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预测,有人说最近李大霄预测不准了
股票预测,有人说最近李大霄预测不准了?
说起李大霄这个人预测股票,大多数人会笑他的婴儿底、钻石底之类…说他妈的不准…
其实从李大霄角度看我们散户是: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我想问下大家所指的底是什么样的,大家又想要一个什么样的底?是不是理想世界中的一个最低点,跌到这个低点就就无法止再跌了,接下来就永远都是上升,没有回调的时候。
这种状态的股票只有在晚上时会存在,就是睡觉时做梦。
真正的底是怎样的?是非常详细的,用波浪理论去解释股票价格的波动,1浪下跌和1浪反弹可小分为5浪下跌和3浪反弹,如下图1
而在实际中的股票应用,如下图2上证8月9日
上证现在是一个周级别下跌,一组周k线形成下跌趋势技术形态,就会大概率跌5-8根弱势9根(周)现在第5根;其在日线则表现为5浪下跌。
一组周线,收盘价都在5周均线下不分大小阴阳为一组,直到有一根k线收盘价突破5周均线为这一组下跌周线结束,这一根收盘价突破5周均线的k线为这组下跌k线反弹的开始。即是从这根k线收出来标志着这一组下跌k线已经见底反弹。
反弹归反弹,反弹完之后它还是要跟从大方向大趋势去走。也就是说看上证的日线,现在可以看作日线3浪已见底,现在走日线4浪反弹,常规性来看周五收这根k收盘价应收在5日均线上,这日线3浪正式见底反弹(这个回5的动作是一个重要标志)但没有收回5均线上。但是它在这里做了一个平台,也可以当作是反弹,且是一个非常弱的反弹,如果它继续下跌就可以数作5浪(因为其大级别周级是处于一组下跌趋势,所以反弹完继续大级方向下跌。
而且从很多板块看(较强点的),它们这日线已经回5,表示该板块下跌已经见底反弹。
从上述分析,大家是否对这个底有了一点初步认识?
总结,也就是说股票价格的波动都是由小级别的1浪下跌和1浪反弹(或者1浪上涨和1浪回调)这样的一浪一浪组合而向大级别升级而成的。
因此,我们要说这个底,要详细分析其是处于哪一个级别(年级、季级、月级、周级、日级、60分钟级、15分钟级…)的哪一浪(即是哪一组k线的底。而且我们要认识怎样为之反弹?反弹的方式,所用的时间(k线形态)怎样?这样才能下定论,李大霄所说的底是否准确。顶也是同理,方向相反!
另外,看上证60分钟级别,已经形成下跌趋势技术形态,大概率会跌5-8根弱势9根(小时)。因此预判周一(8月12日)大概率看跌。
如果真的是形成一组k线下跌,到尾盘可能会小时级别见底,有一个小时级别反弹。
波浪不是唯一的走势,它只是告诉我们未来的几种变化,便于分析与交流!
以上是个人观点,当你了解这套方法时,你会对股票有一个重新的认识,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关注、点赞、留言!
哪些方法比较实用?
在我和众多读者进行互动的时候,收到的频率最高的几个问题就是:伍老师怎么看接下来的股市?美股已经涨了这么多年了,接下来买股票的回报还会好么?在接下来的10年中,我应该是多买些股票,还是多买些债券?因此今天这篇文章,就来和大家讨论一下这几个问题。
首先想要告诉大家的是:美股什么时候登顶,我不知道。在笔者的专栏”伍治坚证据主义“中,我曾经列举了大量证据来证明:未来无法预测,投资者不要去浪费时间做择时预测。
但是基于大量的历史证据和金融研究,我们能够知道的是:长期耐心的持有股票,能够获得更好的投资回报。为了分散投资风险,投资者应该时刻注意多元分散。投资者能够控制的对投资回报影响最大的因素,就是投资成本。因此投资者应该秉承”控制成本、有效系统、长期坚持“的投资原则,帮助自己获得更好的投资回报。
很多读者,对这套投资逻辑还是十分认可的。但是他们忍不住想知道:到底未来的投资回报可能是多少?股票和债券相比,投资回报会更高还是更低?因此在这篇文章中,我就来和大家分享一些思考这个问题的视角。需要指出的是,这里只是帮助大家提供几个有趣的视角而已。此文的目的,并不是预测未来。
首先,让我们来看债券。未来十年,我们投资美国政府债券能够获得的投资回报是多少?
