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怎样选择成长股,为什么几乎所有的股票基金都跟着跌

2023-10-29 11:01:07 90阅读

巴菲特怎样选择成长股,为什么几乎所有的股票基金都跟着跌?

股市大佬名言:谁也无法预测股市,岀水才见两腿泥!所谓声家,所谓技术分析,都顶不了一个突然传闻,一个地缘冲突。本人就是经济管理毕业,早年职称:经济师,西方股市理论,经济学学说概论等,都是必修课!看k线,做波段分析也都头头是道。但股市A,很少按技术分析走!……不说了,说出来都是泪啊!……预测无可能,且行且珍惜吧!

巴菲特怎样选择成长股,为什么几乎所有的股票基金都跟着跌

股票的买点和卖点应该如何选择和操作?

这就看你做的是长线还是短线了。

对于我来说,我已经有15多年的股龄,基本做的是长线。不是不想做短线,而是短线的不确定性太高了,把握难度太大,自己没这个实力,所以只能够做长线了。

好像短途的市内出行受到交通状况的影响很大,而长途出行受途中局部交通状况的影响相对较小,并且可以在剩余道路中加速进行补偿。

而我的交易策略也是一种适合A股的熊牛周期投资策略,熊市底部区域布局,牛市高位获利了结,周而复始!

第一步:制定自己的投资策略。

无论是哪一个投资高手,都会有自己的投资策略,如果没有所谓的策略,那么交易就会变得盲目,就会变得情绪化,甚至容易造成投机。

而对于A股市场来说,我们可以根据一个中国经济的周期变动,以及A股独有的熊长牛短周期市场,制定一个熊买牛卖的投资策略。

主要原因有几点:

1、经济是有周期的,会从衰退到萧条,从萧条到复苏,从复苏到繁荣,周而复始,如此循环。

而根据经济这样的周期而言,股市也是会产生如此的波动,于是就产生了牛熊的周期市场。

毕竟,经济和股市的关系就象主人与狗一样,狗永远跑在主人的前面,但它离开主人有一段距离的时候,又会跑回来找它的主人。

2、目前的A股成立只有30年的时间,成长股的占比还是太少了,而大部分的个股都是周期股。所以,想要长期持有10年,20年,贯穿牛熊的投资策略显得难度系数比较大。

不仅要在个股里寻找出优质的成长股,而且还要对成长股未来的业绩增长做出分析,对国家未来的方向也得有把控。这对于大部分的投资者来说,难度系数太大了。所以,牛熊周期的策略相对比较容易,毕竟大部分的个股都是周期股。

3、A股只有30年的历史,所以,在某一些制度上还是有所欠缺的,不够完善。就好比对于违规交易、内幕交易的处罚力度太低,导致了违规成本远远小于违规收益。

所以,一旦发现了白马股爆雷,往往会比垃圾股爆雷损失更惨重。康得新、康美药业、长生生物就是一个例子,而这些都是成长白马股。

这就告诉我们,在A股市场还未完善之前,其实长线10年,20年的投资策略是有风险的。反而熊买牛卖的投资策略更稳健,毕竟在熊市末期,该爆雷的基本都爆完了。

第二步:确认大盘、个股的熊市和牛市周期位置。

既然制定了投资策略,那么,就要学习如何确认投资策略里的熊市和牛市周期位置。

就好比,我们知道了根据牛熊周期进行投资。那么如何判断牛熊周期,甚至等待熊市底部区域的确认而买入,然后等待牛市高位而卖出呢?

1、通过历史的数据和技术形态确认大盘周期底部、顶部区域。

就好比下图中,我们可以从技术形态中确认一个熊市的底部区域。然后再从历届熊市下跌的时间,下跌的空间结合,大致初步的判断出一个熊市的底部区域。

然后,我们也可以通过估值的角度,去进一步确认,这样的底部区域是否成立。就好比可以利用全部A股的等权重市盈率参考。

在1996年、2005年、2008年,以及202~2014年的时候,A股都是一个阶段性大底的位置,也是权重市盈率处于30倍左右,甚至以下的时期。

那么当这样的数据再一次达到,如果再结合上面的下跌时间和幅度,以及技术分析,我们同样也可以判断出2018年就是大底。

反之,判断牛市顶部区域的方法也是如此,2001年,2007年,2015年,那么,下一次同样也是如此。

2、通过历史的数据和技术形态确认个股的位置。

同样的,大盘的周期确认好了,那么个股的周期位置也是需要确认的。

就像下图之中,我们可以先从形态上确认三个周期,非常容易。

接着,就要从估值方面去判定。

而估值的话,我还是比较喜欢利用滚动市盈率TTM,以中位数作为一个参考的标准,进行合理的估值。

低于中位数就是机会,距离越大,风险越小;

