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中国股灾要来了,炒股亏损你觉得输在了哪里
2023中国股灾要来了,炒股亏损你觉得输在了哪里?
从我自己的亲身经历来看,我认为炒股亏损主要输在专业知识、方法、心理这三个方面。一、专业知识
专业知识是炒股的基础,如果没有专业知识,那我不建议你进入股市。炒股的本金是我们辛苦赚来的血汗钱,没有人愿意看着自己的血汗钱一点一点流失。
(一)宏观经济
国内生产总值(GDP):一定时期内所有居民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通常为一年)经济增长率(RGDP):末期国民生产总值与基期国民生产总值的比较。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居民家庭一般所购买的消费商品和服务价格水平变动情况。采购经理指数(PMI):通过企业采购与供应经理的问卷调查数据而编制的月度公布指数。以上是宏观经济指标,以此来衡量经济发展的状况,通常我们在经济稳步发展的时候去炒股,股票盈利赚钱的概率较大。
(二)公司基本面
公司分析:包括公司经营理念、公司经营能力及发展能力、公司财务报表。我们进行公司分析的目的是选择优秀的公司,也就是选股,选择优质的标的是炒股赚钱的根本。行业分析:对行业的历史、结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我们选股的时候需要明白它所处什么行业,行业未来发展如何,行业分析的目的是寻找有潜力、有前途的行业及公司。公司管理层:对公司管理层的经营能力、诚信等综合素质进行分析。在公司发展过程中,管理层是公司的掌舵人,直接决定公司未来到哪里,怎么去。管理层的能力直接决定公司的发展。(三)盘面
成交量:在一定时间内,市场中的交易数量的综合。成交量是市场中最真实的,也是我们研判市场人气和情绪的重要标准。MACD:又称异同移动平均线,根据MACD的金叉和死叉判断买进卖出的依据。KDJ:又称随机指标,参考KDJ的K值、D值、J值判断股票的买进卖出。(风险提示:只作为案例解析,不作为投资建议)
在专业知识方面,我们首先要明白宏观经济知识,其次是基本面分析的知识,最后是盘面及公司的知识。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经济逐渐走好,在股市也会有所体现。
炒股赚钱的首要条件是股市行情好,经济稳步发展;其次,确保宏观经济走好的基础上,在行业和公司基本面做选择,选择基本面良好、有发展潜力的好公司;最后根据盘面的成交量等指标进行分析,从而判断股票的人气和情绪,辅助我们做出交易的决策。
二、方法工欲利其事,必先利其器。在炒股过程中,方法就是我们赚钱的工具,没有正确的方法,那赚钱就变得遥遥无期。
(一)选股
选股是第一步,我们应该选择行业龙头或者次龙头,因为行业的发展过程中,龙头必先受益。我们以白酒行业的龙头企业贵州茅台(600519)为例,茅台的营收、利润、毛利率等均属于行业绝对的领先地位,如下图所示:
(风险提示:只作为案例解析,不作为投资建议)
(二)持有
持有是我们炒股过程中较为重要的一步,很多人都买了好公司,但是没赚钱,主要原因是没有做到耐心持有。持有是我们炒股赚钱的关键一步,如果买股票之后一直很着急,做不到耐心持有,那就要在心态、情绪方面下功夫。
(三)买入卖出
会买的是徒弟,会卖的才是师父。我们不仅仅要作一个招人喜欢的好徒弟,也要作一个技艺高超、受人尊敬的师父。我崇尚价值投资,买入卖出的依据是公司的估值。我之前对估值做过深入的分享,大家可以翻阅我之前的文章进行学习。
七输两平一个赢,这是无数股民的经验之谈。股市是财富重新分配的场所,我们进入股市的目的是赚钱,不是亏钱。但是,现实并非如此,不赚钱反而亏损严重。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三、心理炒股的心理有很多,最典型就是追热点、听消息、硬抗、贪心这四种。
(一)追热点
为什么追热点?因为热点涨得快,赚得快,股民都喜欢短平快的交易,但是追热点需要能力和速度,我们小散户资金少、能力有限,所以我们根本玩不过主力资金。很多人亏损的原因是追热点,一直在追热点,这是不可取的。
(二)听消息
听信别人说的小道消息,所谓的小道消息都是假的,市场里没有小道消息,如果有,那都是诱导散户接盘,我们千万不要相信。
(三)硬扛
由于选股错误,导致长期被套,亏损惨重,但是部分散户依然错误地坚持,对自己持有的股票过度自信和乐观,一直幻想它会涨起来,这也是不可取的。错了就错了,及时认错出局,硬扛只会让自己越亏越多。
(四)贪婪
贪婪是人性最大的缺点,因为我们想增加一点利润就不想卖出,一直在观望等待,结果盘面发生异动,导致自己卖不掉,错过了最佳的卖出时机。我们小散户是买不到最低点,也卖不到最高点,别奢望了,这个市场机构说了算。
综上所述:炒股就像开车,需要专业系统的学习和训练,达不到拿驾照的标准就不能开车上路,更不能上高速,否则生命面临巨大风险。进入股市炒股也一样,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和方法,那么大家炒股之前有自己的股市“驾照”吗?股市这波牛市能维持多久?
