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最新消息新闻,中微3纳米刻蚀机问世
半导体最新消息新闻,中微3纳米刻蚀机问世?
你说的这个问题,原出处是哪里来的呢?我在网上已经找不到了呢?这是不是说,这又是一篇“蒙事儿”的鸡血文呢?
有条件的话,你可以去找找“中微公司招股说明书”来看一看,顿时就可以终结这个谎言了。
光刻机和刻蚀机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东西,比如ASML的EUV共科技要上亿美元才能买到,刻蚀机的价格却最高几百万美元。所以,从价格上就知道了,刻蚀机的技术难度好像和光刻机还是有差距,因此在这个领域,中国还是比较容易突破,但也就是刚刚突破而已。
到目前为止,美国泛林半导体、应用材料以及日本的东京电子这三家顶尖的蚀刻机公司占据了94%的市场。所以,中微的蚀刻机远没有占据市场主流。也就是说,这个世界上技术与中微相同水平的蚀刻机公司,至少还有三家,而且占据了94%的市场份额。那么,中微是不是还有大幅提高的可能?
尤其,IC Insights的数据显示,至2020年,国产蚀刻设备的国产化率刚刚突破20%。也就是说中微在国内的芯片生产也不是主流。中微先完成国产化替代,别让外国设备在蚀刻领域还占上风好不好。
所以,看这种科技新闻,就不要相信那些吹的特别离奇的“鸡血文”。要看,就看证券公司的行业报告,要么就看相关公司的年报等等。一切用数据说话,一看数据就变成了墙上的大饼,还没揭下来,顿时就觉得没意思了。
银河为代表的芯片基金怎么了?
诺安某家基金净值走势有点类似于过山车走势,在于重仓芯片半导体,出现一荣俱荣一枯俱枯的走势,缺少有效的净值回撤对冲。实际上这种投资风格与机构抱团大消费并没有多少的区别。
这是诺安基金前十大重仓股,都是芯片半导体,去年下半年以来,机构抱团的大消费强势崛起,21年更是机构抱团股出现逼空走势,科技股和券商成为下跌的中坚力量,芯片股走势不尽如人意,诺安成长净值也是出现下滑的。
春节期间,白宫新闻秘书普萨基回应称,拜登政府正在努力解决全球芯片短缺问题,将努力寻找出芯片供应链中的潜在障碍,并与企业和贸易伙伴合作,共同讨论解决办法。拜登也将签署稳健,寻求解决芯片短缺问题,美国芯片大涨,台积电涨近4.1%,。美国股市半导体板块涨幅突出,英伟达、英特尔股价涨幅都超过3%。艾马克技术(AMKR)收涨逾22.0%。
春节复牌以后,国内股市芯片股应该也有会有所反应,但走势究竟如何演变,要看机构抱团股走势,如果机构依然强势逼空,妄图抢夺资金,逼迫市场资金高位接盘,并刻意打压非抱团股,芯片股走势会有很多的反复。
作为重仓芯片半导体的诺安基金净值也会有一些波动。现在市场最大问题是机构抱团疯炒新能源和白酒股,资金强拉股价,卖方机构拼命为机构卖力助威。
如何看待华为CEO余承东表示「我如果早些年搞半导体制造?