而高于中位数就是风险,距离越大,机会越小;

那么,对应着股价的走势,以及个股的形态,我们也可以明显看到机会和风险。买点和买点自然一目了然!

第三步,根据投资策略执行买卖操作!

巴菲特一直说:“价值投资很简单,但是做起来并不容易!”

指的就是理解很简单,但是做到并不容易!

我们可以从价值投资的理解,以及自己的策略制定,完善出一套“理想化”的投资理念,并且这个投资理念是大概率会在股市里出现的。

可是!!!

大部分的散户其实无法坚持空仓或者轻仓位持有到低估、熊市底部区域的出现;

也无法在底部区域里做到大胆买入;

甚至更不会做到,持有到高估,牛市尾声而卖出;

更重要的是什么?更重要的是,在所谓的底部和顶部里,要以区域作为一种买入和卖出的投资范围,并且要懂得分批、分时、逢低(高)的策略,千万不可以2-3下就把仓位给填满或者跑完了。

所以,知道不能够让你在股市里获胜,知道+做到才行,所谓知易行难,在股市里最难的地方不在于理解,而是在于运用。这就像学游泳,无论讲了多少大道理,不下水是不行的。游泳是在呛水中学会的,不是讲道理讲会的,投资也一定要懂得亲自下水实践,只有自己尝试了,犯错了,才能从中一点一点的成长为高手!!

结论:股票的买点和卖点应该如何选择和操作?

被称为股市之神的:杰西·利弗莫尔和巴菲特,真正能流传千古有价值的东西,不是技术,而是理念。

你会发现投资的理解并不难,难就难在格局、定律、自律、眼光,以及自己的心态、情绪把握,这些都是需要后天慢慢磨练而成的。

所以,为什么许多高手都说,在股市里需要5-10年的时间才能够“成王”?因为磨练自己心态、格局、交易自律的过程很漫长,也是每一个高手的必经之路。

这是一种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

关注张大仙,投资不迷路!如果你觉得这篇回答对你有帮助,请记得点赞支持哦。

如何选择一个好基金?

选择好基金关键在于:(1)了解自己;(2)了解基金分类和评价,小智就从这两个方面来谈谈。

一、了解自己

首先,你需要了解自己购买基金的目的,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年报(2016)的数据显示,56.0%的人购买基金是为了“获得比银行存款更高的收益”,其次有16.0%的人是为了“教育储备”,有15.8%的人是为了“养老储备”,还有9.2%的人是为了“分散投资风险”。

了解自身购买基金的目的能够指导我们进行两个方面的选择:(1)基金类别;(2)配置比例。

二、了解基金分类和评价

作为非专业的基金投资者,小智认为我们不必花费大量的时间来了解基金评价指标的细节和原理。有这个时间还不如多投入在本职工作上,争取升职加薪呢。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市场上已经有一些专业的基金业绩评价机构。2010年5月,中国证券业协会公布了第一批具有协会会员资格的基金评价机构名单,主要包括3家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及独立基金评价机构。这里小智推荐其中广受推荐的一家:晨星网。

那么,如何使用晨星网来选择基金呢?分为2个步骤:(1)选择分类;(2)选择业绩好的基金。

1.选择分类

在前面我们已经思考了自己投资基金的目的,根据目的,我们应选择不同类型的基金进行投资。下图截取了晨星网星级评价说明中对于基金分类的说明,比较具有参考性。

这么多类型的基金我们该如何选择?小智的建议是,日常生活费可以放在货币市场基金,这类基金的年化收益在2%到3%之间,亏损的可能性极小,流动性极好(比如:支付宝的余额宝)适合日常随时要用的钱。这部分钱建议是2-3个月的生活费,保守的读者可以放6个月。剩下的余钱,根据风险偏好,简单说就是愿不愿意冒着亏损的风险多赚点钱,根据这个心态的程度,来选择配置债券型、混合型(上图中名称的为“配置型”)和股票型基金。