“子弹已打光,干就完了。”
股民老王告诉南风窗记者,六月底他就把所有流动资金投入股市了。仅上周一周,券商和免税概念股给他带来了四万多元的收益。“这波势头让我想起了2015年的牛市。”老王说。
嗅出“牛”味的远不止老王一人,尤其是连着5个交易日大涨的A股行情,赚钱效应开始显现。伴随着各大券商研报的“煽风点火”,六月以来,“牛市”这一关键词的微信指数节节飙升,一月不到涨了二十多倍。
就在素有“翻身”传统的七月,开门的三根阳线,如同打在蓄水大坝上的三颗炮弹,使酝酿已久的资金情绪一泄如注。老股民返场,新股民进场,A股交易量连续三日突破万亿。
7月6日,市场更是走出了“疯牛”的气魄。人们还在担心未来能否冲破3300关卡之时,沪指一日之间攻下3200点,踏上3300点。大盘收涨近5.71%,创5年最大单日涨幅。
7月6日,截至收盘,上证指数上涨5.71%,成交额增至7242亿,两市总成交额创下五年以来单日最大涨幅
简单计算一下,A股总市值昨天一天涨了3.4万亿,1.6亿股民人均挣了2万多块。
亢奋的情绪、充沛的资金、进击的行情,种种现象都在指向一件事——久违的牛市,似乎真的来了。
咋突然“牛”了?
应该有人还摸不着头脑,疫情都还没结束,经济也还在恢复中,怎么就突然要牛市了?
这些人心中,一般都或多或少有着“股票是经济的晴雨表”的概念。但如果以近十年中国经济和股市的表现来看,两者其实并无直接关系。2010年~2019年,中国经济年均成长率超过8%,但上证指数十年“零涨幅”。
从现实层面看,经济好坏并非股市上涨的充分条件。反而是这句话得到了行业的高认可度:资本市场短期看情绪,中期看利率,长期看企业利润。
牛市的启动伴随着充沛的资金入场,尤其是第一波起势,往往都是市场情绪到了。投资者对股市赚到钱有信心,愿意把钱投入二级市场,行情获得了资金层面的直接动力
2020年7月6日,上海,当天下午3点后,陆家嘴天桥大屏幕上显示着当日收盘股指
放到今年来看,理财产品利率的持续走低,“房住不炒”政策的稳固执行,为资金涌入股市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而新《证券法》出台的一系列“强化发行人信息披露”、“加强投资者保护”相关政策,也提振了股民的信心。
此外,银行向实体经济让利、国家为银行降负债成本,也造成了企业闲置资金入市,钱的问题解决了,要看货怎么样了。
每个人都会在商场购物,股市实际上也是一个大商场,不过里面的商品是股票罢了。股票交易最朴素的原则和购物是一样的,买物美价廉的,也就是巴菲特口中的“安全边际原则”。
所谓安全边际原则,可以理解为,用相对于实际价值非常便宜的价格买入好股票。
举个例子,用5毛钱买价值为1块的股票,就等于5折购买了股票。之所以市场上存在价值1块的股票标价5毛的原因在于,这只股票被低估了。因为有5折的空间,那这个安全边际就是很大的,未来价格回归,盈利的可能性就很大。
带着这样的思路,我们去看A股的估值如何,能否有机会买到物美价廉的东西。
市盈率是股票估值最常运用的指标之一,它简单明了告诉投资者在假定公司利润不变的情况下,以交易价格买入,投资股票靠利润回报需要多少年的时间回本。
从历史数据来看,2010年以来,A股市场出现过3次大底。三次底部的A股动态市盈率分别为11.83倍、17.5倍和14.34倍。而今年以来,全部A股的动态市盈率长期在15~17倍之间震荡,低于18倍的历史平均水平。3月份,11.64倍的上证指数市盈率甚至为历史极限低估值。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A股的基本面实际上已达成了冲“牛”的条件,只待情绪和资金的到位。估值处于历史底部的中国股市,是行情不骤停,保持牛市姿态的有力支撑。
“闷声发大财”的上半年
虽然牛市刚刚喊响,但其实今年上半年,在A股中赚到钱的人并不少。
上半年的行情,简单用几个词概括是,“喝酒吃药,免税半导”。这些行业的上涨幅度普遍在30%以上,医疗保健版块更是超过了60%。如果股民敢于追高抓龙头,吃上几次涨停,形容为盆满钵满并不为过。
为何上半年大家并未感到有多“牛”呢?