这个问题,其实很容易回答。投资美国的政府债券,其到期收益率,就是我们能够拿到手的投资回报(名义回报)。
比如上图所示,基于2018年5月,美国10年期国债的到期收益率为3%左右。这就意味着,我们如果现在购买一个10年期的美国国债,一直持有到期(10年),那么在这10年中,我们能够获得的投资回报,就是每年3%左右。
当然,这是在扣除通胀之前的名义回报率。投资者的真实回报,需要扣除同期的通货膨胀。假设未来10年的通货膨胀率为每年2%,那么投资者能够获得的真实回报,就在每年1%左右。
相对来说,债券的回报,是很容易预测的。那么问题来了,股票的回报是多少呢?未来10年的股票回报,是比每年3%高,还是低?
对于这个问题,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见解,其分析方法也各不相同。比如有些人会基于目前的股市估值,并将之和股市的历史估值进行对比,得出自己对于未来股市的看法。有些人会根据股息贴现模型(DDM)来计算股市的”合理价位“,并将之和股市目前的价位做对比,来预测未来的涨跌。这些方法,都有一定逻辑,但也未必百分百一定凑效(如果一定凑效的话,大家都能轻松预测股市涨跌了)。
在这里,我和大家分享另一个分析这个问题的有趣视角:通过全球股票市场的市值,来估测接下来的股市回报。
股票市场市值对于GDP的比例,也被称为”巴菲特指数“。这主要是因为巴菲特曾经在2001年指出,股票市场市值对于GDP的比值,可能是最能体现股市估值的有效指标之一。
换句话说,巴菲特的意思是,如果一国的股市市值对GDP的比值很高,那么投资者可能就需要小心了,因为股市估值趋高,可能存在泡沫。反之,如果一国股市的市值对于GDP的比值很低,那么这就可能是一个入场捞底的好机会。
当然,巴菲特的这番话,主要针对美国市场。但是我们不妨把这个概念扩展一下到世界股票市场,看看该比值和股市未来的投资回报有没有相关性。
上图中的绿线,显示的是世界股票市场的市值/世界GDP的比率。我们可以看到,在过去30年大致介于0.25和0.7之间。这个比率,曾经有两次达到过高点:
1)2000年,美国互联网泡沫破裂前夕。
当时的全球股市市值,对全球GDP的比值,达到了0.65左右的新高。接下来10年(2000~2010年)的全球股市回报非常糟糕,还不到每年1%(就是说10年中股市几乎没有上涨)。
2)2007年,全球金融危机前夕。
当时的全球股市市值,对全球GDP的比值,达到了0.7左右,超过了2000年的水平。在那之后的10年中,全球股市的回报再次差强人意,大约为每年3%左右。
如果对比过去全球股市市值/GDP的比值,以及接下来10年的全球股市年回报,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大致的规律:那就是股市/GDP的比值越高,接下来10年的股市回报越差。反之亦然。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律呢?背后的逻辑,主要还是基于股市的估值。简而言之,如果股市现在贵了,那么接下来的回报(10年),就不会太高。如果股市现在很便宜,那么接下来的回报,则可能非常好。
举例来说,在2003年的时候,全球股市/GDP的比率在0.35左右,是属于比较低的位置。从2003~2013年的全球股市回报,大约为每年9.36%左右,非常不错。
如果我们从2009年算起,因为金融风暴的影响,全球股市再次被抛入低谷。那么接下来的10年,股票的回报也会很不错。目前还没有到2019年,真的到了那时候计算股市回报的话,应该不会差到哪里去。
上面的分析告诉我们这几个道理:
1)股市在未来的回报,和当前的估值有很大关系。这也是格雷厄姆和巴菲特倡导的价值投资中最关键的精髓之一:买入价决定投资回报。
2)获得远超于市场平均回报水平的超额回报的关键之一,是”逆向思维“,就是巴菲特所说的:在别人贪婪的时候谨慎,在别人胆小的时候贪婪。当然,”逆向思维“说起来是很容易的,但真的要做起来则非常困难。想象一下在2009年,当大家都在被金融危机吓的风声鹤唳时,特立独行的大胆买入,这可不是常人能够做得到的。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分析也有其弱点。
比方说,全球股市对于GDP的比值,并不一定总是遵循”均值回归“的规律。
比如基于2016年的GDP计算的话,美国股市市值/GDP的比值大概在140%左右,而中国股市市值/GDP的比值大约在65%左右。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国股市/GDP的比值永远会在65%左右上下波动。一个更可能的情况,是中国股市的发展越来越成熟,其市值/GDP的比值越来越大,更加趋近于美国的比例。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硬套股市市值/GDP比值去为股票估值,可能就会犯”刻舟求剑“的错误。当然,对于大多数发达国家来说(美/徳/英/日/法等),由于他们的股市和经济相对成熟,因此该比值的参考意义就更有效一些。
目前,全球股市市值对全球GDP(基于2016年的全球GDP)的比值,大约为0.6左右。历史上0.6的股市市值/GDP的比值,对应的接下来10年的投资回报,大约在3%~4%左右。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全球股票接下来的回报一定是3%~4%,但是可以给我们一个大致的参考:即要想看到股市继续回报每年7%,甚至每年10%,应该是不太可能了。
再次强调一下,本文的目的,不是去预测股市的回报,因此上述分析,只是为大家提供一个思考的视角。
同时值得指出的是,股市的长期回报,和它每一年的回报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比方说,标普500指数在2017年的回报为21%左右,远远高于历史平均,也远高于我们估测的未来长期回报。因此对于股市回报的长期的估测,是无法帮助我们去择时或进行短期投机操作的。
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是:假设未来10年美债的回报为3%,全球股票的回报为3%~4%,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进行配置?是多买股票,还是多买债券,抑或是两者平衡?这就是另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了,除了对于市场的预判之外,还需要考虑投资者的个人情况,风险偏好,投资周期等各种因素。针对这个问题,我会专门另外写一篇专题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有这方面疑问的读者朋友们。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何用趋势线对股市进行预测?
