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洋能源股票,为什么最近这么流行

2024-06-29 12:00:31 67阅读

林洋能源股票,为什么最近这么流行?

攻守兼备,牛熊利器-可转债专题一:概念篇

有没有这么一种产品牛市时涨幅不逊指数,熊市时下有保底,不用承受“地板”下还有“地下室”的恐慌?答案就是——可转债,兼具股票、债券收益特征。

什么是可转债

林洋能源股票,为什么最近这么流行

全称为可转换公司债券,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被转换成公司股票的公司债券。

您可能参与过可转债打新

但仍不了解可转债的优点与特性

今天我们就以雨虹转债为例跟您聊聊可转债

初识可转债

可转债做为债券,一张面值100块钱,多为6年到期,每年支付利息,到期按106块赎回,这就是可转债的债性,即只要公司不违约,从首发持有一定本息拿回。

可转债的最大特点体现在转股,即发行时就会约定转股价格,如雨虹转债在18年3月29日后,即可在任何时候以38.48元每股的价格将手中的可转债换成股票,按上例,一张转债可以换成2股(100/38.48)和现金。

可转债的三个关键条款

可转债有赎回条款、下修条款、回售条款三个关键条款

赎回条款:

可转债领域有一个潜规则,就是上市公司发行可转债的终极目的,不是6年后还钱,而是在6年内,达到条件,促使持有人将债转成股,这样上市公司就完全不用归还此笔债务。那么怎么能让投资人转股呢?这里就涉及到三大条款中的第一个——赎回条款。

达到触发条件时可转债的价格也会在130元或以上,如果投资人在100元首发价买入,就可以通过换股卖出获30%收益(不考虑股价卖出下跌),如果还不转换,发行发有权以极低价格强制转化(如105块),大家当然都会行使转换权利。而历史上绝大部分可转债都已强制赎回结束。但是如果遇到漫长熊市,股价远远低于转股价而无法转化呢?上市公司还有下一招。

下修条款:

也就是股票价格实在太低,距离转股价太远,转股希望渺茫,上市公司可以调低转股价,以促使转股机会增大。

回售条款:

最后,投资人还有最后一条安全带,就是“回售条款”,满足时间、价格条件后投资人可向上市公司卖回转债。雨虹转债约定也就是在最后两年,投资人看到转股无望,也不想继续等待,那么如果符合条件,可将转债按100元面值和一定收益卖回给上市公司。但是,这种情况并不多见。

其实对个人投资人,当然可以自行投资可转债,但是可转债估值计算、个券选择并非那么简单,最简单的如一般都说可转债“下有保底,上不封顶”,这就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1)买的便宜

(2)必须持有到期,中间可能有亏有赚

(3)可转债的发行人不违约。我们更建议您,通过可转债基金,借助专业投资人的手实现长期稳定收益

可转债的核心条款就是上面这些,您觉得您可以投资可转债了么?恐怕还是不能,下期,我们将为继续您回顾14年后可转债、可转债基金表现,收益特征。

市场深度回调,如何安心抄底-可转债专题二:交易篇原创:

可转债,为什么最近这么流行?

为您介绍了可转债的基本定义,现在聊聊您更关心的,可转债的盈亏特性。继续有请雨虹转债闪亮登场,我们通过18年以来正股东方雨虹和对应转债表现为您展示可转债的神奇“下有托底、上涨无限”特性。

请认真聆听

敲黑板啦!!!

转债价格变化的特性

下图蓝色实现代表股票价格,红线代表对应转债价格,横虚线代表转股价,是一个关键价格。在下图1区间时,股价远高于转债价格,转债表现股性,涨跌和股票几乎一样。

在2区间,股价在转股价附近时,股性、债性混合,转债价格涨跌幅度稍小于正股;在3区间,当股价远远低于转股价时,可转债展现债性,价格涨跌都变得特别缓慢。相比股票价格下跌幅度,转债价格变得非常平缓。

概念比较抽象,我们来看例子,18年以来东方雨虹经过两次连续下跌见底,随后反弹,我们截取了三段,表现如下:

雨虹转债转股价为38块,18年3月到7月,股价从27元跌至15.76,跌幅45.7%,转债处于上面说的第二区间,就是股价和转股价比较接近,此时转债价格跌幅小于股票。

在7月到10月,股票价格再次深度回调,下跌41%,此时因为股票价格18块已经远离了转股价,转债处于上面说的3区域,债性强,下跌幅度小,股票下跌41%而同期转债下跌14%,可以很确定的说,如果股价继续下跌,转债价格下降幅度会更小,以至于“跌不动”。最后去年底开始,股价反弹,转债也跟随反弹,幅度小于正股。

