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券牛市,股市当前行情
债券牛市,股市当前行情?
股市当前行情,牛市能否持续?
您好!我是易元机,很高兴回答该问题。
目前正处于技术性牛市开端,何为技术性牛市?从最低点上涨超过20%则从技术层面认为是技术性牛市。美国在达到技术性牛市后(今年4月份)到现在又涨了23%左右,总涨幅超过50%,而我们现在才24%,不能说我们也一定会涨这么多,但是只代表我们涨幅还不算大。
科斯托拉尼的鸡蛋我最近正在解读《大投机家》,正好明天要发布的文章中包含对股市周期的分析。该书作者被誉为欧洲证券教父,他提出了一个股市周期理论——科斯托拉尼的鸡蛋。
A1=校正时期(小额成交额,拥有股票人数减少)
A2=伴随时期(小额成交额,拥有股票人数上升)
A3=过渡时期(成交额增加,拥有股票人增多,在X处达到最多)
B1=校正时期(成交额增加,拥有股票人数慢慢下滑)
B2=伴随时期(成交额增加,拥有股票人数继续减少)
B3=过度时期(成交额剧增,拥有股票人减少,在Y处达到最低)
在A1、B3时期买入
在A2时期等待,拥有证券
在A3、B1时期抛售
在B2时期等待,拥有资金
以此理论为基础计算了一下成交量,在本次上涨之前30周的时间,总成交量39万亿,大致相当于上证的总规模。
通常这个阶段叫做A1,那么目前这三周则属于A2阶段。是否到达A3,现在还不确定。
并且我们用同样的方法,去找2015年大涨之前最小周成交额和去年大涨之前最小周成交额去比较其之后最高点的最大成交额比例,分别是21倍和7倍,也就是前面两轮牛市最高成交额比启动前最小成交额的比例。而现在我们这三周最大成交额是上周36000亿,启动前最小成交额是9400亿左右,大致只有3.8倍。
这代表什么呢?其实就是整个市场活跃程度,大概只有去年上涨时活跃程度的一半。
以此来看,大可不必太担心后市。估计成交额还要继续放大才行!
当然这种基于近期数据的经验分析,并不能代表什么,只能告诉我们可能性如何。
至于能否真正支撑下去这次的技术牛,还要看政策和国外形势。这两个因素非常重要。
总之,利用“科斯托拉尼的鸡蛋”理论分析,这一波应还未结束。
周期理论我们再来看看霍华德马克斯的周期理论:
牛市第一阶段:形势已开始好转,只是只有个别的人或大人物知道这一点。牛市第二阶段:大众们开始心痒痒的,漫天的消息都是会更好,身在其中的人,痛并快乐着。牛市第三阶段:这个时候几乎已经疯狂,有的人甚至于从20万抄到了200万,发昏的头脑下不认为市场要变脸了。从这个很简单的定义上来看,今年年初到6月份的半年里面,似乎属于牛市第一阶段。但是因疫情耽误了一些时间,所以持续的就较长。
而进入7月份的这个大涨,就很像牛市第二阶段。很多人都想进入股市了,但是有人赚钱有人亏钱,踏空的不少,坐轿子的也不少。形势一片大好,政策并没有明显的利好和利空。
至于第三阶段的疯狂,我想还没到。至少身边一些不炒股的人,还是不炒股。
从这两个理论来看,牛市并未结束,当然不能过分执着这个结果。我们没有人敢肯定的说一定会涨还是跌。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惠德载物立志通过公开投资策略,与志同道合之士,共同实践看得见的财务自由之路。可能有险阻,也可能有错误,但坚信走下去就会成功。让我们共同为自己打造一个赚钱的机器,成就我们自由的人生!
感谢阅读本文!!
怎么理解债券牛市和熊市?
1. 债券牛市:债券价格持续上升,利率下降的市场状况。这通常出现在经济增速放缓、通货膨胀下降的时期。由于债券价格和利率呈反向关系,价格上升会推动利率下降。在牛市,投资者可以通过债券交易获得较高的资本利得。
2. 债券熊市:债券价格持续下降,利率上升的市场状况。这通常出现在经济加速复苏、通货膨胀加剧的时期。利率上升会推动债券价格下行,投资者在到期时会面临资本损失的风险。在熊市,债券投资收益较低,甚至出现亏损。
债券牛熊市演变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
1) 经济周期:经济放缓时倾向于牛市,加速时易转为熊市。
2) 通货膨胀:通货膨胀下降易形成牛市,上升则易转为熊市。
3) 货币政策:货币宽松时利率下行,倾向于牛市;收紧时利率上升,易形成熊市。
4) 债券市场供求:市场流动性宽裕时,容易推高价格,形成牛市;资金紧张时,价格易下跌,转为熊市。
5) 投资者情绪:投资者看好债券时,热情交易助推价格上涨,形成牛市;看淡时,热度下降,价格下行,转为熊市
黄金的第二波牛市行情已经开始了吗?
