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平安增持汇丰银行,平安保险为什么选择在这个敏感时刻出资3亿增持汇丰呢

2023-10-10 05:56:03 68阅读

中国平安增持汇丰银行,平安保险为什么选择在这个敏感时刻出资3亿增持汇丰呢?

这几天孟晚舟引渡案再次开庭,引起了中国广大网民的关注,这个案子它涉及到英国汇丰银行。众所周知该案件是美国一手操纵的,汇丰银行扮演了积级的构陷角色。

中国平安旗下平安资管在2020年9月23日再度增持汇丰控股,持股比例增加至8%,再度反超贝莱德,成为汇丰控股第一大股东,平安投资汇丰让不少的投资者一下子想到了2007年-2008年中国平安投资富通银行的失败案例。

中国平安增持汇丰银行,平安保险为什么选择在这个敏感时刻出资3亿增持汇丰呢

汇丰控股年内股价腰斩,创11年来新低,中国平安作为大股东损失惨重,高位的连续增持或让其损失高达数百亿元,汇丰控股从2018年高点至今,汇丰控股市值暴跌超过60%,几乎跌去一个中国银行。

汇丰控股市值暴跌,源于自作自受,核心原因是取消分红,损害小股东利益,另外构陷华为因华为事件深陷“构陷门”危机,破坏市场有序竞争,成为市场弃儿。汇丰还卷入“庞氏骗局”,成为金融犯罪的温床,或面临经济制裁,最近几天,汇丰控股又涉嫌“洗钱丑闻”。

多重负面消息狙击之下,平安保险为什么在此敏感时刻再度出资3亿增持汇丰呢?

首先是资本聚利,中国平安对进行保险资金长期财务投资,此举应该是看好汇丰股票的财务投资价值,同时平安低价增持,可以降低公司平均持仓成本。

另外原因是估值便宜。平安相信过往增持汇控主要是看中其长期稳定的派息,增加配置长久期的资产,以平冲平安资产及负债端的久期。

也有最大的可能就是中国平安做了一笔烂投资,而且死不悔改,妄想摊平成本,这是后话。

她的不屈不挠坚强的意志力?

盈晚舟的事情,是美国为了打击华为公司及我国的高科技企业,纯粹是政治问题!昨晚加拿大的法院已经判孟晚舟双罪成立,即既违反联合国对伊朗的制裁,也违反美国单方面对伊朗的制裁(因为孟晚舟在香港注册的公司,与伊朗有贸易往来,是汇丰银行提供的交易数据给美国。在我国政府的抗议下,汇丰银行的高层负责人连连辞职,因这些高层负责人与美国联邦调查局暗通勾结,违反银行保密条例)。这给美国找到打压和封杀华为的理由,这也给中国的高科技企业提个醒,美国封杀我国高科技企业的发展,可以说是无所不用其极,甚至是使用流氓的手段,我国的高科技企业不得不防!孟晚舟的案件,只有在中美博弈中,双方找到能平等的坐下来谈判,孟晚舟才能回国,时间不会短的!

中回平安是私企吗?

优质

民营。

中国平安保险公司是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保险企业,属于个人公司、民营企业。

起初是工商银行和招商局集团共同持有股份期间是属于国企性质。后来股权变化,现在不属于国企性质了,股份制民营企业。

平安公司业务主要涉及保险、银行、资产管理、金融服务、医疗健康、汽车服务、智慧城市等领域。

中国平安股价为何半年内连续下跌?

保险公司一方面是收保费,一方面用收来的保费进行投资已达到收益最大化,但是中报显示保费收入降低,而平安的投资能力是最受诟病的,接连的投资血本无归,汇丰、华夏幸福、接连爆雷,收购的上海家化,方正也未达预期,而股票投资更是买了一些小股票,所以机构提前用脚投票

中国平安的投资为何会如此失败?

可能平安也患上了所谓的大企业病吧?