总体看18年年大部分股票跌跌不休,转债价格多处于上述状态。转债表现较强债性,抗跌显著,此时的可转债处于最黄金的投资时点即:债性显著,持有到期保本保息,所谓下有保底;下跌幅度极小,不用担心个股“地板”下面还有“地下室”情况。这个时候只要耐心持有,等待市场转强,迎来收获期。

随着今年来市场强势反弹,转债总体也收获了大约8%的。优秀回报,市场热度增加,短期风险的确有所累积,但长期看估值仍低

如过我们回顾更长历史,2015年,转债体现完全的股性,转债基金表现和沪深300指数高度相关,牛市时进攻效果显著

2016年2月开始,伴随股灾、熔断,正股价格大幅下跌,可转债进入债性区间,在此后的三年间在-5%到10%之间窄幅震荡。

如果您坚信本轮反弹持续,那选择股票及股票型基金更优。如果您觉得经济仍未见底,今年行情仍将反复,可转债,特别是建仓期转债基金将是中期稳健更优选择。

我们都有过这种经历,市场暴涨,上车不及,暗自下定决心,“下次回踩,定将满仓杀入”,但是,当回踩真的来临,又会陷入犹豫,“如果再跌呢?如果创新低呢?”这种犹豫与挣扎实乃人之常情,站在当下时点,我们认为可转债过去三年筑底充分,以一个可预期的可能较小损失,博取中期牛市收益,是一个划算的买卖。如果转债基金正处于建仓期,更可较好规避回踩波动。

可转债到底是什么?

【可转债投资知识01】-什么是可转债呢?

关键词:可转债定义、基本属性

初识可转债的4个方面:➀可转债的定义

➁历史业绩

➂基本特性

➃发展历史

①可转债的定义

◈定义:

可转债全称为“可转换公司债券”,是指发行公司依法发行,在一定期间内根据约定的条件可以转换成股份的公司债券。(简单来理解就是可以转换成股票的债券。)

◈它有债券和股票的双重属性:

●转换之前-债券:

1-每年领取债券的利息;

2-债券到期日领回本金。

●之后-转成股票:

1-特定时间按特定价格,转成股票,变成该公司股东;

2-享受分红或股票上涨带来的收益。

◈一个栗子🌰看懂可转债:

阿芝开了个面包店,由于面包店业绩太优秀了,每年的产量和销量都不错,阿芝的面包店就上市了。

经过阿芝多年打理,阿芝觉得自己有了一定的经验,也有稳定的销售渠道,阿芝想再接着扩大面包店的规模,可是扩大规模需要100w,但是阿芝目前手头上又没有那么多的钱,于是阿芝就想到了向大家借钱。

借钱的同时呢,阿芝也给各位债主们打了张借条,上面写着资金借 6 年,每年支付一定的利息,6 年后到期还本付息。

为了更顺利地借到钱,也为了降低借钱成本,阿芝给了债主们特别的福利。

说她自己借这个钱是用来扩大面包店规模的,只要她继续这样运营面包店,生意会越来越好,规模也会越来越大。

在一定的条件下,债主们手里的借条可以转换成面包店的股票,成为面包店的股东。享受面包店带来的分红和收益。于是,看好阿芝面包店的人,就都过来借钱给阿芝了。

因为这个借条能换成股票,所以既具有股票的性质,会根据面包店的业绩情况上下波动;同时又具备债券的属性,不想继续持有的债主们,可以把借条卖掉换回资金,也可以把借条换成阿芝面包店的股票。如果一直持有,6 年到期,阿芝会一次性地还本付息。那么,这个借条就是上市公司发行的可转换债券,既可以到期还本付息,也可以转换成公司的股票,还可以在二级市场上进行交易。

●阿芝=上市公司的大股东,

●面包店=上市公司

●借条=可转换债券

◈上市公司发行可转债目的:

①表面:借钱可能用于扩大生产,可能用来回购公司股票,也可能用于解决短期债务等。

②本质:以极低利息发行可转债,本质是上市公司拿公司的股权进行融资,并不想到期还本付息。

③真正目的:借钱不还,借钱不还,借钱不还!!!