对于小智来说,投资基金主要是为了获取比银行存款更丰富的收益,期望的年化收益率在5%到10%之间,在这种情况下,小智选择50%配置债券型基金,50%配置混合型基金。

这个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灵活选择多配或者少配。

2.选择业绩好的基金

晨星网通过星级将基金在同类中的排名情况进行表示。以纯债券型基金为例,我们可以在晨星网上通过筛选,找到3年评级5星的基金,管理时间更长的基金还会有5年评级,也可以作为考虑因素。

小智建议选择5星的基金,这意味着你购买的基金的历史业绩排在同类基金中排前10%,以一个班级来比喻,那么这些基金过去的“成绩”排在班级前10%。虽然过去的成绩不能保证以后的成绩,但过去的表现一定是我们做选择时最重要的依据。

在同样3年评级是5星的同类基金中,小智建议不用再进行过多的比较,根据购买的方便程度购买即可。在中国的基金管理模式下,基金经理有作用,但不是决定性的,所以不建议迷信基金经理的好坏。在管理费用方面,国内的公募基金的差别微乎其微,不用过多比较,费神耗力。

至于是否需要定投,小智觉得有闲钱就投吧,不一定非得定时定量,但是一定不要频繁地赎回申购,尤其是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因为其短期业绩波动可能较大,长期来看就会获得较好的收益。

不过,转换基金份额是可以的,把业绩表现下滑的基金换成表现更好的,但也别太频繁,半年或一年操作一次就可以了,当然也可以不操作,因为拉长期限来看,同类基金的历史年化收益率是会趋同的。

以上言论可能存在偏颇和不足之处,欢迎指出和探讨。

参考资料:

1.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年报(2016)

2. 晨星中国星级评价说明

3. 证券投资基金高教版(第二版)

新手该怎么做基金定投?

第一、基金定投到底好不好?

可以说,对于绝大多数来说,都很友好,抛开那些随时都是满仓梭哈,而且很能把握时间节点的投资高手以外。

1、 基金定投能分散风险。

相比起其他参与市场投资的途径,投资基金本身就是一种分散风险的最优选择,而定投是分批次买入,基于这个特点那么风险则更加分散。有些时候买在高点,有些时候买到中间,有些时候就买在低点了,这样平均累积之后,你赚的至少是整个市场的平均收益。

2、 其次,基金定投不太需要择时择势,随时都可以开始,并且越早越好。

就像我们经常听到的一句话一样,“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在十年前,其次就是现在。”相比起一次性投资,基金定投并不太存在“何时上车的烦恼”。毕竟我们本不是职业投资者,不能天天盯着市场,而且没有一定的基础,天天盯着也没多大实际用处。

我们无法保证买在低谷,卖在高峰,而投资最怕选择困难症,所以定投的最大优势就是不用考虑择时择势,坚持定期买入,长期持有。时间越久平摊则成本越低,因而越早定投越好。

在牛市时,自然能赚取到不错的收益,在震荡时不用担心踏空,而在熊市时则摊低成本。等市场周期再进入上升行情时,最终完成一个漂亮的“微笑曲线”(当然,这里的择时和择势是从开始和持续期间的角度讨论的,并不意味着基金定投不需要止盈,这个我们会在后面简单谈论到)。

最后,我们时常会听到说“定投+时间=不错的收益”,可以说,基金定投就是做时间的朋友在投资这件事上最完美的证明。

第二、基金定投这么好,为什么能坚持下来的人这么少

1、 周期太长,得不到及时反馈

不管我们常常听到的“1万小时定律”,还是老师、长辈总告诫我们的“21天养成一个习惯”,我们都可以得出这么一个结论,即只要坚持一段时间,就能做好一件事或者养成一个好的习惯。

基金定投的原理其实是依据牛市、熊市交替出现而设定的投资策略,通过等额投资的方式,在牛市中获取较少的份额,在熊市中获取较多的份额,从而摊低成本,最终在平均收益的目标。

而一般认为市场5年左右为一个周期,哪怕我们正好在市场即将进入新一轮上升行情的时候开始定投,想要在这个行情中兑现不错的收益,那么也至少需要一年以上的耐心等待和坚持,而更多情况则可能是至少需要2~3年,甚至更长。

试想,越来越没有耐心的我们,能坚持这么久吗?