在运用K线图走势趋势组合的时候,还要学会使用些派生的分析判断方法,也就是会用一些简单的画图方法,测且股价的涨跌幅比例,判断走势和转折点价位,这种分析方法就是趋势线分析法,在实际操作中,趋势线分析法主要有压力与支撑线、轨道与趋势图、黄金分割法等。
下面分别介绍这几种趋势线分析方法的技巧。
(1)阻力和支撑
股票价格的形成,总是由一系列成交量构成的,股价的高低,也总是在对以前的股价的比较而做出判断的。一只股票,如果处于上升期间,股价上升一定的位置,空方在此抛货,形成压力,阻止股价继续上涨,停止上升的势头,甚至立即回落,这个价位变成阻力位,多个阻力位的连线形成压力线,并且有相应的成交最形成实质性压力或支持因素。
所以从历史来看,压力位总是在前期的相对高价位附近的时候出现的,而且该价位的成交量都比较大,累积的套牢或者获利盘筹码非常集中,投资者或者为了解套,或者是获利了结退出,纷纷卖出持有股票,导致买方的承接力量受到损伤,停止攻击,股价惯性走势停顿。
如果多方或空方要继续前期的走势,必然要冲破压力或支撑的约束,就是所谓的突破。
压力或支撑线的突破,通常需要有2%一3%以上的幅度,配合一定的成交量,消化先前的抛售筹码,使股价站稳在压力线或支撑线之上,否则就是市场所说的假突破,明显是庄家骗线,属于主力反向操作的一种手段。
压力和支撑常常用来判断股价走势的转折点究竟在什么地方出现,是决定入货和出货的重要依据。
概略地说,通常向上突破走势必须配合足够的成交量,达到或接近前期该价位区累计成交总最;或者经过多次攻击前期高位,逐渐消磨掉空方力量,才可能构成真正的突破行情,此时是投资者买入的绝好时机。向下破位也大致相同,不过其破位的过程要短暂、快速得多,投资者卖出反应速度也要相应加快,根据走势判断结果果断操作,如此才能够显示压力和支撑判断的价值和作用。
(2)趋势和轨道
趋势线是用来分析股票价格的长期走势的。在上升过程或者下降行情中,将两个或者更多的低位连接起来,得到上升或者下降趋势线。趋势线是压力和支撑线的变形,考虑了股价的总体趋势。作用还是为了判断股价的转折点和目前的位置。
突破说明原来的趋势的转变。
轨道线是趋势线的深化。得到一条趋势线之后,在它的上方或者下方,选择股价的高点或者低点,划出一条平行线,两条趋势线就构成了轨道线,说明股票在某段时期内,在轨道之中运行,按照行情的好坏,分为上升轨道和下降轨道。通常说,轨道的突破是对原来走势的加速,有时则是盘局结束,或者技术性陷阱。
(3)黄金分割法
这是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压力支撑分析法,也是由来已久的一种数学分析方法,简单说,就是将1分为若干份,O。191,0。382, 0。618,0。809等。其中0。618称为黄金分割位,比例关系最为神奇优美。应用到股价分析中,重要的压力和支撑位经常在此产生。
在股市中股票虚拟成交量是怎么预测的有何意义?
有不同的算法,大致是算出当天已成交时间段的每分钟成交量。然后将这个值乘上全天的分钟数。有的加入了前几个交易日的每分钟成交量作为调和,预测更接近些。 有个估算的意义,能在成交量图上直观读出今天放量还是缩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