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股价破发,为什么2018年互联网公司扎堆上市
海底捞股价破发,为什么2018年互联网公司扎堆上市?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消费不断升级,一些小巨头互联网公司得到快速发展,很快就壮大成了巨头公司。
这些公司大多数都是在2008年到2012年成立,其实早就应该上市的,但是前期遇到了一波二级市场的较大波动,然后对VIE结构的分拆问题,纠结到了现在。如今,到了2018年,这些公司已经达到了成熟的状态,上市是不能在等了。
各巨头公司发展基本“养熟”
美团,近些年在战略上已经逐渐打开了全平台覆盖型公司,为了实现自己的千亿美金梦想,美团何必再等?
今日头条,估计过去几年来,最被大家看走眼的就是今日头条了,当然,现在头条仍然在被业界看走眼,很多人担心的是头条会不会被腾讯遏制,但其实我觉得头条接下来真正的对手是百度!
滴滴,滴滴不用说大家都知道,滴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覆盖性的,遍及了国内的大小城市。而且,滴滴野心还是很足的,很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家与腾讯、阿里可以比肩的平台,滴滴的野望应该是万亿美金。
互联网发展需要资金的支持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少不了资金的支持,自从2017年,我国的互联网企业就已经掀起了密集上市的小高潮。众多企业扎堆海外上市。寺库网、趣店、拍拍贷、和信贷、爱奇艺、搜狗、小米、京东物流等公司或已成功挂牌,或酝酿提交IPO上市申请。企业上市可以能够给互联网企业带来更好的融资,只有这样,公司才能得到更稳定的发展。
综上所述,2018年众巨头企业扎堆上市并不为奇,这不仅是互联网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凸显中国互联网企业蓬勃发展势头正旺。
你好,商函杂并论,以客观视角解读商业的伪ceo
张勇股份为什么还那么高?
嗯,海底捞股价又创新高了,跟股价一起创新高的还有海底捞的市值达到1800多亿港元,以及身价直逼王健林的张勇夫妇。
说估值高的也罢,说海底捞不值这个市值也罢,但事实就是事实,市场确实给了海底捞这1800亿港元的市值,这是无可非议的!
对于很多深入用户消费习惯的企业登录资本市场,人们总免不了有各种各样的争议,最近两年登录港股不仅仅有海底捞,还有小米、美团、美图等。
只是这几家公司中,只有海底捞的股价是一直向上的。不管怎么样,对于买了这几家公司股票的股东来说,海底捞的回报是最高的了。
也许,有人又要反驳,说海底捞是餐饮企业,怎么能跟小米、美团、美图这几家互联网企业比呢?
的确是无法简单的通过股价来对比这几家公司,说谁好谁不好,但需要明确一点是海底捞所处的行业的“吃”这个行业,它的需求要远大于手机、互联网额需求。
海底捞确实已被高估是的,笔者认为,当前海底捞的股价已经被高估,但高股不代表股价就不涨了,甚至应该下跌了。
对此有何不理解的可以参照A股股价上涨的逻辑。
那么为什么说海底捞股价已经高估呢?对比一下,从行业,从已经上市的公司中,经营业务、经营模式与海底捞最接近的就是呷哺呷哺了,简单来对比一下。
主要看它们的这几个指标,净资产收益率(ROE)、TTM市盈率、市净率、资产负债率,图中数列数据均为年报数据。
ROE:海底捞 19.09%,呷哺呷哺 20.63%,说明这两家公司赚钱能力差不多。
TTM市盈率:海底捞 83.86倍,呷哺呷哺 21.75倍,对于两家赚钱能力差不多的公司,市场却给了海底捞比呷哺呷哺高4倍的市盈率,这是高估的第一个理由。
市净率:海底捞 17.22倍,呷哺呷哺 4.49倍,从净资产的角度看,海底捞同样比呷哺呷哺贵4倍多,这是高估的第二个理由。
资产负债率:海底捞 45.69%,呷哺呷哺31.10%,海底捞的负债要比呷哺呷哺更高,但是海底捞的净资产收益率却比呷哺呷哺低,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海底捞整体的赚钱能力其实是低于呷哺呷哺的。
那么海底捞、呷哺呷哺这两家公司到底海底捞被高估了,还是呷哺呷哺被低估了?
如果说当前海底捞的最高股价对应的是83.86倍的市盈率,而呷哺呷哺最高股价时对应的市盈率才37.33倍,显然是海底捞被高估了!
