥可汗求婚的请求,他会口出怨言。

吐蕃和当时其他少数民族政权,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也一样希望通过娶公主的方式来获得唐朝的认可。

所以,贞观八年(634年)吐蕃使节首次出使长安后,李世民派冯德遐入蕃回访。

贞观十年(636年),冯德遐返唐时,吐蕃使臣一同前来,便提出了“尚公主”的请求。(使臣一次往返唐蕃大概需要十个月的时间)

但可惜,当时的吐蕃给唐使的观感太差,吐蕃娶公主的请求被李世民拒绝。

吐蕃使臣没办成事儿,便在松赞面前煽风点火,归咎于被吐谷浑搅黄了。

按《旧唐书》的记载,贞观十年十二月,当时吐谷浑的河源郡王慕容诺曷钵(继任吐谷浑王,弘化公主的老公)恰好在长安出使。

这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时间链条,吐蕃使臣回拉萨后,贞观十一年松赞兵发吐谷浑。所以,松赞干布才会在松州城下,放出豪言:“公主不至,我且深入”。

其实,他就是奔着获得认可来的,整军扣关不过是示威而已。

弄清楚了松州之战爆发的原因,后面的表象就简单了,唐蕃不过是各自展示了一下肌肉,然后都感觉对方不好对付,最终以和平方式达成了一致(公主入嫁)。

至少在这个阶段,松赞干布不会知道唐朝有多强,当然李世民也不知道吐蕃有多大。

双方有点像瞎子摸象,都只看到了对手的一部分,如果说当时松赞干布有心击垮唐朝我是不信的,他的心没那么大。

说完了,松州之战我们来说下一个阶段,吐蕃初占上风时期(禄东赞、钦陵与高宗、武周)。

这一时期,最典型的战例便是大家津津乐道的“大非川之战”。

松赞干布去世后,以禄东赞和他的儿子们(噶尔家族)掌控吐蕃朝政五十余年。

在此期间,吐蕃发动了一系列对外扩展的战争,第一场便是灭吐谷浑的战争。

刚才我已经说过了,这场战争持续的三年,最终吐谷浑王慕容诺曷钵成了唐朝安乐州刺史。

就在吐蕃征服白兰羌、吐谷浑期间,唐高宗正东征高句丽,对两线作战表现的非常优柔寡断,给了吐蕃足够多的时间。

很快李治就为他的寡断吃到了苦头,在青海站住了脚的吐蕃,以青海的牧场为前进基地,开启了第一波扩张。

咸亨元年(670年),吐蕃攻陷西域十八州,迫使唐朝放弃了安西四镇。感到了切肤之痛的唐朝,终于下定决心要教训一下吐蕃了,这就是大非川之战爆发的背景。

需要注意的是,薛仁贵的头衔是逻娑(拉萨)道行军大总管。这实际上是在暗指希望这位“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的老将,犁庭扫穴直捣黄龙,彻底解决吐蕃问题。

但这只能说明,高宗一朝对吐蕃的实力一无所知,对青海吐谷浑故地的战略意义同样一无所知。

实际上,牢牢掌控的青海牧场后,吐蕃养虎之势已成,凭借充沛的后勤补给,钦陵在青海进可攻退可守,行动迟缓的唐军根本不是对手。

回想一下唐朝初期所获胜绩,无不是以少量精锐骑兵长途奔袭,形成突破性优势,再辅以步兵跟进而胜。

而现在,唐庭四月才决定仓储出兵,八月五万唐军才行至青海,在临近冬季的草原上(别忘了胡天八月即飞雪”),与一个以骑兵为主机动性占优的对手缠斗,别说是薛仁贵,就是孙武复生也没戏。

其实,薛仁贵的战术并没有什么问题,他集中战兵前出,寻找战机以求突破,将辎重兵留于险地结寨固守,速战速决是他唯一的机会。

但这一战术被钦陵识破,他以败兵为诱饵逐次退却,诱使唐军两部距离拉大,再凭借机动性分而歼之。

钦陵采取的是典型的狼群战术,副帅郭待封的贪功冒进不过加速了唐军的覆灭。即便没有这个变量,只要吐蕃军队拖着打,唐军之败不过是早晚的事。

这场仗是一个错误的时间节点,以一种错误的方式与敌作战,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在唐军一边,因此战败后,薛仁贵才会慨叹:“邓艾所以死于蜀,吾知所以败也。”

大非川之战是一场具有转折性意义的战役,唐军在保持四十年军事强势后,第一次在周边少数民族眼前大败亏输。这也是唐蕃间,在松州打成平手后,第一次惨败于吐蕃之手。

不过,大非川以及之后青海承凤岭、西域识迦河、甘南素罗汗山等败绩,并没有动摇唐朝的根本。

紧接着高宗的武周朝时期,武则天这个性情强悍的女人,主导了唐朝的一系列反击。

王孝杰、娄师德、黑齿常之等一干唐将,在良非川、白水涧等地连胜吐蕃。两国拉锯战态势表现得最为明显的,当属西域安西四镇的反复易手。

自咸亨元年(670年),唐朝罢安西四镇后,至692年(武周长寿元年),二十二年间,安西四镇六度易手,直到唐军在四镇驻军两万四千人后,才算是基本稳住了局面。

从四镇屡废屡建的过程可见,唐朝即便是在遥远的西域,尚且有能力和吐蕃一较短长,更何况是在后勤压力较低的河拢地区呢?