这个表情包妥妥的就能形容上市公司的心里活动了

●在可转债到期之前,让可转债持有人将可转债→股票(上市公司后期动作围绕点)

●可转债持有人将可转债→股票,债权人摇身一变,债权人→股东,上市公司名正言顺不用还钱。

●可转债持有人,债权人→公司的股东(例子:阿芝最后让债主们的借条可以转换成面包店的股票,而不是真金白银的资金)

②历史业绩

●指数的含义:班级平均分,就可以看作是一个指数,能够反应班级考试整体的水平。

●证券指数含义:在证券市场上,中证指数等公司,通过制定一定规则来编制指数,如上证指数,创业版指数,沪深300,中证500等等,来反应对应股票的整体走势。

●可转债指数:能最大程度的反应可转债市场的整体走势。

◈可转债指数整体表现:

2017-2021年可转债等权指数/沪深300走势对比图

可近似评估可转债市场/A股市场的走势差异

除了17-18年底,表现稍比沪深300指数差一点之外,其他时候表现和沪深300持平,甚至超过沪深300指数。

◈可转债在牛熊市的表现:

(《可转债投资黄金宝典》通过分析2002-2020年里17年数据得出)

●牛市上坡期-小输

●牛市下坡期-小赢

可转债最佳的操作时机-从牛市下坡开始,持续整个熊市,直到下一个牛市上坡。

◈可转债基金的表现:

●可转债市场里比较有名的4只可转债基金:

1、中欧可转债债券(044993)

2、兴全可转债混合债券(340001)

3、易方达安心回报债券(110027)

4、长信可转债债券(519997)

4只可转债基金整体表现对比

市场面可转债基金并不多,整体收益率还是不错的,最近一年表现最好的可转债基金,收益有16.3%。

◈单只可转债的表现:

最猛可转债:英科转债19年9月10号上市

①可转债也可以涨这么猛,不到两年的时间,涨了17倍

②英科转债19年9月10号上市,到2020年1月10号价格↑130(随后得益于口罩需求的增长,一路开始猛涨,2021.1.11达到顶峰3420)

③不代表我们能拿到这么高,但可转债高收益也可能超出我们的认知。

最波折可转债

①这是只最波折的可转债,经历了下修调整,

②正股还被带上ST(有退市风险)的帽子,

③最低的价格能到71,不过最后按照100的价格赎回了。

④即使是最差的可转债,最后也能按本金收回。

③可转债的基本特性

◈可转债有两大特性:债性和股性

东财转债

先看它发行的利率:第一年 0.2%、第二年 0.3%、第三年 0.4%、第四年 0.8%、第五年 1.8%、第六年 2.0%

100*0.2%+100*0.3%+100*0.4%+100*0.8%+100*1.8%+100*2%=5.5

六年加起来利息一共是5.5元,到期还本105,本息合计是110.5

单利收益是(110.5-100)/6*100%=1.75%

①可转债的票面利息都很低,大部分在1%-2%。

②到期赎回通常超过面值。债券到期都是按照面值兑付,但可转债到期,通常会高于面值兑付(面值100的东财转债,到期赎回价格是105)

③可转债的信用级别比纯债高一些。可转债从出现至今,还没有发生过违约。

1)只要上市公司不破产退市,可转债都要还本付息。

2)发行条件极为苛刻。

* 在注册制推行之前,公司要登录A股上市,要求是很多的,其中一项是必须要满足连续3年净盈立累计3000万以上,同时还得通过各种审查。

* 如果上市公司想发行可转债,还得接受审查,不是想发行就发行的。

* 就像从果园里的挑苹果一样,先挑出A级红富士,然后再从A级红富士里挑出顶级红富士。这也是为什么A股有几千只股票,但是可转债只有300多只的原因。

3)有下修条款来保护。

所以,我们也可以说可转债是低风险的。

* 溢价率越低,转债的价格和对应股票的价格相关性越强,进攻性也越强,获得的超额收益也会越高,反之则越弱。

* 通常溢价率在20%以上,可转债的股性就比较弱了。(后期会专门说溢价率,先记住结论)

* 正因为可转债带有股票的性质,所以它有获取高收益可能的。

④可转债的发展历史

股票很多人都认识,但是可转债却大家鲜少有耳闻,都以为是个新的投资品种。

其实,可转债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可转债最早在1993年发行了第一支可转债:宝安转债。但那会知道的人很少,加上遇到熊市,最后以还本付息的形式退出了市场。

直到1998年,可转债才开始发行第二、第三支转债。

2000年,上海机场发行机场转债才引起市场的广泛关注。

2017年,可转债迎来井喷市场。过去24年,一共只有100来只可转债发行上市,但是17年一年就有100多家上市公司提交发行申请。

18年又经历一轮熊市,19-20年持续上涨,20年几乎可以看作是可转债的牛年。 21年1-3月又回落。记得20年底,21年初,朋友圈有人开玩笑说,下有保底的可转债,也能让人一天亏掉几十上百万,据说也有跳楼的。