短期内突破新高的概率不高,但是如果从黄金市场的交易大格局上来看,自从突破了1400美元之后,第2波牛市行情就已经开始了。我们只说现在的近期行情,黄金交易市场再次逼近1700美元,从日线的放量形态上来看量能出现了萎缩。虽然绝大多数的分析师都认为4月的美股反弹周期将会终结在5月甚至于6月,因为市场要提前给即将7月之前到来的美国企业债务到期处于一个缓冲的空间。
那么从这个理论上来看的话,黄金市场的反弹行情近期即使突破1700美元逼近前高,那么大概率也会维持在1600美元左右到1750美元之间动荡突破2013年历史次高减1800美元的概率非常小。原因也很简单,就是当前的黄金大格局,虽然牛市已经建立了,但是它的时间周期上受到了美股和全球资本投资市场的负面影响。
如果后续美股形成的大跌C浪,那么对于当前具有避险属性的黄金市场而言,前期的冲击力度也是比较大的,就正像前一段时间美股的第1次下跌浪潮对于黄金市场的影响,直接从1684美元一路打压至了1450美元,下跌幅度短期内也是创造了近年新高。所以避险属性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并没有真正保值和一路走高的黄金市场,我们投资黄金确实是看它的发展事件和周期,但是短期内也不能忽略其他相关因素,对于黄金金价的影响。
所以总的来讲,当前黄金交易市场的量能出现了萎缩,并且我们也能够看到,以俄罗斯在内的主要世界央行也开始暂缓收购黄金,这表明之前从1200美元出各国央行积极加仓黄金的阶段已经告一段落,或许很有可能黄金市场的买量出现萎缩,那么它的价格随之而言也会出现较大幅度的动荡。
在什么样的市场环境下?
从1980年左右开始,西方主要工业国的资本市场经历了一轮债券大牛市。
以美国政府10年期的国债债息率为例。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出,10年期国债债息,从1980年的15%左右,一路下降到目前的2%以下的水平。大家知道在债券估价中,市场利率越是下降,债券的回报就越高。因此从1980年算起,我们经历了一个长达30多年的债券大牛市。
这个债券大牛市的特殊之处在于,我们投资者从债券中得到的回报,竟然比股票还高。
上图显示的是美国过去10年和30年的股票和债券历史回报对比。在1982-2011年间(30年),股票给予投资者的真实年回报(扣除通胀)为7.9%(几何平均),而债券给予投资者的回报为7.5%(几何平均,扣除通胀),两者几乎相同。在2001-2011年的那10年间,债券给予投资者的回报远远高于股票。
纵观过去200年,在绝大部分的历史时期内,股票的回报都要比债券好,这个规律在所有的资本主义发达国家都是相通的。所以说,我们过去经历的30年,是一个例外,而不是普遍情况。
债券的回报超过股票,或者至少和股票相当,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过去的30多年里,利率不断下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1970年代面临的通货膨胀问题得到了解决。我们面临的更多的是一个通缩的世界,而非通胀的世界。在通缩环境下,物价不断下降,债券的价格不断上涨。
2)我们经历了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破裂和2008年的金融大危机。这两次危机对于股票的回报造成了很大影响。
我知道很多投资者关心的问题是:这个债券牛市什么时候会结束?一旦债券牛市结束,不同的资产价格会受到哪些影响?
要回答这个问题,让我们不妨进入历史长河,去研究一下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类似的情况,从中学习一些经验教训。
在1873-1896年之间,好几个资本主义国家同样经历了类似于我们过去30年经历的债券牛市。从上图中美国过去200年的债券利率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在1873-1896这20年里,美国政府债券的利率从5%左右下降到了2%左右。
那么在那段历史时期里,世界各国的经济情况到底发生了哪些变化呢?先来给大家介绍一下那段时间的历史大背景。1870-1900年间,正处于中国清朝同治和光绪年间,做主的是老佛爷慈禧太后。当时太平天国运动刚刚被镇压完毕(1865),但清政府的实力也大受打击。中国处于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的半殖民状态,晚清政府在覆灭前最后苟延残喘,奄奄一息。
当时的美国,刚刚结束了南北战争(1865),一个统一的新帝国正开始在世界的舞台上逐渐扩大自己的影响。这段时间也称为镀金时代(Gilded Age),是美国财富突飞猛进的时期。多达数百万的欧洲移民跨越大西洋来到美国以图实现他们的”美国梦“。1890年左右,美国超越英国成为世界上经济生产能力最大的国家。
在欧洲,铁血宰相俾斯麦开始担任德国总理(1871)。在刚刚结束的普法战争(1871)中,德意志帝国获得大胜,在接下来的30年中开始主宰欧洲大陆。
这段时间,也是英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女王之一,维多利亚女王执政的最后30年。维多利亚女王时期的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1840),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都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从欧洲诸强中脱颖而出成为称霸全球的”日不落帝国“。
那么在这段时间中,世界的经济情况是怎么样的呢?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19世纪的最后30年中,世界贸易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比之前的400年间的贸易量涨了好几倍。这段时间国际贸易量的增加,主要受惠于一段来之不易的和平期。当时的美国刚刚结束了南北战争,德国和法国刚刚结束了普法战争,而英国则在世界范围大力推广国际贸易,不断扩大她的殖民地。