因此,唐黑们所谓大非川之后,唐朝再无还手之力的理论是站不住脚的。大非川之败并没有那么重要,至少它没有真正改变两国的战争格局。第三个阶段大概是在玄宗的开元、天宝年间(赤德祖赞与唐玄宗)。

这一时期,最典型的战例当属哥舒翰的石堡城之战,虽然此战唐军只能算是惨胜,但拔出了石堡城这一战略据点后,唐军拓地千里是不争的事实。

随后几年,哥舒翰在青海修筑神威城、应龙城等军镇,屡败吐蕃军,攻拔吐蕃洪济、大莫门等城,全部收回了河西九曲。唐、蕃的实际控制线已推进至青海湖、黄河河曲以西地区。

由此可见,天宝初年唐蕃对峙中,唐朝要稍占上风。

第四阶段是安史之乱后的肃宗、代宗、德宗三朝(赤松德赞时期)。

经过安史之乱的消耗,唐朝确实没有还手之力了,这几十年中基本就是被吐蕃按在地上揍,吐蕃攻陷长安也发生在这一时期。

代宗广德元年(763)十月,吐蕃突破大震关(陕西陇县西境),泾州(甘肃泾川县北)刺史高晖投降,给蕃军充当向导,引军深入。

六日,克邠州(陕西彬县)、奉天(陕西乾县)、武功(陕西武功县西北),代宗东逃陕州(河南三门峡市陕州区),长安陷落。

吐蕃在长安城内留居十五日(《资治通鉴》记十三日),还把金城公主的兄弟,宗王李承宏扶持成了傀儡皇帝。

结果十几天后,吐蕃撤军,李承宏这倒霉孩子先是被还朝的代宗痛骂,然后流放华州,不到一年就稀里糊涂的死了。

长安失陷是事实,汉藏史料上都有白纸黑字的记载,但这次军事行动更像是一次惩罚性的打击。

因为,762年(宝应元年)正月,唐蕃两国曾有一次歃血会盟。以唐朝当时的实力当然没什么可谈的,基本就是吐蕃说什么就是什么。所以,会盟谈判的条款汉地史料全无记载。

但布达拉宫门前的《达扎路恭纪功碑》上有很详细的记载,唐朝每年要给吐蕃“岁贡”绢缯五万匹。

你没看错,中原王朝第一次“岁贡”求和,不是北宋与辽的“澶渊之盟”,而是唐和吐蕃的这次“鸿胪寺歃血”。

唐黑们,有这段秘闻以前还不知道呢吧?我给你们提供弹药了,以后记得用哟!

《达扎路恭纪功碑》已经说得很清楚了,老皇帝签了约,说每年“岁贡”五万匹,新皇帝上台后想赖账,吐蕃就自己来长安取了,就这么简单。

但吐蕃自己可能也没想到京西的防御会如此的囊,几天功夫就破关而入,因此根本没有长期固守的准备。这点从郭子仪以疑兵诈称朔方军至,吐蕃便草草撤军可见一斑。

很多人将此原因归咎于,吐蕃将士不适应低海拔地区的环境,产生了醉氧反应。

但别忘了,吐蕃军队不是坐着运20从拉萨飞过来的,甚至这些军队,也不是骑着马从拉萨长途跋涉来到长安的。吐蕃君臣没那么傻,让军队奔行几千公里来考验一下,后勤补给的供应能力。

这些军队本就常年驻扎在河拢地区,时时刻刻威胁着唐朝的边境。你觉得气候的不适应,会他们造成多大的影响?

另外,这些人也不都是藏族人,早在并吞河拢前期,军力不足的吐蕃军队里有已经出现了大量的仆从部队。

这些被称为“温末”的仆从部队,不但族裔混杂,包含吐蕃征服区的吐谷浑人、白兰羌人、回纥人、突厥人、汉人,甚至还有少量大食人,这些人可是长期生活在低海拔地区,对关中的气候并没有吐蕃人那么敏感。

更何况,吐蕃这次突入关中还是在冬季,那有什么所谓“长安湿热气候吐蕃人不能适应”之论?

