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481006,为什么感觉我家的钱却越花越多
基金481006,为什么感觉我家的钱却越花越多?
一切向钱看,一切为了钱,追求最大利益化,处处充满铜臭味的社会是没纯净的地方。学校不但不能置身于外,还是挣钱的好地方。
现在很多年轻人不愿结婚,结了婚的也不愿生孩子,造成人口出生率下降而跌破警界线。教育费用大,叫人望而生畏,成为压在普通老百姓身上的三座大山的其中一座,也是造成人们不敢结婚不敢生孩的其中一个原因。
义务教育只是不收学费,杂费,课本费。而校服费,早中餐费,辅教费,住宿费,活动费,辅导费,午托晚托费等。这些要收的费用比不收的费用大得多,就形成了义务教育不是真正的义务,名为义务教育,实则家长要负出一大笔钱。这样,就是感觉钱要越交越多。
义务教育阶段,应尽量减轻家长负担。比如校服费,可以完全不用收,家长有衣服给孩子穿就行了,为啥硬性规定要购买学校釆购的服装(包括午休的棉被)呢?就是不说人们都白明,学校为了赚钱。一套校服如家长自己购买几十元钱就行了,学校要收百几十元,是家长自己买的一倍多。同时校与校收费也不同,有的一百多元,有的近二百元。如果是不同质量,不同厂,不同型号也就不说。同一样的质量,同一个厂,同一个型号,各个学校收费不同,就引起人们的不满,但没有办法在了这所学校读书,就要收这个费用。
学生的早中餐费,也没有收的必要。家长让学生在家吃了早餐再上学,中午回家吃,家长可少出一大笔钱。但学校规定,学生一律在学校吃早中餐,家在校门口不远的地方也不行。人们都明白学校的规定是为了钱。家长愿交也应尽量使宜,减轻家长负担。现在学校的食堂都是搞承包,老板交了承包费还要赚利润。一个一二年级的孩子有多大,每天十几元餐费,这么小的孩子能吃多少?不少孩子在家吃饭要家长逼着哄着喂着才吃一点点。在学校没人逼没人哄更没人喂,这些孩子会主动吃多少?这样就肥了老板,学校也收到好处。这些钱让家长掏,家长的负担怎么不重?家长的感觉怎么会不越来越多?
为什么后世的人都能记住他?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年3月21日~1750年7月28日),巴洛克时期的德国作曲家,杰出的管风琴、小提琴、大键琴演奏家,世人普遍认为其是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并尊称他为“西方近代音乐之父”,他也是西方文化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巴赫出生于德国中部图林根州小城艾森纳赫的一个音乐世家,在有生之年是一位著名的宫廷乐长,在德国莱比锡圣多马教堂度过了最后27年的光阴。
巴赫把西欧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融为一体,集意大利、法国和德国传统音乐中的精华,曲尽其妙,珠联璧合,天衣无缝。
巴赫自己在一生中并未享有盛名,而且在死后五十年中就已被世人遗忘。但是在近一个半世纪中他的名气却在不断地增长,一般认为他是西方音乐史中最伟大的两三位作曲家之一,而且有些人认为他是其中最伟大的作曲家。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于1685年3月21日出生在德国中部杜林根森林的爱森纳赫。爱森纳赫依山势而建,地势高低起伏不平,由青石板铺路,是德国中部一个富有童话气息小山城。这个地方拥有着很深的音乐渊源,中世纪时,游吟诗人和宫廷乐手都在爱森纳赫进行表演和比赛,可以说它是德国音乐的发源地。虽然这只是一个小城镇,可其中的市民们却酷爱音乐——据说该市古代的城门上刻着“音乐常在我们的市镇中照耀”的字样。中世纪的吟歌者经常手执竖琴,在这里吟唱诗歌并举行歌唱比赛,瓦格纳曾据此创作了著名歌剧《唐·豪塞》。而十六世纪的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也在此将《圣经》译成德语。巴赫家族是地道的音乐世家,他的家庭早在他来世前许多年就已经在音乐界赫赫有名了。