其原因在于市场严重的两极分化状态。
受到疫情影响,石油、保险、运输、餐饮、酒店这种传统行业一蹶不振,势头疲软。不少老股民在去年年末重仓布局这些领域,被套不说,也踏空了医疗等领域的增长红利。
7月6日,截至收盘,上涨家数已经达到3620家
两极分化,正负得零,上证指数没能翻出惊喜的小浪花,依然在3000点大关上蹿下跳。这样的“半牛”状态也持续了大半年,踩上的股民闷声发了大财,踩空的股民继续对不争气的A股骂娘。
不同行业的温度差不一样,不同板的温度差也不一样。虽然上证指数令人捉急,但深证和创业板却一路高歌猛进。尤其是创业板,新冠疫情肆虐的半年内,仍然从1900多点涨到了2400多点,上涨幅度接近25%。
在新三板,注册制对新企业有了前所未有的宽容,IPO市场如火如荼。仅仅上半年,中资企业的IPO数量已经基本接近2018年的全年水平。今年来,科创板企业上市首日涨幅有175%。老玩家们“打新”打得不亦乐乎。
但创业板的红利,并没法为全体股民共享。参与证券交易24个月以上、20个交易日日均资产不低于人民币10万的门槛,拒绝了新股民和小股民的参与。更不用说,科创板的50万门槛了。
(根据中国结算数据,今年3月、4月、5月,A股市场新增投资者数量分别为189.12万、164.04万、121.41万,与2015年4月相比(当时沪指在4000点以上),人数还不到当时的一半)
大量的小股民进不来,海量的新股民进不来,老玩家们虽享有新兴市场的投资特权,但也失去了新鲜血液的推波助澜,大面积牛市无法形成。
疫情客观上也让本该早点到来的全面牛市,拖了小半年才与我们见面。直到中国疫情的稳态化控制,全行业的普遍回暖,让券商们恢复了摇旗呐喊,呼“红”唤“牛”的底气。赚钱效应下,大量资金进场,指数全面爆发。
后浪入海,请记住……
在这波“高度疑似牛”中,投资者该怎么做?
在全面热炒牛市的大背景下,新股民络绎不绝的赶到战场。躁动的赚钱心态,看到一些媒体煽动性的文字,新手很容易在追涨杀跌的操作中迷失自己。行情好倒是能赚钱,但若行情震荡或牛市未能真正形成,最终会大伤元气,沦为“交学费”。
对于市面上的“唱多”声音,要有一个清醒的认知——股市与信心相关,越多的人相信能赚到钱,才会有越多的资金涌入市场,整个行情才会水涨船高。
“唱多”既符合公益,又符合私利,几乎是机构和媒体的必然选择。
但作为个人投资者,切不可笃信“唱多”。且不论牛市还未真正形成,仍需后续观察。即使行情一直向好,调研行业,了解企业,多看多查,在嘈杂的环境中保持冷静的判断,才是股票交易中的不二法门。
当预判到市场风格明显发生变化时,投资者的交易风格也应相对地迎合。回顾A股的历史,“熊长牛短”是个显著特征。熊市经常持续好几年,牛市时间很短,往往都是一年里暴涨。这也是A股被人诟病的“投资体验不好”的主要原因之一。
2007年和2015年牛市,都是在短短不到1年时间里,就大涨了2~3倍。2010年-2014年的熊市,就持续了5年的时间,属于钝刀子割肉。
牛市多暴跌,在“快牛”的行情中,应减少操作频率,一方面在上扬过程中,有更大可能抓到高位。另一方面在骤降过程中,也可抓到更低的补仓位。
这一波熊转牛的股票市场行情是否可以持续,证券机构的意见并不统一。
有机构认为,在不同的杠杆环境下,资产配置的表现必然会发生变化。不仅会发生股票牛市和债券牛市的轮动,股市中的风格切换也是大概率事件。随着新一轮加杠杆周期的启动,利率或将重新进入上行周期,大类资产配置将从债券牛市转向股票牛市。
但也有机构认为,在资金的强力推动下,低估值的周期类资产有反弹修复的动力,但仍缺乏基本面景气向上的支撑。
7月6日,人们从位于香港中环的股市信息屏前经过
另一方面,当前市场的融资盘结构较为单一,2015年的牛市,A股市场中大量存在着伞形信托、民间配资等场外杠杆工具,这些工具助推了个股的扩快上涨。但是经历了监管层对场外配资活动的打击,当下的市场的隐形杠杆倍数相对有限,资金组织和进入市场的难度比当时高很多。
另外最大的黑天鹅仍然不要忘了。尽管中国疫情已经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是全球疫情形势依然严峻。中国主要贸易伙伴美国疫情的反弹,意味着外需将继续在很长一段时间保持疲软的状态。
赚钱效应下,“后浪”们的奔涌入海不可阻挡,也令人欣喜。但仍然想不免啰嗦地提醒一句老话——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我是股票股市猫九,欢迎留言讨论、点赞关注哦!
