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发内需增长,工商银行有哪个基金比较好的

2023-10-05 05:20:03 68阅读

广发内需增长,工商银行有哪个基金比较好的?

股票型的华夏优势增长基金近一年收益率为40%左右。排名股票型基金的第一。

股票型的鹏华价值今年在许多基金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时,还有6%以上的收益,排名股票型基金的第2名。

广发内需增长,工商银行有哪个基金比较好的

混合型的广发内需增长近6个月收益高达9.33%,是排名前5名的混合型基金

你买的收益最好的基金是什么?

从目前来看,我持有的基金中收益最好的,一只是葛兰的中欧医疗健康,一只是张坤的易方达蓝筹。

我估计有一多半人,都得有这两只基金吧。毕竟从一开始选中这两只的原因,其实很简单,这两只基金都高居某基金平台的人气榜前三位,同时还都被标识上金选基金。

要知道,基金投资可是实打实的钱投下去的,大家可是用真金白银在为这两只基金打call,说服力肯定是很强的。而这两只基金也用实际战绩说明了真正的实力。

仔细分析了一下,我认为分析一只基金能否跑赢大势,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

1、这只基金所处的基金公司是否是一家靠谱、规模较大的基金公司

目前上市的基金总数已超万只,分属于不同的基金公司,其中有如天弘、易方达、中欧这样的巨无霸,也有一些名不见经传,旗下只有数只基金的小公司。

越大的公司,背靠的资源就越强,知名度就越高。知名度高的好处可想而知,就是你发行一些新基金的时候,很多人会投,这样基金的规模就大,管理费就高,那么基金公司运作的基础就很好,比如需要的一些管理、硬件和软件、基础分析人员配备等等。而小公司显然就会这么幸运,甚至于很多小事都要基金经理亲力亲为,这显然会让基金经理的精力分散。

2、这只基金是否有一位靠谱有经验的基金经理

当然,并非说投资年限长,就一定会是好的基金经理。由于资本市场变幻莫测,行业变化也越来越快,现在的市场与十年前的市场,也许就完全不同,不能单纯用原来的经验来套到现在。

但一个好的基金经理,一定得具备这几个条件:

A、有自己独特的投资理念,并言行合一

很多人都在吐槽蔡嵩松,认为他的基金起伏大,行业单一。但我却不这么认为,他能够把自己对半导体的狂热付诸于行动,且一以贯之地坚持,本身就值得尊敬。再比如张坤,他推崇价值投资,所以他坚持投资茅台和腾讯,而他的成功,都是他在前几年就开始实践的成果。

B、有深厚的专业功底

比如说葛兰,本身就是医学工程专业的博士出身,自然对医药健康类有着专业的认知。有句话说的很别好,人永远无法赚到认知以为的钱。而对于一些科技类、医药类的基金,专业背景我认为是至关重要的。这类行业基金的基金经理,如果非这个专业出身,我认为其未来前景,都得打一个问号。

C、穿越过牛熊,知进退

基金有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就是最大回撤。这是基金经理控盘能力的体现,也是基金经理对大市预判能力的体现。比如曲扬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是他在熊市时的敢于空仓。越是有过牛市和熊市经验的基金经理,越能够体会到熊市的氛围,越能够控制风险。毕竟,投资的真谛并不是赚多少钱,而是保住本金!

D、一直在学习,不断在调整

很多基金经理的风格是固化的,他们有自己的认知局限,他们只做自己熟悉的东西。但还有些基金经理,他们会不断学习,一直在尝试。比如葛兰,她不仅做医药健康类的基金,也在尝试一些科技类的基金,不管成绩如何,这也是一种学习的过程。

比如说广发高端制造这只基金,它的投资标的往往会出现大幅调整,行业切换节奏很快,而且令人称奇的是它的业绩还很不错!这说明他的基金经理视野很开阔,学习能力很强!