他父亲是一位优秀的小提琴手,祖父的兄弟中有两位是具有天赋的作曲家,叔伯兄弟姐妹中有几位是颇受尊敬的音乐家。对于具有极高音乐天赋的小巴赫来说,在这样的家庭成长原是十分幸运的,然而命运之神却偏要找些麻烦:他9岁丧母,10岁丧父,只得靠大哥继续抚养。大哥教给了他很多宝贵的知识[1] 。但家里存放着大量音乐资料,兄长却不允许他翻阅学习,因为乐谱很珍贵,抄写的纸张也价格不菲[2] 。巴赫只得趁哥哥离家外出与深夜熟睡之际,在月光下偷偷地把心爱的曲谱一笔一划地抄下来,历时长达半年之久,因而大大损坏了他的视力,他的晚年在双目失明中痛苦地度过,直至去世。
离家闯荡
巴赫十五岁时只身离家,走上了独立生活的道路。他靠美妙的歌喉与出色的古钢琴、小提琴、管风琴的演奏技艺,被吕奈堡圣·米歇尔教堂附设的唱诗班录取,同时进入神学校学习。这里的图书馆藏有丰富的古典音乐作品,巴赫在其中全力汲取、融合着欧洲各种流派的艺术成就,开阔了自己的音乐视野。为了练琴,他常常彻夜不眠,通宵达旦。每逢假日,他都要步行数十里去汉堡聆听名家的演奏。
就业成名
1702年他从圣·米歇尔毕业,翌年在一家室内乐队当一名小提琴手,随后的二十年中他干过许多行当。巴赫在生前主要是以一位卓越的风琴家而闻名,虽然他还是一位作曲家、教师以及乐队指挥。1723年,巴赫三十八岁时,开始在莱比锡的圣·托马斯教堂任歌咏班领唱,他在余生的二十七年中一直担任此角。
魏玛时代(1708~1717)
巴赫演奏了其清唱剧《上帝是我的国王,BWV71》,同年辞职去接受一个报酬更为丰厚的职位:任魏玛公爵威廉.恩斯特的宫廷管弦乐师;1714年成为乐长。在威玛巴赫创作了大部分管风琴作品,也首次发现了维瓦尔第的音乐,开始了协奏曲的创作。1717年接受柯登的安哈尔特利奥波德亲王的乐正职位;但其辞职被威廉·恩斯特所阻挠,在免除其义务之前甚至还将他关押在狱中。
巴赫的艺术成就:
巴赫的音乐是多巴罗克时期不同民族和国家音乐艺术的一次伟大的总结。他的音乐不仅建立在德国的民歌,民间器乐和新教众赞歌的基础上,而且法国和意大利的音乐艺术,也成为他音乐创作的重要来源。巴赫在历史上的杰出贡献是将现存的音乐体裁和形式作了最大限度的发展和完善。
复调是巴赫音乐最基本的思维方式。他的作品中的不同的声部既条例清晰,脉络鲜明,有它自己流畅的旋律进行核起伏跌宕,又称为整体结构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常结成严密的音线之网。巴赫的复调音乐,是对西方复调音乐历史的一次伟大的总结和概括。但巴赫的复调音乐又不是单纯的复调音乐,他的复调是基于明确的和声功能的基础之上,所以巴赫达到了音乐织体纵横关系有几和完美的结合。
巴赫又是近代主调音乐的先驱,建立在七个音级基础上的起和弦,成为他表现不同情感内容的主要手段,他与拉莫一道最终确立的近代大,小调和声功能体系,为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的发展铺平了道路。基于此,巴赫被称为“近代音乐之父”。
巴赫的音乐还具有川流不息,连绵不断,无休止的艺术特点,在严谨的结构中,表现出巴罗克时期的热情和想象。巴赫音乐中的激奋,抗争,祈求等情感表现,开创了音乐直接表现人类情感的美学传统。19世纪的浪漫主义音乐精神,是对这种艺术精神的直接继承和发扬。不仅如此,20世纪不同流派的作曲家都直接从巴赫具有严密逻辑思维,高度的理性和结构感的音乐中,得到相应的启发。总之巴赫不仅是巴罗克音乐成就的集大成者,也成为以后不同音乐发展时期的预言者和引路人。巴赫的逝世,标志着巴罗克时期的结束。
柴可夫斯基的音乐主要表现了他作为一个正直的艺术家对祖国的前途,社会的出路及人类命运的悲剧性感受。柴可夫斯基是一个热爱生活,热烈追求美好未来的作曲家,然而他生活年代正是沙皇俄国在政治上腐朽,没落的黑暗专制时期,黑暗的社会现实和俄罗斯人民的悲惨遭遇使他看不到心目中的理想出路,这种无法解决的悲剧性矛盾使他对祖国的命运无比的担忧,这种深刻的忧患意识,始终是他创作的最基本的思想倾向。但柴可夫斯基绝不是一个悲观宿命论者,即使在他最为悲剧性的作品中也贯穿着一种奋力抗争的精神。
在柴可夫斯基的音乐中,融汇着两种文化的特质。一方面他的音乐扎根于俄罗斯音乐文化的土地上,音乐传递者他对十分热爱的土地的深厚情谊。另一方面受到西方音乐的影响,明显的反映出他是位“世界主义者”。
在俄罗斯音乐史上,柴可夫斯基是一位在创作体裁上涉及最为广泛的音乐大师。
20世纪民族音乐与19世纪民族音乐:它们都重视民间音乐素材的运用,从那里汲取滋养,为发扬本国的民族音乐文化作出贡献。因此,在一定意义上,可以把20世纪民族乐派看作是19世纪民族乐派的继续和发展。