先说结论,就算华为搞半导体制造,大概率还是会被美方限制住。搞半导体制造,跟半导体芯片设计完全就是两个层面的发展路线。就算华为公司在早期发展芯片制造行业,到现在也未必就能打破欧美国家的垄断。
首先来说,华为的麒麟芯片技术含量并不算高。跟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龙芯相比,华为的麒麟就有些不够看了。
华为的麒麟芯片就是先购买arm的公版架构以及ip使用权,然后交给海思半导体公司进行自主设计,接着交给台积电等代工厂商进行生产制造,最后就是集成到手机里面面向消费者发售。
从底层架构的开发,到后来的设计优化,再到封装测试。华为公司只能参与到设计上面来,对于架构的开发以及芯片的封装测试,华为并没有相应的技术进行对接。
搞芯片设计,华为都只能参与到设计这一环节上面。如果华为要是在发展芯片制造,那么大概率也是只能参与到某一环节的工作上面。
对于半导体制造来说,必须要满足两个重要点:1、有一个技术大牛进行牵头,组建团队进行技术发展。
2、跟全球产业链达成合作关系,并且逐步发展自家的国产化产业链。
我先给大家说一下第一点,如果了解过半导体制造行业的人,都会知道梁孟松这个人。
梁孟松来自于我国的台湾省,师从半导体晶圆加工技术之父胡正明,毕业之后进入AMD工作。在AMD工作的这几年里,梁孟松开创了大批量的半导体技术专利,不夸张地说,梁孟松在半导体制造行业里面,属于是顶级的科学家。
后来梁孟松在AMD离职,加入了台积电,成为了台积电的首席科学家。梁孟松带领着台积电,一路高歌猛进。在2007年至2008年前后,梁孟松先后研发了45nm以及40nm的制程工艺,直接让台积电领跑世界芯片制造。
后来梁孟松跟台积电的高管产生不愉快,辞去了在台积电的职位。
在梁孟松辞职之后,三星直接派出私人飞机接梁孟松到总部进行合作洽谈。但是当时梁孟松跟台积电还有合约没有解除,暂时不能入职其他公司。所以,梁孟松就通过他妻子的关系,留在韩国大学教书。
明面上是教书,可是背地里,梁孟松的学生都是三星半导体公司里面的技术人员以及高管。在2011年,台积电的合约到期,梁孟松直接对外宣布加入三星半导体。
三星对于梁孟松这个人非常看重,不但把他的工资调整到当年台积电工资的3倍,甚至还把三星半导体的整个产业链全部交给他负责。可以这么说,梁孟松在当年三星半导体的地位,仅次于李家负责人。
梁孟松加入三星之后,直接叫停了三星当时准备发展的20nm工艺,直接带着三星发展14nm的制程工艺。经过3年的发展,三星14nm的制程工艺正式进行量产商用,而且良品率极高。当时的台积电,就连16nm的工艺都还没有达到。
三星制造工艺的崛起,直接抢走了苹果仿生芯片以及骁龙芯片的大部分订单,只给台积电留下了20%的订单数量。在当时的国际层面,三星算是全球最顶级的芯片制造厂商。
后来台积电以技术专利为借口,把三星半导体跟梁孟松一并告上了国际法庭。最后台积电胜诉,梁孟松被逼出了三星。
在梁孟松离开三星之后,我国的中芯国际对他抛出了橄榄枝。梁孟松再三思索,最终选择加入中芯国际。
在加入中芯国际之后,梁孟松又一次再现了当时三星的发展速度。当时世界主流的制程工艺是10nm,而中芯国际还只是停留在28nm,并且良品率很低。
梁孟松带领着团队,直接发展14nm的工艺节点。经过2年的发展,中芯国际的14nm工艺进行量产测试,并且良品率达到了95%以上。在28nm等老旧的工艺上面,梁孟松也逐渐开始进行去美化的技术发展。
后来美方限制中芯国际,停止了7nm等先进制程工艺的材料和设备供应,中芯国际也因此暂缓了7nm的技术发展,14nm工艺去美化的发展,也受到很大影响。
这时候,就来到了我刚才提到的第二点。
在全球产业链的大环境下,没有任何一个厂商可以实现半导体的自研自产。哪怕是三星这种产业链的霸主,在制造设备上面,依然需要跟美方企业进行合作。如果想要脱离欧美国家的技术产品垄断,那么就必须要发展国产化技术设备。
中芯国际本来是最有可能达到这个层面的企业,但是美方的制裁,直接把这个可能性给暂时掐断了。
就算华为在早期发展制造领域,材料以及技术设备依然是需要依赖欧美国家。至于梁孟松这种行业大牛,前有台积电、后有三星,华为想要从中把他挖过来,可能性很小了。
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出征太空?