3、基金是否选对方向

基金是否选对赛道,这是一个方向性的问题。有句话说的好,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我自己认为,能改变世界的有两个东西,其一是生物医药,其二是人工智能,这是两个长期的东西。比如说生物医药,所关联的是人的健康,其中包括了医疗,制药,养老产业、美容等等方面;而人工智能,其实也在逐步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是科技发展的必然方向,未来会对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

那除此之外,我们更应该关注一些时间纬度更小一些的行业,比如我看好的三大行业,健康产业、大消费和新能源,这三个赛道,不仅仅在2020年有所表现,还会在2021甚至是更久远的五年十年中大放异彩。

我们都知道2020年新能源和白酒风光无限,到了2021年,新能源在碳中和的目标下,还会有很好的表现,这是非常确定的事情。而白酒代表的是消费行业,消费与人密切相关,特别是与人的嘴巴相关的,都不会差。

医药就更不用说了,人的生活水平提升,就越来越会关注自己的健康,这是更加长远更加持久的机会,说伴随一生都不为过。

所以,只要在这几个赛道上的基金,方向大致都不会错。所以有人问葛兰小姐姐的基金可以定投吗,我会告诉他,无脑投,随时投,当然,你得做好长期持有的准备,三五年后看,必然回报可观。

4、基金的投资时机

经常看基金的评论区,很多投资者会说,这只基金一直涨,不给机会。而当牛年抱团股下挫的时候,很多基金都回调了20%甚至于30%,面对这一情况,你是否恐惧了,是否还敢于进入呢?

机会给你了,你如果不把握,也是没有用的。反而是在基金一直上升的时候,你还进入,那个时候是不是风险大于机会呢?

同时,基金也要学会止盈,并不能一味只入不出,傻傻持有,而错过了波段的机会。

所以,在经历了随便选只基金都大概率赚钱的2020年,在2021年,你需要降低基金的收益预期,同时,你自己得形成一个基金的投资理念,学会分析数据,根据上面我说的几个方面来对基金和基金经理进行全面的评估,这样才能找到一个相对靠谱的投资好去向!

最后,点赞的人会赚大钱哟!

中国人均GDP将达到1万美元?

目前国家统计局尚未发布2019年的全年GDP数据总量,按照前几年的增长趋势而言,2019年的GDP大概率在97-99万亿人民币之间(2015年GDP总量68.5万亿,2016年GDP总量74万亿,2017年GDP总量82万亿,2018年GDP总量90万亿)。

截止2018年末,中国的总人口约为13.95亿人,我们姑且预计2019年末总人口为14亿人,那么以98万亿的GDP总量计算,人均GDP为:98万亿/14亿=7万元人民币,按照目前的人民币兑换美元的利率,刚好折合约1万美元。

是否意味人均收入提升?

人均GDP的提升并不代表的着人均收入的提升,GDP是一定时间社会的财富总增值,可以简单的理解它是整个国家的收入,但是这个收入并非就是均分给每个人,它的分配是不均匀的,所以说GDP总量增加了,人均GDP也增加了,并不代表这人均收入的提升。人均收入是否提升,主要看的数据为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而不是人均GDP的数据。

此外居民收入的增加不能仅仅是简单的看你的收入增加了多少,还要考虑物价上涨指数,也就是通货膨胀。比如你的收入增加三分之一,但是物价上涨了一倍,你认为你的收入是增加还是下降了?显然对比于物价,你的收入实际是下降了。

我国人均GDP世界排名

按照国际货币资金组织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的人均GDP总量为9608美元,排名世界第72名,即使本年度我国达到了1万美元,最多也不过是前进一名而已(前提还是墨西哥的增长低于200美元),仍然落后于70个国家,特别是与发达国家对比,我国的人均尚不到大部分发达国家的三分之一。我们一直认定的老对手美国,我国的人均GDP尚不足其六分之一,所以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我们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不能因为有点成绩就盲目自傲。

疫情后房价会下跌还是会上涨?

房价涨是不可能,跌则可以期待。

因为新冠肺炎,2020年楼市开局遇冷是事实。机构发布的数据显示,在2020年1月全国百强房企单月销售额只有5097.05亿元,相较去年下降了12%。下跌12%,这是个不小的下跌幅度,足以令急需现金周转的房企心急火燎。

更坏的形势可能在2月份。从目前的疫情发展看,房企想在2月份中下旬发力销售,可能性很小。而年前及过年期间,一般被视为楼市淡季,而十五以后被称为“楼市开年”,是一年中楼市的首个旺季。

