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基民超7.2亿, 怎样去看一支基金可不可以买

2023-10-09 02:36:04 68阅读

我国基民超7.2亿, 怎样去看一支基金可不可以买?

我是剑平,点击上方“关注”,私信回复“投资”,送你10本经典投资书籍

我国基民超7.2亿,
怎样去看一支基金可不可以买

1

“剑平,我看很多基金理财书籍都推荐基金小白购买指数基金,你能给我讲讲什么是指数基金?”

“其实不只是基金理财书籍推荐指数基金,甚至连著名的巴菲特也推荐购买指数基金,因为指数基金有好几个好处。”

“你先给我解释一下什么是指数基金?”

“要理解指数基金,这就不得不提到基金的两种不同管理风格:主动管理型和被动指数型。”

“基金的分类真多啊,前面我们把基金按照投资标的分为货币型、债券型、股票型;按照投资的股票分为小盘、中盘、大盘;按照投资策略分为价值型、平衡型、成长型;现在按照管理风格分为主动型和被动型,那什么是主动型、被动型?”

“没错,基金在不同维度上的分类不同。我们讲一下主动型和被动型,主动型基金就是基金经理通过挑选股票,选择合适的买卖时机等方法,希望获得比大盘指数高的回报率。

而被动型不需要挑选股票,也不需要选择买卖时机,采取完全复制的方式来进行投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指数基金。”

2

“又回到老问题了,什么是指数基金?”

“首先,我们说说什么是指数?

指数就是加权平均值,用来反应市场平均水平。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会经常接触到指数,例如一个班级的平均成绩、一个城市的人均收入,这些都是指数。

现在中国A股市场有四千只股票左右,股票指数就是用来统计某一类股票的平均价格。”

“指数基金就是跟踪一个特定指数的基金,例如上证50指数基金。

每一个标准的指数就像是一张张严谨的菜谱,而对应的指数基金就是厨师(也就是基金经理)完全按照这张菜谱(指数)进行做菜(买入股票),力求做到一模一样。”

3

“你刚才提到上证50指数,那什么是上证指数?”

“上证指数就是我们通常说到的大盘,它的全称是上证综合指数。

上证综合指数包括在上交所(上交所全称是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有1701只股票,它按照股票市值的加权平均来计算,反映上交所上市公司的整体表现。

上证指数基金就是基金经理完全按照这1701只股票来购买股票。”

“有1701只股票!怎么投资?除了这个指数还有其他哪些?”

“1701只股票确实太多,太分散了。

除了上证综指外我们经常听到的是上证180指数和上证50指数。

上证180指数是选取行业内综合排名最靠前的180只股票,上证50指数是在上证180里面挑选出规模最大、流动性最好的50只股票组成样本。

例如:贵州茅台、中国平安、招商银行都是这里面的股票。”

4

“中国现在有几个证券交易所?除了上证指数外还有哪些指数?”

“中国现在有3个证券交易所:上海、深圳和北京,因为北京证券交易所刚刚成立,还没有指数。

如果我们要挑选反应整个A股市场的指数,那就非沪深300指数莫属了!”

“沪深300是什么指数?”

“沪深300指数是由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中规模最大、流动性最好的300只股票组成的。

这个指数覆盖了所有中国上市企业的各个行业,反映中国市场的总体行情。

我们之前还提到过中证100指数,这个指数就是从沪深300中挑选出规模最大的100只股票组成。

也就是说,如果你要跟踪在上海上市的公司就选择上证50和上证180,如果想要跟踪整个中国股票市场就选择沪深300和中证100指数。”

5

“指数基金的定义我清楚了,那为什么要推荐购买指数基金?”

“指数就是显示一个群体的加权平均值。

比如一个班级有10个班,每个班有100名同学,如何比较不同班级的学习成绩?我们只需要计算出每个班级的成绩平均值,比较平均值就可以了。

而股票指数就是其中某个样本的平均值,我们知道选股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个股存在很多难以预料的风险,比如做假账等违规行为,而指数基金就可以帮助我们避免这些风险同时享受到股市整体向上带来的收益。”

“也就是说跟踪指数可以让我们获得市场的平均值,而且还可以避免个股所带来的巨大风险!”

私信回复‘投资’,领取10本投资必备书籍。

您也可以关注我的基金课程:

荔枝微课

15节极简基金课,让你实现资产从0到100万的跃迁

拿50万炒股票是种什么体验?

个人观点:一种喜从天降的感觉!哈哈😃!