市场为何给它超高的溢价?还是那句老话,股票市场短期是个投票机,长期是个称重机。
因为呷哺呷哺比海底捞上市更早,股价走势更完整,或许可以从呷哺呷哺的走势中,看到未来海底捞估值回归的过程。
呷哺呷哺股价从2016年初的不到2港元,一路涨到2018年7月的最高点17.94港元,涨幅达到7倍多。而伴随股价高涨的过程,是呷哺呷哺利润的持续增长。
现在海底捞也同样表现出了持续增长的盈利能力,而且增速好像还远远大于呷哺呷哺。
笔者猜测,这或许是海底捞能够持续被高估的原因,有呷哺呷哺这个活生生的例子摆在那,几乎已经是人人都能看得见的了。
想想,这个时候二级市场的投资者是不是都想买入,然后等着股价上升呢?
换一个角度说,一个股票较高的市盈率,其实就已经说明了投资者对它的追捧热情,一般我们把它叫做热门股。
而所谓的“热门股”能不能持续热下去了,那就要看公司是否能够持续保持高速的盈利增长了。
如果大家不太能接受较高的市盈率的话,再给大家说一个思科的故事:
思科股票在1997年的时候,已经连续涨了很多了,市盈率达到200倍,而在此之后,一直到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之前,思科股价涨了10倍以上。
讲思科的故事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就是想告诉大家,较高的市盈率或许代表股票价值被高估了,而股价高估绝对不代表股价就见顶了,不涨了!
最后,如果您认同笔者的观点,请加关注并点赞。谢谢您们的支持!可转债值得申购吗?
1.可转债是什么
"可转债”是可转换公司债券的简称,是指持有者可以在特定时间、按照约定条件转换为普通股票的特殊公司债券,兼具债券和股票的特性。对于转债债性而言,债券持有者可以选择持有到期,届时可以获得每期利息和到期本金,但相对于一般公司债券而言,转债的票面利息相对较低。对于转债股性,转债持有者也可以等到正股表现较好,股价高于转股价时,进入转股期后将转债转换为股票,获取正股上涨的红利。或者转债价格本身已经能产生较高的收益,转债持有者可以在转债流通市场上进行变现,实现收益的兑现。
2.对于投资者的优势面对可转债投资,相比于公司债而言,债券投资者可以借道投资可转债间接参与股票投资,博取超额收益,一旦股价上涨,投资者转股后可以享受股价上涨的收益。相对于增发和配股而言,股票投资者可以借助转债交易的T+0规则以及没有涨跌幅限制,放大股票投资的收益。同时,可转债本身具有债底特征,一旦公司股价不行,股票投资者可以选择持有至到期,获取稳定的收益,风险相对可控。
3.怎么看转债的各项指标?转债投资的分析指标主要是供投资者对转债估值水平判断,研究可转债的指标数目较多,主要是根据可转债价格、转股价值与纯债价值进行组合计算,得到一些可供分析的指标数据。
可转债股性分析指标
1.转股价值又称为转债平价,是指当前时点每100元转债转换成股票时的价值,具体计算如下:转股价值=100×当前正股价格/当前转债转股价格,当正股价格高于转债转股价格时,转股价值高于100,若正股价格低于转债转股价值时,转股价值低于100。
2.转股溢价率转股溢价率是指转债当前市场价格高于转债的转股价值(转债平价),具体计算如下:转股溢价率=转债价格/转股价值-1当转股溢价率越低时,转债的股性相对越强,反映在转债价格和转股价值二者水平相当,此时转股或继续持有转债对投资者无异,转债的价格波动幅度也相对正股的价格波动幅度较为相似,如东财转2在2019年3月至2019年5月,转债转股溢价率处于低位,转债价格和转股价值相当,转债股性较强,此时转债受股价影响较大。
东财2转债
当转股溢价率越高时,此时转债价格远高于正股价格,转债继续上行的空间有限,下跌空间相对较大,而正股的上涨空间较大,下跌空间相对转债较小。往往由于转债是跟踪正股走势,转股溢价率的突然扩大,一般是正股下跌速度太快,导致转股价值大幅缩水,而转债价格反应节奏稍慢,从而被动拉大了转股溢价率。如东财转2在2018年8月至2018年9月时,东方财富的股价下跌导致转债转股价值下降,转债价格受正股影响也跟随下降,但由于转债价格下跌节奏较正股慢,从而转股溢价率被动拉大。但如果正股价格继续上行的速度快于转债价格上行速度或者正股上行转债下行,转债的转股溢价率将会被动压缩。
4.转债的价值1.纯债价值
转债纯债价值又称为转债底价,纯债价值计算是根据转债本身的债券属性进行计算的,将转债各期的现金流,根据同期限,相同评级的企业债券到期收益率进行贴现计算每期现金流的现值,计算所得的贴现值之和即为当前时点转债的纯债价值,此时不考虑转债提前赎回、回售或转股等。