他们是带了手机进入到空间站的,而且不仅带了手机还带了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和地面上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并没有什么区别。
我们可以从央视的新闻报道和直播视频里都可以看到,之前的神舟十二号飞船的三位宇航员就带了手机,而且是人手一部,这次神舟十三号飞船的三位宇航员当然也不例外。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宇航员手里拿的的手机
宇航员向我们展示的手机画面
宇航员们带手机是用来干什么呢?其实他们使用的手机和我们平常使用的手机都是一样的,用途也一样,可以用来正常接打电话和上网,还可以和地面进行网络视频。除了和地面工作人员沟通工作外,也可以在闲暇的时间和家人打电话和视频聊天,非常的方便。同时,也可以利用手机播放视频和音乐,进行娱乐活动,放松心情,为枯燥的太空生活增添一分乐趣。
而且,宇航员还可以利用手机进行扫码,没错,空间站里也是可以扫码的。因为货运飞船带的货品和包裹实在是太多了,达到5吨多的货品,200多个的包裹。为了方便宇航员们能快速准确地找到想要的包裹,可以利用手机进行扫码知道包裹所在的位置,以及包裹的具体信息等,既快捷又精确,可以节省宇航员宝贵的时间。另外,宇航员可以利用手机上的app来控制空间站的灯光照明,实现空间站的智能化。
那么,空间站里手机的信号从哪里来呢?使用手机离不开网络,空间站里的网络和地面的网络基本都一样,数据传输速率和地面几乎没有区别。航天员一进到空间站就陆续安装各种设施设备,这其中就有WiFi,连接上空间站里的WiFi,宇航员们就可以使用手机开展正常的工作了。空间站里的WiFi信号又是哪里来的呢,其实主要是来自同样是在太空里的中继卫星,通过它就可以和地面实现不间断的通信了。
所以,宇航员们是可以带手机进入到空间站里的,而且和地面的没有什么区别,手机也给他们带来了许多的帮助和便利,可以说是宇航员在空间站工作和生活的一个好帮手了。
如何评价阿里全资收购大陆唯一的自主嵌入式芯片公司中天微这件事?
观点:
马云的确实未雨绸缪,早在2015年就和杭州中天微开始合作,2016年成为最大股东,2017年再投资5亿,2018年4月中兴被禁事件后,芯片问题凸现严重,如今阿里全额收购,准备动用庞大资金和高科技进军芯片行业。
分析中国的芯片市场很大,2016年中国进口芯片金额高达2300亿美元,排名第一,为什么不愿意自己研发?
主要是从短期商业角度看不划算,直接买买买,效应更高。
原因是烧钱、技术要求很高,第一提炼高纯度二氧化硅,做成比纸还薄的晶圆;第二,在晶圆上用激光刻出数十亿条线路,铺满几亿个二极管和三极管;第三,把每片晶圆切割封装好——目前指甲盖大小的芯片里能集成150亿个晶体管。确实,我们企业初期为了高速发展,不惜代价购买使用权、专利权,但有些时候,对方不卖,有再多的钱也没用,总会发生不可抗拒因素,为了不受制于他人,必须自主研发。从中兴被禁事件中,作为一家成立33年的通讯公司,多次被美国限制、巨额罚款,却没有花精力在自己短板上,以至于被掐住死穴。
芯片市场很大,阿里的中天微一旦研发出高速光芯片和电芯片,会更加完善生态链 ,整体实力也随之大增,其他IT公司看到人工智能、新零售、区块链,阿里看的更远:量子计算、机器学习、基础算法、网络安全、视觉计算、自然语言处理、下一代人机交互、芯片技术、传感器技术、嵌入式系统等。
总结在贸易战期间,因为芯片的问题,确实让大家觉得和米国差距太大,但现在,我们知道还有部分公司,在研发的路上勇敢前进,芯片研发难度大,但不能因为它难,就停止研发,自己研发起步可能慢些,但走的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