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龙头股,每个月2000元定投股票
保险龙头股,每个月2000元定投股票?
一件事坚持20年,意味着其中充满了不确定性。首先,每月拿出固定的2000元,到了第20年受到通货膨胀或紧缩因素的影响,这2000元的价值已经和20年前完全不同了。其次拿出2000元买股票,且只买不卖意味着要承担股票涨跌、公司退市等风险。
1.2000元的货币贬值先从2000元开始说起,一般来说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通货膨胀的速度也是不同的,理论上来讲,通胀率等于M2的增长率减实际GDP的增长率。
那么以我国为例,1997年到2016年间,我国的M2累计增长1603%,GDP累计增长842%,年均通货膨胀率为10.68%。假设未来的通货膨胀率维持在这个水平,那么一年后的2000元的购买力为2000/(1+10.68%)=1807,20年后的购买力为262元,缩水了近100倍。
购买力缩水了一百倍还买得到股票吗?我们倒回到20年前,也就是1999年,放在1999年这个问题就是,每个月拿出固定的262块买股票,只买不卖连续买20年。众所周知,A股的1手为100股,手续费暂不考虑在内,262元的成本可以购买2块钱左右的股票。
1999年,股价低于2块钱的上市公司还是有不少的,比如伊利当时一股只有不到一块钱,同仁堂1999年年初的股价也在2块钱左右。到了20年后的今天,同仁堂的股价在29元左右浮动,伊利的股价大约为27元,以262元的本金来说根本买不起。
目前,两市除去停牌股、暂停上市股外,还有47只个股股价低于2元,其中低于1.5元的个股就有12只,要么公司长期亏损,要么长期走势低迷,买入本来就不明智,只买不卖更不可取。
因此从这点看,受到通胀因素影响,2000元的本金维持20年是不合理的。
2.只卖不买实在危险再从之买入不卖出这个方向说,股市的波动往往超乎人的想象,A股更是如此。假设从1999年开始购买股票,到今年你的收益如何呢?
我国从80年代开始发行股票,到94年底中国A股的上市公司数目也才缓慢增长到287个,1999年,中国股市经历了一波疯狂上涨,两市以每天攀升100点的速度,在两周内涨幅达到70%,而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上市公司凡是名字带上数码或者网络两字,股价就会扶摇直上。
然而,到了2001年股灾爆发,从7月开始暴跌,到10月沪指已从6月14日的2245点猛跌至1514点,50多只股票跌停,当年80%的投资者被套牢。在持续低迷后,2005年,上证指数从新上涨,重返 1300点之上。
2007年中国股市再度迎来疯涨,上证指数从2716点上窜至了6124点,涨幅高达225%。2007年前10个月,有9个月份的月度收益率均为正。然而到了2007年底,受到美国次贷危机影响,A股市场连续下挫,一周多时间下跌了19%,跌幅超过千点。
在经历了近7年的熊市浮动之后,2014年11月,A股再一次疯狂飙升,上证指数从2014年11月21日收盘的2488点,飞涨至2015年6月12日的5178点,总涨幅达到了110%。然而到了2015年6月12日,上证指数从5178点一路跌至3373点再到2850点,踩踏事件发生,A股千股跌停,不给人们留一点反应的时间。
可以看出,近20年来中国股市总是急涨长跌,熊市的时间长,牛市的时间短,且涨跌幅度巨大,因此不少熟悉中国股市的投资这都认为认为中国A股近乎疯狂。在这样一个狂升暴跌市场,只买不卖的交易也并不明智。
a股优质蓝潮股有那些?
处于成熟期、发展稳健、规模比较大、占指数权重比较大的行业,这样行业里面的龙头股就是蓝筹股,比如白酒股中的茅台、五粮液,银行股中的工农中建交招、家电股中美的、格力,保险股中的平安、太保,医药股中的恒瑞医药等等。
另外一些波动比较大、周期性比较强的行业中,龙头企业由于自身成本、产业链延伸、市占等优势可以熨平行业波动对自身的影响,也获得了市场的认可拥有较大估值,也算是蓝筹股,比如券商股中的中信证券、基建股中的中国建筑、钢铁股中宝武集团、化工股中的万华化学、水泥股中的海螺水泥等等。
未来几个月需关注哪几个板块?
