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基复合材料龙头上市公司,沃特股份是6g概念吗
碳基复合材料龙头上市公司,沃特股份是6g概念吗?
是的,根据市场公开信息整理,3月3日沃特股份(002886)新增【6G】概念。
新增概念原因:公司有参与客户的6G项目预先研究开发工作,主要目标是为满足客户的高频通讯和精密化组件要求。
该公司关联的其它概念板块还包括:新能源车零部件、华为产业链、手机产业链、电子烟、深圳本地股、5G、石墨烯、汽车零部件、智能音箱、新能源汽车、流感/口罩、小米概念股、碳基材料、可降解塑料、传感器、呼吸机、头盔。
沃特股份(002886)主营业务:高性能功能高分子材料合成、改性和成品的研发、生产制造、销售及技术服务。
国产碳纤维龙头排名?
盘点未来3年最具潜力的5大碳纤维龙头
第一名.中航高科(600862)
总市值:467.79亿
毛利率:32.98%
该公司的主要业务为民航飞机用航空器材、轨道车辆制动产品、高温复合材料制品、特种车辆制动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以及民航飞机机轮和刹车装置。
第二名.光威复材(300699)
总市值:363.26亿
毛利率:50.53%
该公司是专业从事碳纤维、碳纤维织物、碳纤维预浸料、碳纤维复合材料制品及碳纤维核心生产设备的研发、生产与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拥有碳纤维行业全产业链布局。
第三名.金博股份(688598)
总市值:279.83亿
毛利率:60.40%
该公司的主营业务是从事先进碳基复合材料及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而随着公司于近期签下25亿元热场碳大订单。
第四名.中简科技(300777)
总市值:211.13亿
毛利率:78.91%
该公司主要从事高性能碳纤维及相关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
第五名.吉林化纤(000420)
总市值:116.44亿
毛利率:15.54%
公司主要从事粘胶纤维的生产和销售。
而鉴于今年上半年净利同比上涨150.1%的强劲增长态势,我认为吉林化纤有望充分受益于碳纤维国产化机遇。
我国的光刻机5纳米生产技术要多久才能突破?
我国的光刻机5纳米生产技术要多久才能突破?
随着科技不断的发展,全球竞争已经不仅仅在于军事和经济,更多的战火波及到了科技领域,尤其是在美国对华为制裁的事件不断升级的情况下,芯片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最近有很多自媒体人为了追求流量都在传播“5nm光刻技术获得重大突破”的传闻,但是事实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我国科技企业已经实现弯道超车,但是芯片仍是短板在国家和各行各业的重视下,我国在科技方面尤其在互联网和通信领域实现了完美的弯道超车,但是芯片产业却摆脱不了需要大量进口的处境。
近年来,我国集成电路发展非常迅速,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汽车电子、物联网、5G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快速崛起,集成电路是我国信息技术发展的核心,但是根据相关媒体报道称,2019年中国集成电路进口数量为4451.34亿个,同比增长6.6%;2018年中国集成电路进口数量为4175.67亿个,同比增长10.8%。在进口金额方面,2019年中国集成电路进口金额为3055.5亿美元,同比下降2.1%。
在华为事件出现之后,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国人意识到,自研芯片的重要性,芯片实现国产化也迫在眉睫,因此我们现在迫切需要有自主制造芯片的能力。
我国芯片设计已经能自主,但是生产制造仍是短板根据很多媒体的报道,我们可以看到华为海思、紫光展锐等科技企业已经能够实现芯片架构的自主设计,但是对于芯片制造领域,我国暂时没有企业可以代替台积电的地位。尽管中芯国际已经可以生产14nm制程工艺,但是这无法和台积电相媲美。因此,如过想彻底摆脱国外的威胁,这条路仍旧是任重道远。
那么我国什么时候才可以突破5nm技术呢根据媒体在近日的报道,中国权威机构中科院苏州研究所已经研发成功了新型5nm高精度的激光光刻技术,标志着我国的5nm光刻技术取得了重大进展。根据相关报道称,这项技术和ASML的EUV极紫外光刻完全不同。
很多自媒体人报道称,中国5nm技术突破,比肩ASML指日可待!我不太认同这点,要知道技术从理论到实际商业生产制造,短则需要几年,多的就遥遥无期了。
结语虽然我国短时间无法到达国际顶尖水平,但是相信在华为等科技企业共同努力下,会大大缩短这个时间!