因此,气候并不是吐蕃从关中草草撤军的充分必要条件,而是其领兵将领恩兰·达扎路恭(唐史记做马重英)心知,自己并没有固守关中的实力和资本,不如趁唐军未至,劫掠一番早早离去。

此战之后,唐朝很快就调整的拢山一线的防御体系,将郭子仪账下最有战斗的朔方军从同州(渭南大荔县)调至京西防御。

以郭子仪驻邠州(陕西彬县)、马璘镇泾州(甘肃泾川北)、李抱玉守拢坻的防御体系。同时,回纥恢复了与唐朝的盟友关系,从北面夹击吐蕃,岌岌可危的关中防御算是稍稍松了一口。

而后,随着李晟、马遂、浑瑊三将的崛起,双方围绕着拢山一线,又缠斗了几十年,吐蕃再也没有突入关中,威胁长安。

我不知道网上传说,吐蕃曾两次入长安是从哪里看来了。以我多年读藏史的目力,至少目前能够看到的汉藏史料,只有代宗初年这一次。

双方重回均势时期(赤祖德赞与唐德宗、宪宗)

最后一个阶段是从唐德宗末期贞元(785年—805年)到唐宪宗元和年间(806年 - 820年),吐蕃经过一百多年的狂攻已经露出了疲态。

虽然吐蕃一直在以战养战,仅河拢地区估算就至少掠去数以百万计的唐人。别忘了,当时吐蕃是西边顶着黑衣大食、北边扛着回鹘、东边对着大唐,东南角的南诏国也重新成了唐朝的盟友。再强大的自生能力也禁不住这种消耗,更何况人口本身就是一种再生缓慢的资源。

虽然贞元早期,吐蕃依旧有能力主动进攻,甚至在两国会盟时发动了“平凉劫盟”的诡计,但唐朝已经开始逐步将防线向外推。

这时期,最有代表性的便是剑南道的“维州之战”,维州(今四川理县)历来都是剑南防御的节点,广德元年(763年)被吐蕃攻陷,改称“无忧城”。

公元801年(贞元十七年)八月,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整顿军马,遣唐军步骑兵两万人,兵分九路齐头并进,向吐蕃所属维、保(理县北孟屯河中下游)、松州(四川松潘)、栖鸡、老翁城等地发起进攻。

之前唐蕃两国在剑南的战争,基本都是吐蕃主攻唐朝防御,而这次唐军却主动出击,表明唐军的军事实力已能和吐蕃军队分庭抗礼了。

多路并进的唐军,在剑南崇山峻岭间与吐蕃展开连番血战。战事从八月一直持续到十二月,其中双方主力在雅州(四川雅安)城外的决战,以吐蕃惨败告终。

随后,唐军继续向西南推进连克吐蕃多座城堡。另一支唐军则在南诏军队的配合下,强渡泸水(大渡河)绕至吐蕃军队后方,决堤水淹吐蕃军营。吐蕃军队大溃,被唐军合围在鹿危山的山谷之中全军覆灭。

战后唐军惊讶地发现,吐蕃俘虏中居然有黑衣大食的士兵。

这是自,公元751年(唐玄宗天宝十年)高仙芝和黑衣大食的怛罗斯之战后,时隔五十年,唐朝士兵和大食士兵的再次交手。由此也可见,吐蕃兵员的紧张程度。此战因其在泸水之南,也称“渡泸之役”。

唐军兵围维州后,赤祖德赞命内大相论莽热领兵自盐(陕西定边县)、夏(陕西靖边县)二州千里来援,韦皋以逸待劳,再次大败吐蕃,生擒论莽热(吐蕃从不远千里从西北调兵援救剑南的维州,大家想想意味着什么)。

而论莽热也成了二百年唐蕃战争史上,品级最高的吐蕃俘虏。

维州之战后,唐蕃两国都已无心恋战,唐朝是自宪宗朝开始专心在河南、河北削藩,而吐蕃则在崇佛之路上越走越远。

之后两国的战争,基本表现为以打促和,战争不过是为了增加谈判的筹码。

公元821年(唐穆宗,长庆元年)4月,唐蕃两国再度达成协议,分别在长安、拉萨和边境线三地祭天盟誓,立碑为证,史称“长庆会盟”。

“长庆会盟”是唐蕃八次会盟中的最后一次,它也成了唐蕃和平修睦岁月的最后见证,之后二十多年里,唐蕃边境基本保持了平静,直到公元842年(唐武宗会昌二年)吐蕃脆亡。

这篇六千多字的长文,只能摘取几个最典型的案例。唐蕃二百年战史中,名将辈出、恶战累累,这篇文章收篇幅所限,甚至不能将每个阶段代表性战例的背景说全。

不过不要紧,我已经准备写一篇更全面介绍唐蕃战争史的文章,名字我都已经想好了,叫《唐蕃百年战争的阶段与转折》。

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朋友,关注老夫吧!我带您从不同的视角,来解析唐蕃之间的关系。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