2、没有良好的消费习惯,随时可能都缺钱

房贷、车贷等各种贷款已经让我们每月的可支配收入折了又折,而基金定投则还要实打实的从这里面再划一部分出来,这的确是一件很为难的事。定投给我们带来的效用反馈并不是是及时的,而生活那么累,消费的快感又那么棒。可能一款心爱的包包,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一双限量版的鞋子,就会将你的定投计划所打断。

说直白一点,你不克制消费,对积累财富没有认知,那么你可能随时都缺钱,那何谈定投这种理财?

其实,面对这样的问题,除了自己坚持和克制,没有其他更好的解决办法。正所谓“喜欢就会放肆,但爱就是克制”,我们必须从认知上了解坚持基金定投会给我们自己、我们的生活所带来的改善,并且对未来有个整体的财务规划甚至是人生规划,才会真正“爱上”定投这件事,进而才能长时间地坚持下去。

当然,如果无法从思想层面去改变,也可以从行动上来约束,即先定投,后消费。将定投的扣款日设置为发工资的当天,先储蓄再消费,一来不用担心钱花光了而没有继续做定投了;二来这样会更加珍惜自己消耗时间和精力去努力工作挣来的钱,而不是轻易就去消费了。

3、少有人对自己的定投的基金有正确的收益预期。

我们常常听到“不是看见了希望才去坚持,而是坚持了才会看到希望”,不过这说起来容易坐起来难。但其实,我们回顾过往数据,是能提前看到基金定投的希望的。

我们以定投市场公认较好的指数型基金(易方达上证50指数A)和主动型股票基金(景顺长城鼎益混合LOF)分别为例。

如果我们在2017年开始,每月15号定投1000元,直至2020年12月31日,指数型基金收益表现如下图。

我们可以看到,哪怕A股常年被人吐槽在3000左右徘徊,哪怕市场涨跌反复,哪怕经历了2018年市场大幅度的回撤,这4年来,我们不仅储蓄了48000元的本金,还赚取了35809.51元的收益,收益率高达74.60%,总资产达83809.51元。

而且这并不需要我们拥有多少对市场的认知,也不需要我们力挽狂澜的操盘。除此之外,如果采取智能定投的方式(现在很多基金交易平台都有智能定投的功能,关于什么是智能定投会在下文中介绍到),收益率甚至可达96.6%,我数学不太好,就勉强认为是几近翻倍了,没毛病吧。

我们再来看看主动型股票基金的表现情况。

同样的,这4年来,我们储蓄了48000元的本金,还赚取了72583.44元的收益,收益率高达151.22%,这次是实打实的本金翻了2.5倍啊!同时,如果采取智能定投的方式,收益率甚至可达213.67%,本金妥妥的翻3倍多!难道它不令人期待,它不香吗?(主动型股票基金需要对于如何进行筛选有一定的了解和认知,后面也会有所介绍。)

因此,我们不难发现,关于基金定投的“希望”,其实我们是可以回顾历史数据进而展望未来的。当然,我们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测算具体指标,进而“预测未来”。

4、关于正确认识合理的收益预期

●首先,短期内想要太高的收益不行。

倒不是说基金定投无法实现高收益高回报,上面的例子就是很好的参考,但与之相对应的是必须坚持一定的投资周期才能达到。它就像是龟兔赛跑的乌龟一样,每天来看收益是缓慢的,也不排除在这一定的周期内会出现收益回撤甚至本金亏损的情况。

但从长期来看,它的收益增长呈持续的并且稳步上升的趋势。如果你对高收益的预期是一个月或者一个季度就要达到,那的确是很难实现的,因而也就难以坚持下去。

●与此同时,太低的、短期就能达到收益预期也不行。

因为市场处于主升浪阶段,即所谓的牛市时,很可能在较短的时间,比如3个月,甚至短至1个月就能达到我们设立的、较低的收益目标。就算是处于熊市或者震荡行情中,如果我们精心选择的基金表现良好,超出预期,也极可能在短期内获得我们预期的收益。