①20世纪民族乐派虽然也表现出一定的爱国主义感情,但是,总的来说,他们不如19世纪民族乐派作曲家们那样具有自觉的民族意识和强烈的爱国热情,以及重视从本民族的历史、人民生活、传说和文学著作中选取题材,强调内容的民族性。
②20世纪民族乐派的作曲家们在处理民间音乐素材的原则和方法上,由于有了更可靠的记录方法(通过录音机),对民间音乐的科学研究大为深入,作品可以处理得更接近于民间音乐的原来面貌,甚至有意识地发掘民间音乐中实际存在的所谓“不规则性”。
19世纪作曲家们经常按照传统的专业音乐方式来处理民间音乐,而对这种“不规则性”往往忽视。20世纪民族乐派作曲家们还常常从民间音乐不同于专业音乐的种种特征出发,创造出新的风格、新的体系,其杰出代表是巴托克。
③20世纪民族乐派不仅继承了传统音乐,而且吸收了同时代其他音乐流派的创作经验和成果,采纳了西方现代音乐的创作手法和技巧。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本身就是西方现代音乐的一个组成部分。而19世纪民族乐派则是同浪漫主义音乐结合在一起的,它具有浪漫主义的音乐特征。
作品
巴赫的作品的目录中,使用的BWV,是德文“Bach Werke Verzeichnis”的缩写,意译即“巴赫作品目录”。这个分类体系由沃尔夫冈-史密德(Wolfgang Schmieder)完成于1950年。此分类法依据是体裁,而非作品的创作年代。
颂赞曲,BWV1-BWV224
大型合唱宗教作品,BWV225-BWV249
众赞歌和宗教歌曲,BWV250-BWV524
管风琴音乐,BWV525-BWV748
键盘音乐,BWV772-BWV994
鲁特琴音乐,BWV995-BWV1000
室内乐,BWV1001-40
管弦乐,BWV1041-71
卡农和赋格曲(散),BWV1072-BWV1126
较著名的作品
勃兰登堡协奏曲,BWV1046-BWV1051
小提琴协奏曲,BWV1041-BWV1043
德国组曲,BWV825-BWV830
十二平均律键盘曲集,BWV846-BWV893
B小调弥撒,BWV232
马太受难曲,BWV244
约翰受难曲,BWV245
管弦乐组曲/乐队组曲,BWV1066-BWV1069
哥德堡变奏曲,BWV988
无伴奏大提琴组曲,BWV1007-BWV1012
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与组曲,BWV1001-BWV1006
音乐的奉献,BWV1079
赋格的艺术,BWV1080
G弦上的咏叹调,原为BWV1068管弦乐组曲第三号 Suite No. 3 in D major的第三乐章改编而成
E大调小提琴协奏曲,BWV1042。
10086怎么投诉效果快?
如何投诉10086最有效,最有效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拨打热线转人工服务
很多人对移动工作或业务感到不满时,第一反应是拨打10086热线找客服解决。这种投诉最大的好处在于,可以第一时间找到移动提出诉求。如果好运接待客服责任感十分强,热心解决自然最好不过。但如果碰到那种推卸责任的客服,即便投诉依旧是得不到应有的解决方案。
2、中国移动官网
除了拨打10086进行维权,还可以上移动官网投诉。在移动官网服务中心里,选择投诉与建议选项,便可进入官方投诉渠道。根据官方给出的投诉表格填写相应内容,即可完成内部投诉。进行投诉后,会在48小时内得到答复。
3、省级通信管理局
如果在移动内部投诉,问题仍然无法解决,不妨上升一级部门进行申诉。通信管理局是省级行政区域内通信行业的主管部门,消费者可以找到当地省级通信管理局官网,找到用户申诉栏目,在官网填写相关信息即可。
4、中国消费者协会
中国消费者协会主要维护消费者权益。移动作为通信运营商为消费者提供服务,假设消费者要进行投诉,12315也是会进行受理的。
5、国家工信部、信访局
如若以上渠道诉求仍无法得到解决,国家工信部和信访局便是消费者维权最后的利器。国家工信部是管理所有通信业部门,可以说是通信领域里的核心人物。通过工信部投诉方式有拨打12300电话或者上工信部网站。
但倘若工信部未依法在7个工作日处理回复,最后消费者还可进一步向国家信访局反应,进而得到相应问题解决方法。
梦幻西游各地满经验等级是多少?