其实可转债是有一定的历史,但是由于可转债比较小众,参与的少,所以很多人都不知道。

前面说了很多可转债的优点,在这里也提醒下,它其实也有一点的风险:

◈唯一的风险是上市公司破产。

这节课我们先整体了解可转债的,把大框架搭起来,我们在往下慢慢填东西。

下节课,一起认识一只可转债的基础规则构成,让你一看就心中有数,明明白白买它。

*以上仅作为案例演示,不构成具体投资建议。

历史走势不代表未来趋势,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低风险投资之路》

《可转债投资黄金宝典》

最好放一张图振奋一下人心,最后,祝大家发财!~~

绿电基金有哪些?

1、电力股:长江电力、华银电力、长源电力、黔源电力、华能水电、华能国际、内蒙华电、华电国际、川投能源等

2、新能源运营商:三峡能源、太阳能、节能风电、林洋能源、福能股份、中闽能源、林洋能源等;

3、能源互联网:国电南瑞、国网信通、亿嘉和、南网能源、涪陵电力、宏力达、威胜信息、金智科技、正泰电器、良信股份等

4、特高压:平高电气、许继电气、国电南瑞、思源电气、特变电工、长缆科技、川润股份等

5、光伏:

组件:天合光能、晶澳科技、隆基股份

胶膜:福斯特、海优新材

逆变器:锦浪科技、固德威、阳光电源、正泰电器

跟踪支架:中信博、意华股份

HJT:捷佳伟创、金辰股份、迈为股份

银浆:苏州固锝、帝科股份

靶材:隆华科技

6、风电:金风科技、天顺风能、明阳智能、新强联、日月股份、金雷股份、运达股份、大金重工、东方电缆、中材科技、广大特材等

7、储能:派能科技、宁德时代、锦浪科技、固德威、阳光电源、德业股份、盛弘股份、永福股份、科士达等

8、抽水蓄能:中国电建、粤水电、豫能控股、桂东电力、浙江新能、新天绿能、湖北能源、国电南自、国电南瑞、中国电研、东方电气、永福股份、皖能电力、宁波能源、浙富控股等

210是单晶还是多晶?

答,210是硅片的尺寸,它即可能是单晶,也可能是多晶。

在科技创新推动降本增效的逻辑下,技术路线之争是光伏产业一成不变的主题。从多晶硅与薄膜之争到组串式与集中式逆变器之争,从单晶、多晶之争到210硅片与182硅片的尺寸之争,光伏各个阵营、流派的技术之争从未中断过。

如今,随着太阳能电池技术由 P型PERC向下一代电池技术迭代,TOPCon与HJT电池的技术路线之争也摆上台面。至此,1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我国光伏产业已经历了5次技术路线之争。

那么,这5次技术路线之争的情况如何?

路线之争1:多晶硅VS薄膜

薄膜与晶硅的路线之争,是近年来行业里的一次令人印象深刻的内卷。当时,汉能薄膜发电力推薄膜发电的技术路线,而业内的协鑫集团、特变新能源、晶科能源、天合光能等数十家硅料、硅片、组件企业都在坚持走多晶硅路线。

汉能薄膜发电在香港上市,掌舵人李河君主导建设了金安桥水电站,成为国内最大的民营水电站,被李河君自夸为“现金奶牛”,吸金能力非常强。因此,当李河君第二次转型,将主营从水电转向薄膜发电,可以说来势汹汹。

汉能于2012年至2014年间收购了四大国际薄膜技术公司,一举成为全球太阳能薄膜发电行业的领导者。同时,汉能薄膜的股票也飞上了天,李河君也在2015年成为中国首富。汉能又在央视黄金时间投放广告,也大大增加了汉能的影响力!大有薄膜一统天下之势!