面对这种情况,在获得了预期的收益后,我们往往倾向于清仓基金,将收益落袋为安,这就造成了两个成本。一个是交易成本,即频繁的买卖基金所造成的不必要的手续费;另一个则是机会成本,即所谓的“倒在了黎明前的黑暗”,微笑曲线或许才划了3/4不到就退场了,未能完整享受基金定投后续所带来的超预期收益。

而如何设置合理的定投收益目标呢?这就是我想谈到的基金定投很少有人坚持的第三个原因,即很少有人执行了合适的定投方式。

毕竟,空有“目的地”,没有具体到达远方的恰当途径,我想也是很难坚持走下去的。而一个合适的定投方式包含止损和止盈两个方面,我也将从这两方面来具体详谈。

第三、关于止损

基金定投则要坚持“止盈不止损的原则”。为什么?原因之前也谈到过,即定投的收益主要来源于市场下跌时购买的低成本基金份额,如果在此时停止定投甚至清仓,就可能会错失逢低摊低投资成本的机会。

就像我们之前举的例子一样,如果我们在2018年市场大幅度回撤的时候选择止损,那么大概率与之相伴的就是收益大幅度回撤,甚至实打实的亏损,与此同时也少了“捡便宜筹码”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仍想最终达成本金翻倍甚至3倍的目标,这必然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所以,定投并不需要止损,相反应该越跌越买,正所谓“机会是跌出来的”。这也就是之前所谈到的“智能定投”的原理。现在很多定投平台都设置有智能定投的功能,简单来说就是跌幅达到多少的时候,就增加一定的定投量(即我们刚才谈论的“越跌越买”);而同时,涨幅达到多少的时候,就减少一点的,就减少一定的定投量(即我们接下来谈到的止盈)。

4、关于止盈,基金为什么要止盈,用句通俗的话说就是避免“曾经拥有”。

止盈掌握不好甚至不设置止盈指标,就像很多人采取的“需要钱时再赎回”的策略,那么过去再多的收益、达到过的再高的收益率都可能只是“赚了个寂寞”,到头来“全都是泡沫”。

举个例子。假如我们在2012年5月29日开始,采用定期定额的普通定投方式,每月1号固定投资易方达沪深300ETF联接1000元,直到定投到2015年5月29日,也就是最近一次牛市的最高点5178点那天。我们总共定投了本金36000元,到期本金收益共计67991元,总收益31991.33元,定投收益率88.86%。

这个时候如果你没有设置止盈,接着继续坚持定投,到2015年9月30日,这个时候A股已经暴跌了4个月,那么此时你的总收益就只有25.51%了。中间仅仅隔了4个月,就把你辛辛苦苦定投三年的大部分收益给带走了,“不带走一片云彩,徒留下一阵阵伤感,往事浮沉,如过眼云烟”。

或许你会问,不是说越跌越买吗?看来你有好好地认真听讲,先送你一朵小红花!

没错,就算没设置止盈,从长期来看坚持到现在(截止到2020年12月31日)的收益情况依旧十分优秀。但我们对比起峰值时,仍旧有所缩水,与此同时也付出了近5年的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

基金定投的止盈讨论的就是在盈利的前提下怎么把握卖点的问题。正所谓“知进退,明得失”,先人的智慧告诉我们,做人要善于观察和取舍,心中应有“进退之尺”。把这句话放在基金定投上也十分恰当——知道何时开始买入,何时止盈卖出。

在投资界有句老话,“会买的是徒弟,会卖的是师傅。”怎么买决定了你的安全边际的高度,何时卖则决定了收益率的高度。

怎样的交易系统能让散户也走向持续盈利的道路?

收盘:上证指数今日确定日线金叉,早盘曾一路下跌后,由于沪深300指数5分钟形成底背离快速翻身收复3300,这里能看出主力要在2017年年底行情突破3300,近期也一直建议中线持有的坚持持有,上证日线金叉要持续到年底,也就是还有6个交易日,日线不会出现死叉,因此,大家可以分别关注每次大盘15分钟回调的买入机会,后期根据上证的60分钟MACD顶背离进行离场。后期行情上升压力3350。空仓还在观望的稳健朋友,建议等待上证指数来年一月份出现日线底背离B的中长线买入机会时进行布局,好了朋友们再见!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