美元指数强势收复90点大关?
这种提问,直接使用别人文章标题?
请直接看原文:http://marketmatrix.net/dollar/FedWatch0497.htm
美联储政策会议前,美元指数强势收复90点大关,下一步如何发展?要点:
• 备受瞩目的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政策会议将于本周举行,尽管通胀激增,但市场预期美联储将维持宽松立场,并重申通胀是暂时的。
• 市场最关注的缩减资产购买问题,市场参与者之间的分歧很大,预期可能 会,也可能不会“讨论”缩减QE。
• 克罗斯比表示:“FOMC继续认为通胀的上升是暂时的,并且可能承认,他们正在讨论缩减QE,但尚未确定何时宣布缩减QE”。
备受瞩目的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政策会议将于本周举行,尽管通胀激增,但市场预期美联储(Fed)将维持宽松立场,并重申通胀是暂时的,同时可能上调经济和通胀前景预期。
而市场最关注的缩减资产购买(QE)问题,市场 参与者之间的分歧很大,预期可能会,也可能不会“讨论”缩减QE,但多数分析师预期不太可能在本次会议上“宣布”缩减QE的计划。
路透社(Reuters)对经济学家的调查发现, 缩减QE预计将在8月或9月宣布,但预计要到明年才会开始缩减QE。
保诚金融(Prudential Financial)的首席市场策略师昆西·克罗斯比表示:“FOMC继续认为通胀的上升是暂时的,并且可能承认,他们正在讨论缩减QE,但尚未确定何时宣布缩减QE。”
西太平洋银行(Westpac)的分析师表示:“我们预计央行要到到明年下半年才会缩减QE。沃恩预计美元指数届时将跌至87.30,然后随着美国货币开始紧缩再次走高。FOMC显然专注于恢复充分就业,即使这是有代价的。”
汇市投资者对可能的鹰派意外保持谨慎,推动了一些美元空头的平仓。
加拿大蒙特利尔银行资本市场(BMO)的外汇策略全球主管格雷格·安德森表示 :“交易员仍在为FOMC会议前后的市场波动做准备。如果你现在已经持有了美元的空头头寸,那么你可能处于风险管理的目的削减你的头寸。”
三菱日联金融集团(MUFG)的策略师表示:“市场参与者对可能至少暂时提振美元的,FOMC的鹰派意外持谨慎态度。”
Amundi Pioneer的固定收益和货币策略主管帕雷什·乌帕迪亚亚表示:“投资者在下一个关键事件风险前持观望态度,这就是FOMC可能开始讨论缩减QE,这可能给美元提供支撑 。货币政策应该保持不变,搁置一段时间。需要想要加大投注的投资者只有等到更明确的信号出现时才会采取行动。”
市场对美元前景的看法分歧很大,显而易见,这将由“明确的”美联储立场决定。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的分析师表示:“鉴于近期数据的混乱信号,退出政策的不确定性,我们认为美元的风险偏向于上行。升值的速度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美联储的言论。”
硅谷银行(Silicon Valley Bank)的高级外汇交易员庄敏表示:“美元和 欧元继续呈现此消彼长的走势,总体趋势是美元略微疲软,这不是因为美国经济增长强劲,而是因为许多经济体一直在复苏,当投资者对全球整体增长持乐观态度时,通常倾向于对非美货币有利。 但是,如果美联储释放信号收紧政策,情况将完全不同。”
请直接看原文:http://marketmatrix.net/dollar/FedWatch0497.htm
---------------
+++ 关注 +++ 彭博/路透/CNBC/WSJ顶级新闻源一手精选资讯,顶级机构宏观/原油/黄金/股指研报