然而,2015年的“5.20行情”让汉能薄膜股票市值瞬间蒸发千亿,股票被迫停牌。此役后汉能薄膜元气大伤,尝试向移动能源转型也未能成功。2019年10月,汉能集团爆发欠薪危机。2021年8月,汉能在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的BIPV项目被拆除,标志着汉能薄膜发电技术的彻底失败。

路线之争2:组串式与集中式逆变器

在薄膜与晶硅之战拉开之时,逆变器行业也上演了一场大战。2013年,华为以“搅局者”的身份切入逆变器赛道,对瑞士ABB、通用电气、SMA、阳光电源等头部企业发起挑战。

当时,华为推出组串式逆变器,主攻当时的地面光伏电站市场,与当时地面电站主流的集中式逆变器进行正面市场竞争,在一片不被看好的情况下,华为攻城拔寨,拿下一个又一个的地面光伏电站。

据说在2016年公布的5.5GW领跑者光伏电站中,有一半以上的项目将采用华为的组串式逆变器。

路线之争3:单晶与多晶之争

多晶硅与薄膜之争落幕后,多晶硅内部又分裂成两大阵营,一方是隆基绿能、晶澳科技为代表的单晶阵营,另一方是协鑫集团、阿特斯为代表的多晶硅阵营。

这场多晶硅与单晶硅的较量中,最初多晶硅原本占据主导性优势。2016年时,市场是多晶硅的天下,多晶硅片的市场占比在75%-80%左右。后来,国家光伏领跑者基地的出台,以及单晶硅的不断降低成本,使得单晶硅的市场份额不断得到提高。

据韦伯咨询数据,2020年,单晶硅棒/硅片扩产步伐加快,单晶硅棒产能较2019年底增长近100GW,单晶硅片占据主要市场份额,占比由2016年的20%提升到90%,五年内单多晶硅片占比发生结构性扭转。

路线之争4:210与182尺寸之争

2019年8月16日,TCL中环(002129)发布G12即210尺寸硅片,自此拉响了长达3年的210与182硅片、组件尺寸之争。TCL中环推出210硅片后,很快得到了天合光能、东方日升等组件厂商的积极响 应,另一边硅片龙头隆基绿能则依然坚持认为182尺寸最优。

2020年6月份,隆基股份、晶澳科技、晶科能源等七家光伏企业联合倡议M10(边距182mm)(下称“M10联盟”)硅片尺寸标准,“隆晶晶”为代表的182阵营正式形成。

同年12月,天合光能、东方日升、阿特斯、中环股份、通威股份等八家龙头企业发布《关于推进光伏行业210mm硅片及组件尺寸标准化的联合倡议》(下称《210联合倡议》),提倡在210mm-220mm尺寸范围内,选择SEMI标准(国际半导体设备和材料协会标准)中确定的硅片尺寸:210+/-0.25mm作为唯一尺寸, 并修订SEMI以及光伏行业协会已有的组件尺寸标准。这个动作也标志着“210阵营”的正式形成。

随后,在2020、2021年期间,210阵营和182阵营围绕着硅片尺寸、高功率组件展开了激烈的争斗。双方是各持己见,都是坚持自己产的才是最好的。时至今日,210与 182之间,谁优谁劣,谁胜谁负也没有掰扯清楚。

不过,210硅片、组件出货、市占率已经不断提高。

据PV InfoLink预测,2022年210尺寸电池及组件产能分别将达到309GW和344GW。出货方面,今年上半年,全球210组件的出货量已突破50GW,其中天合光能210组件出货高达30GW。

据天合光能方面提供的数据,公司在210组件市场出货占比超80%。截至2022年三季度,累计出货达40GW,210组件在整个行业内的市占率超过50%。

PV InfoLink10月发布的行业供需数据,到2022年年底,大尺寸组件产能占比将超过8成,2022年底组件电池产线兼容210及以上占比均突破55%。

路线之争5:TOPCon与HJT之争

12月2日,林洋能源(601222)发布公告称,拟与南通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签订协议,投资建设20GW高效N型TOPCon光伏电池生产基地及新能源相关项目。

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已有30家光伏相关厂商进入TOPCon电池领域,而进入HJT电池片赛道的相关厂家则有24家。

产能方面,据“草根光伏”粗略统计,通威股份、晶科能源、钧达股份等厂商到2022年底TOPCon产能将达到150.4GW,其中晶科能源TOPCon产能最大,将达到35GW。同时,已投建或规划建设的TOPCon项目产能达到226GW。

目前,HJT的产能要远低于TOPCon产能。据不完全统计,到2022年底,华晟新能源(2.7GW)、潞能能源(1GW)、爱康科技(5GW)、金刚玻璃(1.2GW)、明阳智能(2GW)和钧石能源(1GW)6三家的HJT电池产能将达到12.90GW。华润电力、中建材、润阳股份、华晟新能源、爱康科技24家企业披露的产能和扩产计划,未来HJT的产能规划为112GW。

可以预见,随着各厂商TOPCon、HJT产能落地,未来相关电池、组件厂家围绕这两种电池技术路线也将展开“拼杀”。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