50万对于绝大数人来说,已经是比较大的炒股金额了,这笔钱甚至可以在三四线城市全款买一套房子。如果给我(举例:一名爱好炒股,资金有限的人)用来炒股,当然是一种很爽的感觉,前提是这笔钱不是借来的。

有了50万资金,马上就可以入市操作了,想想就开心,尤其对于那些想炒股却没有足够资本金的人,简直是迫不及待了。想想当年那些股神大V们,从本金2万起家,”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身价百万倍,相信自己,有一天你也可以成功的!

话不多说,开始进场!

①开通科创板打新

首先我要做的是:赶紧把资金转入账户,50万的本金,杀进茅台或中石油中石化,目的很简单,为了尽快开通科创板的权限,提高打新额度。

可别小看这科创板这个打新机会,有50万的本金,开通科创板权限是第一步,然后开始真正的股市布局,记得每次都要打新,总有一次会中签,哪怕一年中2次,一次两三万,那也是不少的收入。运气好的话,中一签赚5万、10万都是有可能的。

②参与创业板打新。

其次开通完以后,主要侧重布局创业板,50万资金,创业板打算占有30万~40万的市值,目的也很简单,一方面为了打新,另一方面创业板20cm的涨跌幅玩的更刺激。自从创业板改革后,现在活跃度直线上升,反而主板的票几乎没啥动静,看看茅台,还在1600-1700-1800左右徘徊,跌不到哪里,也涨不到哪里。

当然高收益也伴随着高风险,也不能随便瞎买创业板的票。多买创业板或者深市的票,提高打新额度,也可以提高中签创业板的概率。现在中一签创业板的票,运气好的话,三五万很正常,这是一笔非常可观的收入。

③参与可转债和可转债打新

可转债曾经是很低调的,但如今可是很火的,这么火的原因之一就是——当天买当天卖,T+0的模式,特别适合游资短线炒作。

如果我有50万,拿出来15万玩一玩可转债,自己设置止损止盈点,赚几个点还是概率很大的。不要过于担心风险,如果担心这担心那,那就别进股市了!

另外,平时可以多申购可转债,一般中10张的话,也就花1000块的本金,最近中签新上市的可转债,收益率普遍在20%以上,也就赚个200块。别小看这200块,肉少也是肉,长期积累下来,也是不少的。

50万资金入市一年时间后(场景设置)

结局一:这是最好的结局,赚大钱了。

自从拿了50万资金进场,顺风顺水,科创板中签2次,赚5万;创业板中签1次,赚3万;主板中签一次,赚1万元;可转债中4次,赚1000元,合计中签赚9.1万。

平时操作股票抓到几个涨停板,赚了10万。参与可转债,运气好,赚了8万。一年下来,50万资金,一年毛利润27万左右,资产达到87万,收益率高达50%以上。这是一笔可观的收入和投资,当然现实生活中,不排除这种场景的会存在

网友1评论:我去,你是幸运之神吗?一年光中签就赚9万多,还上什么班啊。这种情况几乎不可能发生的。

网友2评论:一年炒股赚29万,大神啊,赶紧带带我。

结局二:这是比较惨的下场,亏的吐血。

当初兴高采烈的带着50万资金入场,如今账户只剩下10万,一年亏损高达80%,一年前的那股冲劲,荡然无存。曾经的股神之梦,曾经的一夜暴富,一年买别墅之梦,被现实打败了。留下的只是残羹剩饭,好在没有完全亏完。

至于炒股为何亏这么惨。

一来,一年来一个签都没中到,一毛不拔,运气差到极点。

二来,买什么亏什么,还踩雷了,吃了几个跌停板;

三来,跟着机构合作,交了服务费一毛钱没挣到不说,还亏的雪上加霜;

四来,亏得发紫,开始玩起可转债,结果一天亏完三个月的。

越炒股,越失望。50万猛如虎的操作,毁了我的三观,众亲叛离。

家里人知道炒股亏这么多,开始闹了。父母劈里啪啦的责备,老婆要闹离婚,孩子要闹跟我断绝来往。

周五收盘,望着10万元的账户,深深的思索着:一年前的50万,如果用来存余额宝,之前也得有1万块的利息,如今40万都蒸发了。该怎么办,继续借钱把它赚回来,还是彻底退出股市?一直在思索着,在等待着结果。

网友A评论:亏了这么多,赶紧销户吧,股市里的钱没那么好赚。

网友B评论:从50万到10万,亏80%,你也是够奇葩的,只能说你不适合玩股票。赶紧拿着10万块做其他的吧,别玩股票了。

未来的路在何方,我还依旧你忙着,不知道您有答案了吗?