大企业的管理特色,决定了其企业总部愈来愈庞大,基层愈来愈忙碌,成本越来越高,客户越来越不满。然后就得了大企业病,一般都貝有机构臃肿、多重领导、人才流失、投资效率降低等特点。

网上曾有一个段子深度剖析了大企业病,非常形象[大笑]。

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总寺的方丈大人得知情况后,派来了一名主持和一名监院,共同负责解决这个问题。

主持上任后,发现问题的关键是管理不到位,于是就招聘一些和尚成立了寺庙管理部来制定分工流程。

为了更好地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寺庙选派唐僧等领导干部出国学习取经。

此外,他们还专门花钱请了天主教堂、基督教会的神父传授MBA。外国的神父待了不久,留下几个P就走了,一个P叫BPR,一个P叫EPR……

监院也没闲着,他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人才没有充分利用、寺庙文化没有建设好,于是就成立了人力资源部和寺庙公会等等……并认认真真地走起了竞聘上岗和定岗定编的过场。

几天后成效出来,三个和尚开始拼命地挑水,可问题是怎么挑也不够喝。不仅如此,小和尚都忙着挑水,寺庙里没人念经了,时间一长,来烧香的客人越来越少,香火钱也变得拮据起来。

为了解决收入问题,寺庙管理部、人力资源部等连续召开了今天的会议。

最后决定,成立专门的挑水部负责后勤和专门的烧香部负责市场前台,同时为了更好的开展工作,寺庙提拔了十几名和尚,分别担任副主持、主持助理。并在每个部门任命了部门小主持,副小主持,小主持助理……

老问题终于得到缓解,可新问题跟着又来了。前台负责念经的和尚,总抱怨口渴,水不够喝。后台挑水的和尚,也抱怨人手不足,水的需求量太大,而且没个准儿,不好伺候。

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个矛盾,经开会研究决定成立了一个新的部门:喝水响应部,专门负责协调前后台矛盾。为了便于沟通协调,每个部门都设立了对口的联系和尚。协调虽然有了,但效果却不理想,仔细一研究原来是由于水的需求量不准、水井数量不足等原因造成的。

于是各部门又召开了几次会议,决定加强前台念经和尚对饮用水的预测和念结和尚对挑水和尚满意度评测等,让前后台签署协议,互相打分,健全考核机制。

为了便于打分考核,寺庙特意购买了几个计算机系统,包括跳水统计系统,烧香统计系统,普通香客捐款分析系统,大香客捐款分析系统。

同时,成立香火钱管理部、香火钱出账部、打井策略研究部、打井建设部、打井维护部等等。

由于各个系统出来的总数,不准确、都不一致,于是又成立了技术开发中心,负责各个系统的维护、二次开发……由于部门太多、办公场地不足,寺院专门成立了综合部,来解决这一问题。

最后决定把寺院整个变成办公区,香客烧香只许在山门外烧。

部门多、当官的多,文件和开会自然就多,为了减少文山会海,综合办牵头召开了N次关于减少开会的会,并下达了《关于减少文件的文件》。

同时,为了精简机构提高效率,寺院还成立了精简机构办公室、机构改革研究部等部门……一切似乎都合情合理,但香火钱和喝水的问题,还是迟迟不能解决。

问题在哪呢?

有的和尚提出每月应开一次分析会,于是经营分析部就应运而生。分析需要很多数据和报表,可是系统总是做不到,于是每个部门都只派了一些和尚手工统计、填写报表、给系统打工。

寺院空前地热闹起来,有的和尚在拼命挑水,有的和尚在拼命念经,有的和尚在拼命协调,有的和尚在拼命分析,忙来忙去,水还是不够喝,香火钱还是不够。

什么原因呢?

这个和尚说流程不顺,那个和尚说任务分解不合理,这个和尚说部门职责不清,那个和尚说考核力度不够。

只有三个人最清楚问题之关键所在,那三个人就是最早的那三个和尚。他们认为:说来说去就是TMD闲人太多了,整天瞎分析个屁!什么TMD流程问题、职责问题,界面问题、考核问题,明明就是机构臃肿问题。早知今日,还不如当初咱们三个自觉自律一点算了。如今到好,招来了这么一大帮脑残,一个个不干正经事,还TMD人五人六的,跟屎盆子一样甩都甩不掉。

三个和尚忍无可忍,斗胆向上汇报,要求增加挑水的人手,越过数个层级之后,主持和监院总算收到了这个请求。

经过各个部门季度会议的总结和分析,又经过数次激烈的探讨,总算可以从其他部门抽调过来一些和尚进行支援,但这些跨部门过来的和尚根本挑不动水,还对挑水的几个和尚指手画脚,挑水的和尚再次请求自己担任挑水的和尚团队负责人。

总寺组织部评估之后认为:三个和尚专业有余,管理能力不足,一番鼓励和劝诫之后维持原状。

又过了一年,寺院黄了,大部分和尚都死了。人们在水井边发现几具尸体是累死的,在寺庙里发现了几千具尸体是渴死的。

还有少数几个和尚没有渴死,他们跳槽到了其他寺院,他们是“高层和尚”,并且带去了“先进管理经验”[呲牙]。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