明年股市会怎样?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年还是按照农历区分的,而不是按照自然年区分的,所以说昨天,在很多交易者的心中是2018年的最后一个交易日,在经历了一周的业绩大变脸,踩雷之后,很多个股经历了跌停或者大幅跳水的洗礼之后,利空消息出尽,终于迎来了红盘过节,创业板股指大涨3.5%,上证股指也大涨1.8%,市场呈现出普涨式的修复性格局,对于跌了整整一年的A股市场来说,终于在最后一刻有了一丝安慰。那么2019年A股市场会怎么样呢?可以肯定一点,2019年依然是A股市场筑底的一年,2440点一定会被跌穿,大盘股指会继续向2000点靠近,至于能否击穿2000点,还要看当时的市场环境。
之所以有这样的判断,主要是从2018年2月份开始,大盘股指从3587点到2449点,可以说是月级别调整的一浪,2449点的反弹和目前2440点的反弹构成了一个123的连接浪,目前来看这个浪型是比较弱势的,高低点相互交错,是一种变异的浪型,随后还会有一个大段式的123下杀。
而且从基本面上来看,科创板块的设立,虽然是A股市场的里程碑改革事件,但科创板块的设立对于中小板和创业板会形成比较大的影响,很有可能科创板块落地,中小板和创业板也进入到调整筑底阶段。
2019年总体来说是市场寻找历史大底的一年,预计在2019年末才有可能出现牛市行情启动。
感谢评论点赞,欢迎留言交流,如果感兴趣点个关注,分享更多市场观点。
股市有多少年历史?
32年,
中国股市自1990.12诞生至今已有32年,
1990-1991年,上交所,深交所试运行,中国股市在匆忙的筹备组,迎来的两大交易所的成立。深圳老五股,上海老八股是最早交易的几只股票,这是中国资本市场最早的一批股票。
1992年,A股实行T+0 引爆市场,当天上证指数暴涨105%,5个新股当天上涨2500-3000%,引发百万人征购抽签表的景象,也就是震惊全国的“8.10风波”,仅仅一年时间,上证指数从200多点暴涨到1450点,之后又跌回到400点以内,同年证监会成立。
1993年,股市快速扩容,大盘进行惨烈下跌,超过75%
1994年,三大举措救市,停发新股,控制配股,扩大资金入市,"救市"政策结束了当时的股灾,启动了新一轮牛市,指数上涨200%
1995年,暂停国债期货交易,大量资金进入股市,沪指当天涨幅40%,当年废除T+0 股票市场进入熊市。
1996年,管理层停发新股,券商等资金入市,绩优股遭到资金看好,指数当年涨幅超过100%。
1997年,上调印花税,股市大量扩容,进入2年熊市
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冲击股市继续下跌
1999年,5.19日人民日报社评看好股市,引发5.19行情,沪指30天涨幅70%,《证券法》实施,股市大幅下挫,但网络股盛行大涨
2000年,庄股横行。代表就是第一只百元股亿安科技
2001年,沪指突破2000点,随后国有股减持,引发4年熊市。
2002-2004年,中国股市4年熊市
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出台,人民币升值,大量基金发行等多重利好,引发轰轰烈烈的大牛市。
2006-2007年,经历5.30大跌后,上证指数创出6124点新高,随着中国石油48元上市,美国次贷危机,基金停发等利空下,牛市终结。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进一步影响股市,最低沪指到1664点,当年国家出台4万亿经济刺激。
2009年9月,在4万亿刺激下,沪指从1664点走出翻倍行情。
2009年-2014年,经历IPO重启,经济放缓,通货膨胀等因素下,经历5年熊市,沪指最低1849点
2010年,创业板上市,经历2年熊市。
2014年,深化体制改革的红利在杠杆牛的作用下,开始一轮牛市
2015年,互联网加引爆市场,妖股,百元股,高送转个股暴涨十倍。
2015年6月,清理高杠杆引发当年3次股灾,沪指最低到2800点。
2016年,白马股上涨后,出现熔断跌停,千股跌停,注册制暂缓。
2017年,沪指平稳运行在3000点上方
2018年,美国对中国开启,引发千点下跌行情。
2019年,股市反弹,科创板设置运行。
2020年,创业板注册发行,放宽20%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