结局三:不赚不赔,一夜回到解放前。

这是一种比较中庸的结局。拿50万出来炒股,一年后,账号里还是50万,没赚到钱,也没亏多少钱。当然时间成本算是浪费了。这样的结局,至少比亏钱的好。

总结:用50万炒股,体验真得很“爽快”!

如果你正打算明天去炒股,

如果你现在正在炒股途中,

如果你现在刚好有50资金,

朋友,好好考虑下,你值不值得入场,你有没有能力入场,你能不能输得起。。。。。。

如果你有50万炒股资金,您又会有什么样的体验呢?

欢迎大家留言分享!

以上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分红越来越多的基金是不是好的基金?

分红次数多的基金,是不是好基金?

分红被投资者作为评价一只基金是否优秀的参考条件,经常能看到一些投资者问,这只基金什么时候分红?那只基金怎么那么久还不分红等,分红越多是不是代表就是好基金,其实不然,如果仅依靠分红的次多就认为是好基金,那显然是不够严谨了。因此,分红多不代表就是好基金。

一、什么是基金分红?

1,如果一只基金购买的人越来越多,基金规模会随之被扩大,基金净值和资产将越来越高,基金管理人运作起来就会有一定的难度。此时,基金公司将采用净值折算的方式提取基金部分盈利返还给投资者。也就是说,基金分红并不是什么额外收入!分红实际上就是该机构从基金获得的盈利中提取一部分返还给投资者。当基金分红后成本会下降,但总资产不会变,且有部分基金在分红当日禁止申赎。

2,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管理人对基金仓位管理的操作,我们都知道股票型基金的资产投资股票仓位占比不得低于80%,假如基金管理人经过分析认为,近期行情不乐观股市可能会出现大跌,但是他又不能直接将基金持仓股卖掉或大幅减仓,如果卖掉了股票基金仓位占比将会低于80%,这样就会触及监管条例。这个时候,基金经理将采用分红的方式来降低基金成本,为的就是减少股票下跌时带来的亏损幅度。

3,以上两种分红方式,其实分的就是自己的钱。还有一种就是基金公司真的给投资者分红,这种情况下一般是公司基金业绩比较突出,盈利超过预期,那么基金公司就会拿出部分盈利的钱回馈给客户,这种就是基金公司给客户送钱。

二、基金什么时候会分红?分红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1,基金什么时候会分红,或多久会分红一次?这个是没有固定时间的。一般情况下,如果基金公司要派发分红,都会先提前发公告通知的。

2,根据相关规定:开放式基金分红需要满足三个条件:

(1)如果基金年收益出现亏损,那么当年盈利若能填补以前的亏损,就能派发分红。

(2)若当期在基金出现亏损的情况,不能分配。

(3)基金派发分红后,单位净值不得低于面值。

以上这些条件需要都满足,基金公司才有可能派发分红。

因此,基金什么时候分红,是没有时间规定的,需要根据机构的运营情况而定。

三、分红多不代表就是好基金,那么怎样才能算是一只好基金呢?

目前市场上的开放式基金有6000多只,各种各样的看得人眼花缭乱,因为场外基金每天只有一个成交价格,在买入时间点上什么时候都可以,如何选择一只“好基金”,我们可以从和几个方面参考。

1,基金管理人的能力

一只基金的业绩表现如何与基金管理人有着最直接的关系,尤其是主动型基金,因为我们购买基金的钱是由基金基金在打理,所以我们可以先从基金管理人背景了解。例如下面截图中的这两位基金经理,虽然从业的时间都不是很长,只有1年多,但是在管理期间,这两只基金的业绩还是比较亮眼的,近一年的年化收益率都超过了100%,位列该类型基金中排名前10,因此,如果管理基金的公司具有出色的研究和投资能力,那么基金的业绩水平也不会差到哪里去的。

2,根据持有时长,对比基金过往的业绩

根据自己的选择,第一步是根据持有时间长短来选择基金。例如,如果我想买一只债券型基金,持有时间定在6个月以内,预期收益目前为6%,那么我会根据基金最近6个月和最近一年之间的表现进行比较,并选择业绩排名前50名的基金即可。

或者说定投一只指数型基金,预计持有时长为3年左右。那么我们可以查看过去近三年的表现排名进前70的基金,然后与同类基金的排名相比。从下面的截图可以看出,尽管短期波动较大,收益不是很理想,甚至出现本金浮亏。但从长期来看,该基金近三年在同类基金中排名前5位,业绩优秀,在近三年的波动业绩表现中可以看到,基本上排名都相对靠前,且都是优秀和良好。