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各国的生产能力都得到了很大提高,因此全世界的产品供给大增,价格也相应大跌。
比如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出,美国在1870-1900年间经历了连续多年的通缩。1880-1890年代,美国完成了铁路大建设,其国内的铁路里程数从3万英里增加到25万英里。同期,美国的煤产量,钢产量也都翻了好几翻。1860年,美国的工业生产总值尚不及英国的一半,而到了1894年,其工业生产总值已经超过了英国,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这段历史,和1990-2016年的中国经济发展史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上图显示了世界大宗商品价格从1770年开始的长期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在1870-1900年间,世界大宗商品的价格大约下跌了60%左右。从全球范围来看,那时候的世界确实进入了一个通缩周期。
那么这个通缩周期是如何被打破的呢?主要由以下几个原因:
1)货币供给大幅度增加。
从1850年开始,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兴起了淘金潮(Gold Rush)。从上图显示的美国黄金历史产量中我们可以看到,在1880-1900年间,美国的黄金年产量翻了一番。黄金产量的剧增也不仅限于美国,同期的南非也发现了很多新的金矿。黄金产量得到快速提升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来自于科技进步。1887年,氰化浸出工艺被开始用于工业生产,用于提炼黄金。这种新技术的工业化使用极大的提高了矿场对于黄金的提炼效率。
在金本位时代,黄金的生产就相当于直接增加货币供给。而货币供给的增加也导致了后来的物价水平上涨。这个历史事件在当代的意义就是从2008年开始的各大央行开始的”量化宽松“政策。通过”量化宽松“,世界各国的央行开始大幅度增加货币供应量以提振本国经济。从货币学角度来说,量宽的效果,和当时的黄金产量大幅度增加是类似的。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美国在经历了30多年的通缩之后,确实在接下来的时期开始进入了通胀时代。从1900年开始,美国的通胀率从负变正,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达到了15%左右的高水平。
2)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
在上文中我提到过,1870-1900这段时间,国际贸易量得到了史无前例的快速发展。但是在1910年以后,国际贸易量达到顶点又开始急速下跌。造成贸易量逆转下跌的主要原因就是各国之间的地缘政治关系开始变得越来越紧张。在欧洲地区,这种紧张的关系直接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而大战爆发后,全世界的国际贸易量一落千丈。
比如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美国的平均关税从20%左右又升回到了60%左右的历史高水平。
1890年的国际形势和2016年的国际形势有不少相像的地方。首先是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照目前的形势来看,美国政府力推的TPP和TTIP在奥巴马总统卸任前几乎不可能得到通过。而英国选民也通过选择”脱欧“表达了他们对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反对。欧洲一些国家的右翼政治势力和美国的川普得到的民意支持,和19世纪末在美国和欧洲兴起的民粹主义也有几分类似。当然,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时的民粹主义(Populism)主要指”社会主义“,因此和我们现在讲的当代民粹主义在定义上有很大不同。但是两种民粹,都对建制(Establishment)提出了质疑,反对现存的经济秩序,因此从这方面来讲,它们都是对目前国际经济秩序和规则的挑战。
1870年-1900年左右的国际债券大牛市,最终以一战的爆发而宣告结束。那么1980年开始的国际债券大牛市,会以什么样的形式结束呢?这可能是全球资产配置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英语里有句谚语,叫做History may not repeat itself but it does rhyme(历史不会重复,但有它自己的规律)。这也是我们研究经济历史的价值所在:通过学习前人的经历,让我们吸取教训,在下一次危机来临之前可以做到更充分的准备,变得更加聪明。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熊市时应该买债券型基金对吗?
现在是个好买点,基金定投若是长期持有的话不在意什么时候进出!基金有开放式和封闭式两种,开放式基金可以直接在基金公司网站(需开通网银)或通过各个银行购买。封闭式基金必须开通股票帐户,象买卖股票一样购买。 开放式基金有货币型、债券型、保本型和股票型几种。货币型基金无申购赎回费,收益相当于半年到一年期存款,可以随时赎回,不会亏本。
债券型基金申购和赎回费比较低,收益一般大于货币型,但也有亏损的风险,亏损不会很大。
股票型基金申购和赎回费最高,基金资产是股票,股市下跌时基金就有亏损的风险,但如果股市上涨,就有收益。
通过长期投资,股票型基金的平均年收益率是18%~20%左右,债券型基金的平均年收益率是7%~10%。 现在基金定投门槛很低,一个月100起投都行,不错的!我从05年开始定投,虽然经过危机,但到现在总体来说还是赚了的!希望能给你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