如果地球上突然出现了5000万只霸王龙?
如果地球突然出现5000万只霸王龙,人类将面临以下灾难:
食物短缺。5000万只霸王龙需要大量食物,特别是肉食。这会造成人类和其他动物的食物供应短缺,导致大规模饥荒。生态失衡。像霸王龙这种超级掠食者的大规模出现会严重破坏地球的生态平衡,造成物种灭绝和生态崩溃。直接威胁。霸王龙作为肉食性恐龙,人类直接会成为其猎物和食物来源。大量人会被霸王龙袭击和吃掉。传染病。出现这么多霸王龙,也增加了疾病在其中的流行和传播的机会,然后这些疾病也可能传染给人类,引起瘟疫。破坏环境。如此庞大的霸王龙数量会产生大量粪便和排泄物,污染环境,破坏生态。资源竞争。人类和霸王龙会竞争相同的资源,如水、食物和栖息地等。这会加剧资源的短缺。所以,如果地球出现5000万只霸王龙,人类将面临严重的食物危机、生态危机以及生命安全威胁,这可能导致人类的灭绝。这将是一场空前的人类生存之战。大蛟成龙是真的吗?
俗话说“蛟千年化成龙”,传说蛟修行后会借助水进入山川大河之中渡劫,只要完成了这个阶段,它就能变成龙了,显然这个说法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因为从目前考古发现的古代龙型摆塑以及一些陶瓷制品上的龙形象看,古代的龙大概率就是扬子鳄。
只不过,随着传说越来越多,龙的形象也越来越复杂了,到了如今已经成为了腾云驾雾的形象了而已,而扬子鳄是一种卵生动物,它只可能是鳄鱼蛋“变”的,压根就没蛟什么事,所以,蛟只是神话中的一种生物而已。
既然“蚺大成蛟,蛟大成龙”不是真的,“大蛇成蟒、大蟒成蚺”是不是真的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大蛇成蟒大蛇成蟒就是说蛇大了就成了蟒蛇了,从科学的角度上说,这个说法是不准确的,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来对比一下最大的蛇(蟒、蚺除外)以及最小的蟒就知道了。
01 最大的蛇(蚺、蟒除外)
除了蟒科和蚺科蛇类外,最大的蛇当属眼镜王蛇了,它不但是眼镜蛇科下最大的蛇类,还是最大的毒蛇,它们有着平均3.5米的体长以及6公斤的体重,最大的眼镜王蛇体长为5.58米,在非蟒、蚺蛇类中,它无疑是蛇类体型的天花板。
02 最小的蟒
蟒是蟒科下蛇类的统称,现存的蟒有8个属26种不同的种类,虽然蟒的体型普遍都比较大,但是在蟒科下也有“袖珍”的蟒,它就是生活在澳大利亚的珀兹星蟒。
珀兹星蟒是蟒科侏儒蟒属下的蟒蛇,它最大的特点就是身体呈砖红色(腹面是白色),喜欢栖息在干燥沙漠沙漠地带,以小型的蜥蜴和小型哺乳动物为食。珀兹星蟒刚出生时就有约20厘米,但是成年后平均也只有45厘米长,比我们常见的大多数蛇类都要短很多,而且在体重方面,它也不出众,只有平均200克左右的体重。
由此可见,就单纯的从体型上看,大蛇也不一定是蟒,而且也不是所有的蟒都很大,比如珀兹星蟒,从其他蛇科中随便拎出一条蛇来都比它体型要大了。
蟒大成蚺?蟒大成蚺的意思就比蟒蛇再大就成了蚺了,这个说法同样也没有科学依据,不过,比上面的说法靠谱的是地球上出现过的最大的蛇确实是蚺,而不是蟒。下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世界上最大的蚺,再来看一下如今的蟒科和蚺科下,究竟谁更大?