3,根据评级高低,和资产大小挑选基金

想要挑选一只符合自己选择目标的基金来讲,说难不难,说容易也不容易,只是在挑选基金的时候难免会晕头转向,不知如何选择。而不同的基金有的标着3星,有的5星,有的1星,有很多投资者在挑选基金时,会把星级作为一个参考,不可否认,基金评级确实是可以作为基金投资中的一个参考。

我们可以根据基金的星级及资产大小作未一个评选条件,例如我截图中的基金,选择资产大于100亿,近3/5年星级评级3星以上,近一年收益率大于10%,近2年收益率15%、近3年收益率30%,通过筛选,符合以上条件的基金仅有25只,这样就大大缩小了选择范围。

评级是根据基金过往业绩、收益指标、风险指标等多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价。其中,基金业绩是评价基金评级排名的主要指标。例如,该基金过去的基金业绩优异,排名会更高,获得的评级也会更高。而资产越高说明投资该基金的用户很多,发展前景比较好。如果资金盘较小业绩一直很差,那么就有面临清盘可能。因此,星级评级和资产大小也是可以作为其中一项参考的。

综上

一只基金是否是好基金,仅靠分红次数多单一要素是不能定论的,需要结合多个方面进行评估才能得出更为全面的信息。而分红次数多,也要看是什么情况下分的红,前面讲到的3种分红方式,只有最后一项才是基金公司真正给予的福利,前面两种都不算。

谜桔:侃热点,聊民生,话理财!

过度理财有什么危害?

文/易论螺丝钉

说起理财过度,我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近期出现的一个悲剧事件,比特易的创始人因为100被杠杆做空比特币爆仓而疑似跳楼自杀的情况,这就属于理财过度了,危害是什么?那就是付出了自己的生命,这并非个例……

什么是理财过度

还记得以前的期货大佬刘强吗?2015年其高杠杆参与期货导致爆仓,据说也是跳楼自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在我看来这些都属于理财过度的行为,而危害依旧是付出生命。

我们通常意义上的理财,都是用自己的闲钱来进行,资本市场有这样一句话,新手死于追高,老手死于抄底,高手死于杠杆,这句话实际上足够衍生出很多的东西。

新手死于追高

既可以用胆子大来形容,也能用胆子小来形容,说胆子大是因为初生牛犊不怕虎,越是涨得厉害的股票,在新手眼里越好,冲进去那是毫不犹豫,说胆子小是因为新手害怕亏钱,没有风险意识,一亏损就割肉了,几个来回下来,本金就没剩下几个了。

老手死于抄底

胆子小,自预经验丰厚,同样害怕亏损,但是因为经验,所以不一定会割肉,可以定会补仓,往往一轮行情下来没能及时出场,回落之后便开始补仓,理由通常很简单,我觉得已经跌到位了,可结果往往是左脸打了打右脸,抄底抄在半山腰上,最后只能被动等待。

高手死于杠杆

资本市场的高手是很多的,但是能活得长的,不多,因为高手总是认为自己天下无敌,所以10倍杠杆都是看不上的,于是100倍杠杆参与,结果被市场秒秒钟打爆,剩下一堆的烂摊子,心理素质强的,用以后的几十年还钱,心理素质没那么好的,就选择了从哪里来回哪里去……

某种意义上讲,上面三种情况都能用过度理财来形容,我举个最真实的例子,以杠杆为主。

今年刚开年的时候,我当时公司的一名客户,有点小钱,大概二三十万,当时我还在投顾公司工作,那名客户眼看着年初的行情特别疯狂,巧的是那段时间场外配资开始重新冒头,于是这名客户在场外选择了10倍杠杆的配资,他把手上的股票都清仓了,也不跟我们公司联系了。

差不多上个月初的时候,突然联系我以前的公司,说要跟着做,可惜的是他的本金只有三万块钱了,其余的钱哪儿去了?当然是因为杠杆而没控制好风险,赔完了呗。

我也是听前任同事偶然提起这事儿,我能做什么呢,摇头叹息而已,这就属于咱们身边看得见的过度投资。

再举个例,去年我接手了一名客户,通过聊天知道这名客户从300万亏到当时只剩下50万,怎么亏的?2015年进入股市后的牛尾巴被他抓住了,赚了点小钱之后以为股市就是提款机,把家里所有的流动资产全部凑起来放在了股市,差不多就300万。

意气风发的跟老婆说年底就能赚钱买套房子,结果得到的是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亏掉了一套房子。

