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上市公司,中深发展集团是上市公司吗

2023-10-09 16:56:03 73阅读

房地产上市公司,中深发展集团是上市公司吗?

不是上市公司,深圳中深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于2016年4月1日成立。法定代表人郑志伟,公司经营范围包括:在合法取得使用权的土地上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物业管理;房产信息咨询;家政服务;绿化养护;房屋维修;投资兴办实业(具体项目另行申报);国内贸易;货物及技术进出口;工程信息咨询等。

1600余家上市公司投资房地产?

我认为大量上市公司不做实业购买房产是由中国国情决定的。因为房地产行业挣钱,才会吸引大量热钱进入。

房地产上市公司,中深发展集团是上市公司吗

上市公司喜欢投资房地产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点分析:

第一,地产行业确实挣钱

水往低处流,钱往热门走。1990年到现在地产创造多少神话,多少富人。挣钱效应强烈会吸引更多人进入,再次推高房价。很多商人都说做实体开厂几年,不如小市民买套房子挣的多,还不用风吹雨打。

第二,消费被房贷挤压,实体经济萎靡

房子挣钱了,大家都借贷买入。高额的房价,消耗了国人几代人存款。高额的月供,只能让多数家庭节约消费。大家不消费了,实体经济更加难做。

第三,国人投资标的单一

大多数国人,思想保守。认为买了房子跌了,还是看的到房子实物在手上。起码可以住,对于股票,期货,黄金,汇率,期权,逆回购这些一概不懂。

外国人开厂会买期货对冲,比如做汽车生意会买入塑料,铁矿石,玻璃做空或做多。

原因是:购进汽车是做多,但行情变化莫测,汽车变现能力差。汽车涨价才能挣钱。塑料,铁矿石,玻璃生产是汽车的原料,买入汽车生产原料期货做空做多很容易。如果突然爆发汽车价格下跌,为了使自己不受影响,可以拿出钱来做空生产汽车的原料,经济学中的称之为锁仓。这样可以避免在经济萧条期,上游资源商品行业涨价或跌价,对下游汽车行业的影响。这种对冲的办厂模式在国外大公司比较流行。

而在我国,大部分人想的是挣眼前钱或是把挣到的钱保值。不像国外人做实业,把企业做到最强。所以中国企业老板大多选择拿钱买入房产保值,而不是拿出钱来研究实业或招聘懂经济的员工回避企业风险。

综上所述造成大量上市公司热衷投资地产是心态,眼光,知识水平,大环境决定的。我认为企业老板应该做大做强实体经济,振兴中国制造2.0!

大家觉得我说的对就转发出去,让更多的中国企业老板知道这种对冲办厂模式,中国实体才能做大做强!不懂的可以私信我!

上市公司收购方式分哪几种?

一、公司收购大致就那么几种形式,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可以进行组合也可以用比较创新的方式进行收购。

1、按收购方的出资形式分类:以现金收购、以股权收购、以资产(设备、房产、土地使用权、金融资产、无形资产……)收购;

2、按被收购资产的形式分类:收购被收购方的股权、收购被收购方的资产(设备、房产、土地使用权、金融资产、无形资产……)

二、从上面的分类看,收购当然不只采取股权收购及资产收购,还可以用现金收购。

三、正常来说,股权和资产不能分开评估,失去资产的股权没有价值,或者说股权和资产是一种东西,这里指的股权是被受购方的股权,如果你指的是被收购方持有的第三方股权,那当然是可以分开评估的了。不想吸收被收购方公司,只收购资产即可;想吸收被收购方公司,直接收购股权方便许多。在收购方来看,收购股权就评估股权,收购资产就评估资产,两者是一样的东西,不存在同时评估的问题。在评估机构来看,股权评估也好,资产评估也好,都需要对资产进行重新评估,即评估你要收购的公司、业务,等同于评估这个公司或业务所对应的资产~!

四、如果被收购方是国有企业,评估需经国资委备案或审批,比较麻烦。

收购案例具体情况需具体分析,言之不尽,尚有叙述不详之处,你可以给我留言~

国有上市公司破产财产变价可以公开吗?