场景满经验等级经验(五人组队领双)
东海湾0级414沉船1层2级724沉船2层4级931东海岩洞4级931江南野外6级1138大雁塔1层8级1345大雁塔2层12级1759大雁塔3层16级2173大雁塔4层20级2587大雁塔5层24级3001大雁塔6层28级3415大唐国境11级1656大唐境外20级2587魔王寨32级3829普陀山36级4243盘丝岭38级4450狮驼岭50级5692长寿效外26级3208花果山29级3519海底迷宫一33级3933海底迷宫二35级4140海底迷宫三37级4347海底迷宫四40级4657月宫48级5485地府迷宫二37级4347地府迷宫一40级4657地府迷宫四43级4968地府迷宫三46级5278北俱芦洲54级6106龙窟一层58级6520龙窟二层62级6934龙窟三层68级7567龙窟四层72级7969龙窟五层76级8383龙窟六层80级8797龙窟七层84级9211凤巢一层62级6934凤巢二层66级7348凤巢三层70级7762凤巢四层74级8176凤巢五层78级8590凤巢六层83级9108凤巢七层88级9625无名鬼城96级10453女娲神迹104级11281小西天112级12108小雷音寺121级13104麒麟山93级蓬莱129级比满经验等级少1到5级拿80%经验。比满经验等级少6到10级拿70%经验。比满经验等级少11到15级拿60%经验。比满经验等级少16到20级拿50%经验。比满经验等级多11级以上开始掉经验,多11到15级时拿80%经验。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女政治强人?
1、武周皇帝武则天
武则天(624年-705年12月16日),本名珝,后改名曌(zhào),并州文水(今山西省文水县)人,武周皇帝,唐朝至武周时政治家,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龄最大及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天授元年,武则天宣布改唐为周,自立为帝,定洛阳为都,建立武周。她在位前后,肆杀唐宗室,兴起“酷吏政治”,但她又“明察善断”,重视选拔人才,开创殿试、武举及试官制度,奖励农桑,然晚年逐渐豪奢专断,渐生弊政。2、清咸丰帝孝钦显皇后慈禧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咸丰帝的妃嫔,同治帝的生母。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晚期的实际统治者。1852年入宫,赐号兰贵人(清史稿记载懿贵人),次年晋封懿嫔;1856年生皇长子爱新觉罗·载淳(同治帝),晋封懿妃,次年晋封懿贵妃;1861年咸丰帝驾崩后,与孝贞显皇后两宫并尊,称圣母皇太后,上徽号慈禧;后联合慈安太后(即孝贞)、恭亲王奕訢发动辛酉政变,诛顾命八大臣,夺取政权,形成“二宫垂帘,亲王议政”的格局。清政府暂时进入平静时期,史称同治中兴。1873年两宫太后卷帘归政。3、汉高后吕雉吕雉(公元前241年-公元前180年8月18日),字娥姁(xū),通称吕后,或称汉高后、吕太后等等。吕雉是汉高祖刘邦(前202年—前195年在位)的皇后,高祖死后,被尊为皇太后(前195年—前180年),是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位皇后和皇太后。被司马迁列入记录帝王政事的本纪,后来班固作汉书仍然沿用。吕雉统治期间实行黄老之术与民休息的政策,废除挟书律,下令鼓励民间藏书、献书,恢复旧典。为后来的文景之治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并开启了汉代外戚专权的先河。4、清太宗皇太极孝庄文皇后孝庄文皇后(1613年3月28日-1688年1月27日),博尔济吉特氏,名布木布泰(亦作本布泰,意为“天降贵人”),是历经清初三朝的杰出女性、杰出女政治家。孝庄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贤后,一生培养、辅佐顺治、康熙两代皇帝。