我接手之后,通过聊天发现,这家伙跟公司合作的想法是在半年内能够让他的50万重回300万,我滴个乖乖,你想的也太美了吧,哪家投顾公司有这本事你找哪家去。从跟他沟通的情况中我发现,这家伙并没有认识到股市赚钱的艰难,也没有意识到自己身上有哪些问题。

我自然花了些时间帮助其了解资本市场的一些常识问题,同时从理念的角度来帮他理顺投资的逻辑,几个月后,帮助其找回了一部分,可距离其赚回300万还差着老远,开始的两个月还好,后来又不满足于慢慢回本了,于是问我是否有快速赚钱的投资。

我当然说有啊,但是我们公司没有除股票以外的服务,他说这个无所谓,于是我告诉他期货来的比较快,但是风险比股票还高,哎哟,不说还好,这一说立马就像去开户了,后来咱们就很长时间没有联系了。

前段时间突然找我聊天,说还能跟你们公司合作吗?我说我都离职半年了,他说要不我跟着你做吧,我信得过你,那不行,我现在没有任职公司,不能让你跟着我做,万一给我来一顶操纵市场的帽子,受不了,他说那怎么办呢,我这只剩下不到三十万了,你不救我一把,我就没办法了,我也就只能干看着,真没法帮你……

这个情况也是同样可以归结到过度理财,方式方法全都有问题,心态始终无法调整过来,沦为市场韭菜的概率太大了。

危害就不用说了,过度理财,要么倾家荡产妻离子散,要么从哪里来回哪里去,似乎没有其他的可能,至少我还没见过过度理财能实现财务自由的情况。

总结

我们的身边总是充斥着各种因为不正确的理财方法导致的悲剧事件发生,有的人这可谓是倾家荡产,这并不少见,很大程度上,过度理财主要是因为两点,一是高估了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二是高估了自己的投资能力。

这两点可以说是投资者的通病,以前在我身上这种缺点一样很明显,我能快速调整过来,主要有两个方法,一个是看书,学习别人身上好的、不好的地方,比如前文提到的刘强,他有一本书叫做《期货作手》,再比如利弗莫尔的《股票作手回忆录》,还有青泽的《十年一梦》,这些书籍都充分的告诉了我们风险,跟多的不是在教你如何理财,而是在教你怎么看待风险。

所以,做投资,首要的当然是为了赚钱,但在赚钱的同时,一定要尽可能的控制风险,过度理财实际上就是你自己放大了风险,才导致了悲剧的发生,那怎么办呢,你只有从心理上彻底看明白了,才能合理的判断自身风险承受能力以及投资能力……

关注螺丝钉,为您带来更多优质原创内容。

2018年私募大佬葛卫东罗伟广的基金亏惨?

2018年,众多私募公募基金出现了亏损,有的亏损幅度还很大。这个事情要多角度分析,不能仅仅因为基金的亏损就一竿子打死。

第一,股指的情况

以沪指为例,股指已经从3587点跌到今年的最低点2449点,目前股指也不过在2500点附近,最大跌幅超过了30%。股指跌幅都这么大,个股就更惨了,很多个股跌幅超过50%甚至有的个股跌幅超过了80%,想一想都觉得好悲惨啊。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在这种情况下,想不赔钱真得很不容易。熊市里操作股票想赚到钱难啊。就连大资金私募都不可避免失手,王亚伟也损失惨重,众多私募基金业绩惨不忍睹。

对于广大股民来说,2018年绝大多数是赔钱的,而且很多人赔的很多,早已经进入装死模式中。

第二,投资理念

不要觉得基金亏损很大就一定是错误的。很多基金经理都是价值投资的践行者,选择的个股可能会因为大盘的走势受到影响,导致价格严重背离其价值,而价值回归需要一个时间,短时间被市场抛弃埋没并不代表金子就不会发光。

索罗斯投资中,也经常会有比较大幅的亏损,但都坚信其投资理念。国内很多机构也是如此,即便亏损仍然按照自己的步伐分批建仓,一年或者几年以后,可能会有几倍的涨幅。

A股市场今年走势的确不好,基本上一直处于大的下跌趋势之中。亏损并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整个环境不好。在这种环境下,作为散户,要懂得顺势而为,要懂得空仓等待,要学会回避风险,保证资金不被套牢。耐心等待机会的到来。

各位朋友和各位粉丝,记得点赞持!

欢迎关注!欢迎评论!

禅壹,证券分析师,技术派,多年私募操盘手。20多年的股市实盘征战,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和理论基础。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