01 地球上最大的蚺
地球上最大的蚺早在距今约5800万年就已经灭绝了,它就是大名鼎鼎的泰坦巨蟒。虽然从名字上看,泰坦巨蟒应该是一种蟒蛇,但根据科学家们对其基因以及形态的分析发现,它其实是一条蚺,所以,它属于蚺科,而非蟒科。
泰坦巨蟒最早出现在距今约6000万年前的南美洲,早在2009年,一队由佛罗里达大学研究脊椎动物的古生物学家约纳森·希洛克(Jonathan Bloch)和巴拿马史密森尼热带研究所的古植物学家卡洛斯·哈拉米约(Carlos Jaramillo)率领的国际科学考察队伍在哥伦比亚东北部的塞雷洪发现的,当时一共挖掘出了28条泰坦巨蟒的化石。
通过对化石的分析和研究,科学家们认为泰坦巨蟒应该是地球生命史上出现过的最大的蛇类,它们最大全长可达14米,体重超过1.1吨,最粗的部位直径超过1米,以大型的鳄鱼为食。(下图为科学家们根据其化石复原的泰坦巨蟒)
关于泰坦巨蟒为何能长如此之大,主要原因有三点:第一是当时恐龙刚刚灭绝,空出了许多的生态位;第二,鳄类的发展为其提供了充足的食物;第三,比如今更加热的环境。
不过,第三点目前有科学家提出了质疑,因为对于蛇这类冷血动物来说,如果环境温度过高,它会有身体过热的风险,当然,在猎奇君看来,身体过热并不是问题,因为南美从来不缺少水体,只要进入水中,像如今的森蚺一样,就能很好的降温。
因此,地球上已知的最大的蛇确实是蚺,而不是蟒。
02 如今的蛇类中,最大的是蟒还是蚺?
在如今的蚺科下,体型最大的当属亚马逊森蚺了,它与泰坦巨蟒同样出自南美热带雨林,不过,从体型上看,森蚺是无法与泰坦巨蟒相比的,虽然在网上关于森蚺的体长有着诸多的说法,但是有据可考的森蚺最大体长为7.5米,体重为150公斤,这是由著名的爬虫学家威廉斯·拉玛捕捉后测量的,数据的可信度是非常高的,而其他的诸如15米、甚至是40米都是夸张的卫星数据,没有任何的可信度。
而在如今的蟒科下,最大的蟒有两种缅甸蟒和网纹蟒,其中关于最大的网纹蟒网上最多的说法就是体长超过14米,这条网纹蟒叫“桂花”,但其实这个数据是动物园为了吸引游客造假的数据,因为一些大型的蛇类,它们喜欢盘踞起来,只要看着很大,体长数据就是园方说了算的,之后有人专门测量了桂花,它的体长连7米都不到,体重90多公斤,而有准确测量数据的最大的网纹蟒体长为9.9米,体重未知。
缅甸蟒的体型与网纹蟒不相上下,也是现存最大的蛇类之一,目前已知的有准确测量的最大野生缅甸蟒体长为7米,体重为121公斤,而人工圈养下最大的缅甸蟒来自于美国伊利诺伊州蛇类野生动物园,它以8.2米的体长以及183公斤的体重成为了世界上已知最大的圈养蛇类。
因此,在现存的蟒科和蚺科中,最大的蛇并不是蚺,而是蟒,而且最大的缅甸蟒和网纹蟒都要比最大的森蚺大,所以说,蟒大成蚺也是不科学的。
写在最后“大蛇成蟒、大蟒成蚺、大蚺成蛟、大蛟成龙”的说法是没有科学依据的,而且即便是存在的物种蛇、蟒、蚺,它们之间也不是体型变大后就能成为另一种动物,它们都是蛇目下的演化支,尤其是蟒和蚺,它们在演化上属于姊妹群,不存在谁演化出了谁,而是平行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