自皇太极驾崩后,孝庄努力协调各方关系,最终使她年仅6岁的儿子福临继承皇位,是为顺治帝;顺治帝在位十八年后驾崩,这时孝庄力排众议,辅佐着年幼的康熙皇帝玄烨登上了帝位。5、唐朝宗室女文成公主文成公主(625年—680年11月1日),唐朝宗室女,汉族。文成公主原本是李唐远支宗室女,唐太宗贞观十四年(640年),太宗李世民封李氏为文成公主;贞观十五年(641年)文成公主远嫁吐蕃,成为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王后。唐蕃自此结为姻亲之好,两百年间,凡新赞普即位,必请唐天子“册命”。6、北魏文明皇后冯太后文成文明冯太后(441年—490年10月17日),名不详,汉族,长乐信都(今河北冀州市)人。北魏文成帝拓跋濬的皇后,献文帝拓跋弘的嫡母,孝文帝元宏(拓跋宏)的嫡祖母,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女性政治家、改革家。北魏中期一系列改革的实际主持者,并对孝文帝改革产生重要影响。冯太后出身于北燕皇族长乐冯氏。冯氏是冯朗之女,生于长安。北燕灭亡后,没入太武帝拓跋焘后宫,充为奴婢;正平二年(452年),选为文成帝的贵人;太安二年(456年),册封为皇后;和平六年 (465年),北魏献文帝即位,尊为皇太后。政局动荡,冯太后临朝听政,定策诛杀了权臣乙浑,后依据北魏祖制归政献文帝;延兴六年(476年),献文帝暴崩,时人称冯太后毒杀。7、辽萧太后萧绰萧绰(953年-1009年),小字燕燕,原姓拔里氏,拔里氏被耶律阿保机赐姓萧氏,契丹族,辽朝政治家、军事家和改革家,她摄政期间,辽朝进入了最为鼎盛的辉煌时期。辽景宗继位后,选为贵妃。969年(保宁元年),被册封为皇后。971年(保宁三年),生辽圣宗耶律隆绪,后又生三子三女。982年(乾亨四年),辽景宗崩,辽圣宗继位,尊萧绰为皇太后,摄政。983年(统和元年),圣宗率群臣给萧绰上尊号“承天皇太后”。986年(统和四年),宋太宗认为辽圣宗年幼而母后摄政,大举北伐,以收复石敬瑭献给契丹的燕云十六州。正月,宋军兵分三路,东路攻幽州,中路攻蔚州,西路攻云州朔州,失败,宋太宗下令全线撤退。在撤退途中,辽军俘宋将杨业,后者不降绝食而死。8、秦良玉秦良玉,1574—1648字贞素,四川忠州,今属重庆忠县人,明朝末期战功卓著的民族英雄、女将军、军事家、抗清名将。官至明朝的光禄大夫、忠贞侯、少保、太子太保、太子太傅、四川招讨使、中军都督府左都督、镇东将军、四川总兵、提督、一品诰命夫人。自幼从父习文练武。秦良玉一生戎马40余年,足迹遍及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云贵高原、四川盆地。秦良玉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单独载入正史的巾帼英雄。唯一凭战功封侯的女将军,为数不多的文武双全女子。9、晋惠帝惠贾皇后贾南风贾南风(257年-300年),即惠贾皇后,小名峕(shí),平阳襄陵(今山西襄汾东北)人。她是西晋时期晋惠帝司马衷的皇后,贾充的女儿。貌丑而性妒,因惠帝懦弱而一度专权,是西晋时期“八王之乱”的罪魁祸首,后死于赵王司马伦之手。而随后的八王之乱则引发了历史上著名的五胡乱华。10、上官婉儿上官婉儿(664年—710年7月21日),复姓上官,小字婉儿,又称上官昭容,陕州陕县(今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县)人,祖籍陇西上邽,唐代女官、诗人、皇妃。因祖父上官仪获罪被杀后随母郑氏配入内庭为婢。十四岁时因聪慧善文为武则天重用,掌管宫中制诰多年,有“巾帼宰相”之名。唐中宗时,封为昭容,权势更盛,在政坛、文坛有着显要地位,从此以皇妃的身份掌管内廷与外朝的政令文告。曾建议扩大书馆,增设学士,在此期间主持风雅,代朝廷品评天下诗文,一时词臣多集其门,《全唐诗》收其遗诗三十二首。710年,临淄王李隆基起兵发动唐隆政变,与韦后同时被杀。谁说女子不如男,巾帼亦能胜须眉。#政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