纯债溢价率是指转债市场价格高于纯债价值的比例,具体计算如下:纯债溢价率=转债价格/纯债价值-1纯债溢价率越低时,转债价格和纯债价值相当,转债的债性越强,债底对转债的保护越大,对于投资者持有转债而言,承受转债下跌的空间相对有限,投资风险相对较小。纯债溢价率越大时,转债的债性越弱,债底对转债的保护也相对较弱,转债的投资价值受到正股的影响较大
2.期权价值
转债股性相当于股票的看涨期权,期权的价值通过转债的隐含波动率是在BS模型对转债期权部分计算的一个参数指标,与一般的期权倒推隐含波动率的方式相同,转债的隐含波动率则是通过拟合方法得到的,使用BS模型,拟合转债的理论价格和实际转债市场价格,倒推出期权部分的波动率参数,该参数则是转债的隐含波动率。
5.可转债总结对于转债而言,兼具股票和债劵双重属性,债劵属性给与转债一定保护。股票属性相当于该股票的看涨期权,对于申购可转债时转债的价格会涨幅有多大,这就要看转债上市日相对于股票的溢价有多大。一般而言新上市转债相对于转债对应的股价溢价率在10-20%算是想对比较合理,当然如果碰到热门题材可能还会有更高的溢价。如果转债申购时已经相对于其股价溢价40以上,那么申购这只转债可能真的赚不了多少钱。
欢迎关注【财经基本面】头条号,这里会持续给大家更新好文,欢迎大家评论转发收藏点赞,谢谢!
对于好不容易中签的人来说会有哪些影响?
蚂蚁集团11月6日启动退款程序,对于好不容易中签的人来说会有哪些影响?
其实这个对于中签的人来说没有损失,并没有造成太大的影响,只不过是说有点心里酸酸的,毕竟那个有点像煮熟的鸭子都飞了,心里可能有点点不好受而已。
蚂蚁的退市其实未尝不是好事,我们都知道蚂蚁其实隐藏了巨大的风险,在监管层看来,蚂蚁的花呗借呗居然用本金30亿干了3000亿的借贷,这些钱都是谁的?很显然是来自于银行或者其它的金融机构。意思是什么呢?就是蚂蚁没有承担太大风险拿到了大部分利润,而承担风险的可能是传统银行或别的金融机构,表面上看蚂蚁披着科技的外衣,被风险投资机构严重抬升高估值,其实是隐含了巨大的风险的,一旦蚂蚁的借贷出现逾期的风险有可能出现坏账快速增多,形成资金连锁反应。
如果出现大的风险,那未来蚂蚁通过高估值上市融资最后还是众多散户埋单,就像多年前的中国石油一样的道理,当年中国石油也是被这些机构极力吹捧,说是最赚钱的上市公司,现在逻辑一样的,说蚂蚁是科技技术,大数据最牛的科技公司,但是说到底蚂蚁不过是通过数据就完成了借贷,而且是高杠杆的借贷并且钱还不是自己的。
其实蚂蚁暂缓上市对于中签的投资者或者众多散户而言可能是好事,虽然根据之前新股一般有可能获得50%到几倍的涨幅,也就是说有可能中签的人会损失3到十几万的,这个是假设,尽管监管层约谈了马云估计有一定影响但如果能够顺利上市赚钱应该是没什么问题的,现在不能上市了,中签的客户也只能是默默的接受了。
当然对于战略投资者来说可能就不太好了,延缓了他们未来变现的时间,时间成本上升。
就量化程哥名下的客户有几个中签的,他们收到我给他们发的信息基本上是接受的。下面是其中一个客户中签告知暂缓上市的对话。
确实中签的客户只能是接受这个结果,钱退回来也没有造成大的损失。
对于A股而言量化程哥觉得是好事,对于A股暂时减缓了抽血的压力,后面对A股走好具有一定的作用。
如果未来蚂蚁要上市,估计要重新估值了,没想到上市前蚂蚁还叫嚣着提高估值,现在暂缓上市,从新提交上市的话估值估计要调整,毕竟投资者经过重新认识蚂蚁会变得谨慎很多。这样反而对于众多中小投资者而言是福不是祸。
量化分析,挖掘牛股,让利润奔跑!
关注量化程哥说投资,欢迎转发,讨论,感谢你的评论点赞和支持!
量化程哥声明:所有以上内容为量化程哥编辑整理,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依照此报告观点进行投资产生的盈亏,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阿里云帮餐饮业上线了哪些黑科技?
我怎么觉得没什么大的作用呢?虽然说这个软件看起来很新颖。但也仅仅是看起来,说什么能够玩游戏,能够选菜,这算是表面工作。在手机上什么游戏不能玩,菜选了也不会立马就上。这样看的话,感觉没什么用啊,不过对海底捞的宣传有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