一、公开处理的原则

破产财产是全体债权人实现债权的基础,变价工作事关每个债权人的切身利益,因此,清算组在对破产企业财产作变价处理时应发通知,通知所有债权人及债务人,以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进行资产变现。

二、征得人民法院许可的原则

清算组制定财产变现方案,应提交债权人会议通过,并报人民法院批准后才能生效。

在破产程序中,人民法院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对清算组的工作有监督、确认和撤销权,所以清算组在处理企业财产的变现工作中,应事先征得人民法院的同意。

三、成套设备整体出售的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试行)》规定:“破产企业中的成套设备,应当整体出售,不能整体出售的,可分散出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企业破产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也指出:“破产财产中的成套设备,一般应当整体出售。”

企业破产财产的变价,可采用拍卖、变卖等公开的方式进行。但是,依法不得拍卖或者拍卖不成的破产财产,可以在破产分配时进行实物分配或者作价变卖;依法属于限制流通的破产财产,应当由国家指定的部门收购或者按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处理。

但新股还在拼命发行?

我将此提问拆分一下关键词:股市低迷、市场资金不足、新股拼命发行。

一、股市低迷?

从下表的统计数据可知:我国今年前8个月两市共成交1414499亿元,平均每月成交176812.4亿元。借用《劳动法》中的法定出勤日20.83天,计算出平均每天成交额8488.35亿元。以8月最新市值759475.56亿计,今年前8个月日均换手率1.12%。通常我们将换手率低于1%的股票视为成交低迷,这个说法如果扩大至整个市场:今年前8个月日均1.12%的换手率,成交适中,股市不算低迷。(图源:东方财富)

二、市场资金不足?

1、2017年后,“新增住户贷款”里的“住户贷款”占比下降,说明居民资金流往房市的速度已放缓。(图源:刘晓博整理,单位:万亿人民币)

存款准备金比率从2011年11月30号的21.5%下调到现在的13%。

2020年8月,M0同比增长9.4%,M1货币同比增长8%,货币和准货币M2同比增长10.4%。(图源:东方财富)

叠加近十年全国人均收入的持续增加,这些数据表明:市场资金整体处于宽松的状态。不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

2、2020年6月举行的陆家嘴论坛上,全球公募巨头Vanguard相关负责人称,“公司未来亚洲的重点是中国”。他们目前已在华设立独资公司。从这则消息我们可以察觉到:可以看好我国股市的未来。

三、新股拼命发行?这是拓展直接融资渠道,扶持实体经济

随着注册制的开展,IPO发行速度远快过核准制时期。这是为拓展直接融资渠道,降低我国企业的杠杆率,降低金融风险。

1、间接融资贵且难

2020年8月我国本外币存款215.12万亿元;沪深总市值75.95万亿。存款是两市总市值的2.83倍。可见我国民众有多么爱存钱!

因为民众的钱绝大多数存在银行,于是银行贷款成了我国企业最大的融资渠道。这就是间接融资。

间接融资不仅成本贵,之前大量资金流往房市,很多企业无法获得银行融资,无奈之下找民间借贷。“辱母杀人”案也是民间借贷时因成本过高、利滚利还不清,被暴力收贷,闹出命案。拓展直接融资渠道,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是个很紧要的现实问题。

2、多发IPO,是打破A股可投资标的稀缺性

目前以A+H方式上市的公司中,不少公司在A股的估值远高于在H股的估值。很多专家对此解读是:标的稀缺。多发IPO,上市的企业多、不稀缺,它们的估值就会降下来。

3、保护好投资者、严打犯罪,吸引存款入市

2020年的《证券法》调整了不少内容,如:投服中心持有100股即可代股民对违法违规公司提起诉讼;上市公司违法定额罚款上限从60万调整到2000万;简化退市流程等。这些都是为理好的保护投资者,吸引更多投资者放心入股市。

2020年最新调研表明:房产约占居民家庭总资产的59.1%。如果住房资产占比持续降低,随着收入的持续增加,当更多人愿意将家庭资产从银行搬往股市,这就能支持我们的实体经济。

总结:

今年前8个月日均1.12%的换手率,成交不算低迷。

资本面宽松,市场不缺少资金。

IPO发行增多,是为企业打开直接融资通道,让金融输血实体经济:只有实体经济好转,民众才有更多就业机会、生活更富裕;民众有更多消费能力,又能提升实体经济的营业收入;国家税收也能更多。积极拓展直接融资渠道,是个紧要的现实问题,也是项重要的长期任务。

未来,我们将会看到更多的企业通过IPO上市融资。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