2月18日,A股迎来了牛年的第一个交易日,由于春节假日国外资本市场均出现了大幅上涨,A股新年开盘时沪深三大指数均出现了大幅高开,上证指数盘中更是创出了3731.69点近几年来的新高,不过之后A股三大指数均出现了高开低走的走势,截至当天收盘,沪深三大指数只有上证指数以红盘收盘;2月19日,A股沪深三大指数盘中均走出了V形走势,最终上证指数以3696.17点报收。
A股沪深三大指数之一的上证指数距离3800点只有100点左右,上证指数冲上3800点已指日可待。
毫无疑问,A股大盘已经走出了牛市趋势,未来几个月有几个板块值得大家关注:
⑴周期性板块。随着新冠疫苗开始在全球各国大范围的接种,新冠疫情今年有望在全球被控制住;美国拜登新政府上台后不仅继续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还推出了大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受益于全球新冠疫情的即将被控制住和美国的经济刺激计划,全球各国的经济今年将迎来強劲复苏,这将引发全球大宗商品的价格的上涨。相应的,A股当中的石化、有色金属等周期性行业板块的个股将迎来上涨的机会。
⑵大金融板块。券商作为牛市的旗手,A股每一轮牛市券商从未缺席过;保险公司的巨量保险资金通过证券投资基金间接买入大量的A股上市公司的股票,A股走出牛市的话,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将大幅增加,这将大幅提高保险板块上市公司的业绩;银行板块作为沪深两市市盈率几乎是最低的板块,被A股市场低估的银行板块接下来随时都有上涨的可能性。
⑶低估值的二线蓝筹股。2020年机构主要抱团一些行业龙头股,随着这些行业龙头股的股价大幅上涨,抱团的资金将逐渐会从这些高位抱团股当中流出,低估值的二线蓝筹股将会吸引大量机构资金的关注,一些低估值的二线蓝筹股今年将迎来上涨的机会。
港股为什么长期被低估?
港股为什么长期被低估?
我是谦秋说,一个浸润资本市场18年的老股民。对于港股是不是长期被低估,我觉得自己有话说。其实港股分化非常严重,成交量前50位的股票,可能占据整个市场成交量的八成。这说明中小微企业,处于一种无人关注的状态。而权重股,是处于一种溢价状态。叠加来看,恒生指数未必就是低估的。这大体上也反应了成熟市场的一种常态。接下来我来说说这种现象的原因,供大家参考。
首先、在港股市场上,好公司能获得高溢价,好比现在成交量最大的上市公司是腾讯控股,从估值的角度来看,并不便宜。估值还是有40多倍。对于5万亿港元体量的上市公司,目前还是被理解为成长股的估值水平,在我看来,起码并不低估了。
其次、大部分被边缘化的上市公司,估值低到尘埃里面,从AH股的溢价情况来看,大部分H股都是折价的。只有中国平安,福耀玻璃,招商银行等等为数不多的绩优白马股,才能获得差不多的估值水平。而绝大多数的个股,好比大部分银行股,券商股(哪怕是行业龙头地位),估值也是打个七八折的。
最后、港股上老千股非常多,这也加剧了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态势。大多数机构投资者宁可溢价买入绩优股,也不愿意买一些不知名的小公司。最近我看到蛮多的小盘股,其实估值水平,股息率水平都已经是极致了,但还是跌跌不休的状态,极端的情况,就是居然能找到只有3倍市盈率的银行股。
总体来看,我觉得港股的现在就是A股的将来,整个市场的机构化,就是去散户化的过程,很多被迫边缘化的中小微企业,很可能就变成了僵尸股。而主力机构,股东,大股东想要卖出股票,只能是大跌卖出。从这点来看,并不是港股长期低估,只是分化很剧烈而已。敬畏市场,敬畏投机。
谦秋说问答,开心有内涵。
是否预示即将到来的下调?
今天上证涨幅5%以上,确实是近十年来罕见的大涨,但要说是最疯狂的一天,似乎也不是,毕竟我在股市混了20多年了。
大涨之后也许还会有惯性冲高,但大多是宽幅震荡,不管是哪种,都无非是短线变化。
好多人股市一大涨,自己的股票刚解套,就清仓跑人了。这个思路大多数情况下是错的。我们一定要判断大涨的性质,如果是突破性的,那么调整后还会继续向上创新高;如果是超跌之后的反弹,那无非是一个减仓机会。
现在的A股是一个什么样的中长线态势呢?我们看深指创业板早就月均线多头排列长线走强了,也就是说早就是牛市了。只有上证指数走势是背离的,围绕着月布林中轨震荡了13个月以上,这个时候变盘向上,标明市场终于整体走牛。
所以说,最近五个交易日五连阳,无非是主力为了向整个市场宣告市场走牛了。上证是个头肩底,现在脱离底部了,接下来会有一个很漫长的牛市主升浪过程。
明确了长线大势,我们再看中线,上证周线上也是周布林开口开始沿上轨线上行,这属于中长线强势,同时,我们把周线拉长了看,这一次上涨是突破了从去年5月以来形成的周线大箱体,这个箱体横盘时间超过一年,按横有多长竖有多高的原理,可以想象,上涨空间还是蛮大的。
至于短线上,上证沿5日线上行,走法就和妖股类似,这是罕见的中短线强势,在大盘上很少出现。一般指数能够红三兵就已经是很强的了。这样的强势状态,随时可能出现较大调整,但中短线强势不会因为一两天的调整就结束,所以无须过虑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