不过,这个开市会延到哪一个月,尚需要看抗疫的发展情况。

从目前一些地方的复工时间安排看,属于市政、防疫、民生的相关行业,在2月10日或之前开工,而2月15日则允许一些服务企业的行业复工,而房地产与中介则被安排在2月20日复工。当然这只是个初步安排,具体的还得看抗疫的具体情况。

今天看了一条消息,说的是房企充分利用线上销售自救。感觉这并不会很管用,原因有二:一是现在人们没有心事去了解房子或房价,还有更重要的东西去了解;二是房子作为大件投入,光靠线上而没有线下,起不了什么作用。

如果一季度销售变现受到大影响,那么房企一定会更着急。

大家都知道大多数房企都是高杠杆、高负债。干这一行,如果没有这样的特征,反而会让人奇怪了。不过,本轮楼市调控令房企的融资通路收窄,资金被鼓励流向其他实业,而不是房地产业。融资通道有限,那么销售变现就很受倚重。

如今这个受倚重的方面受挫,疫情之后,房企大概率地会降价促销,努力争取更多的销售变现。

所以,疫情之后,新房价格极可能会跌

医疗基金可以长期持有吗?

“大家都道医疗好,唯我买医疗一直跌。”

那医疗到底怎么买,我用我十年的经验告诉你答案。

A股市场追踪医药行业的指数主要有这么几个:中证医药、全指医药、800医药、300医药、医药100,从过去的涨幅来看,医药100的涨幅最高,自2005年1月到2019年8月,累计涨幅10.62倍,年化约18.32%。

基金小白追求不踩雷,平衡且稳定,认为医药行业强者恒强就选300医药,能够得到平均偏上的收益。

如果想激进一点,熊市能够忍受大跌,就是想吃到牛市中的香饽饽,那就选医药100,弹性大,上涨有想象力。

如果不喜欢指数基金,觉得指数基金中包含了仿制药、中药等一些拖后腿的医药股,那么优秀的主动基金就是你的不二选择。中欧医疗健康、中欧医疗创新、工银医疗保健、易方达医疗保健都很优秀。

今天我把收集整理了近一个星期的干货分享给大家。全文比较长,看不完的建议先收藏,如果觉得有用,可以给我一个小小的赞,鼓励一下哦。

首先打个目录给大家看看

一、医疗行业分类

——长期收益最高的创新药、拖后腿的仿制药和中药

二、医药为什么长期收益高

三、医疗的历史走势

四、医药指数基金这么多该怎么选?

五、医疗行业的主动基金该怎么选?

六、医疗行业该怎么买、怎么卖?

一、医疗行业分类

医疗行业属于十个一级子行业,在十个子行业中长期盈利能力位居前二,医疗行业也细分了很多子行业。

比如高ROE的子行业:生物药、化学药物、医疗商业、医疗服务、医疗器械等。

也有长期拖后腿的子行业:仿制药和中药。

仿制药主要是自己没有专利,所以长期盈利能力不稳定,也容易出现一些黑天鹅。中药虽然在中国很受国人欢迎,但是因为它的药效没有明确论断,所以很多中药的公司都在往消费品市场靠,如云南白药出牙膏啊。

医药行业的行业分类

二、医药为什么长期收益高?

医药行业最关键因素:一是产品技术的进步;二是医药政策的变动。

——产品专利。一个医药公司就可以垄断在某一病症上的利润,就是巴菲特所说的“护城河”。而且有产品专利利润空间大,回报率更高。

所以医药行业是一个强者恒强的行业,药品的研发需要非常长的周期,大的企业能有更多机会融到更多的资金进行医药创新,形成良性循环。

——产品刚需。不管是大人、小孩、还是老人,生病了就要吃药,不管有没有钱,所以医疗是刚需,而且基本不会受经济周期的影响。

——政策支持。

——风险。政策性风险。比如:带量采购政策,影响的也是少数没有技术含量的企业盈利。

那么医疗既然具备长期上涨的条件,那是否涨上去就跌不下来了。

三、医疗的历史走势

医疗十年经历了两轮低估到高估

第一轮 2012~2015年,医疗市盈率最低25倍。

第二轮 2018~2020年,医疗行业带量采购政策以及当时的贸易摩擦带着医疗一起下跌。

2018年带量采购:“4+7”城市药品带量采购(4个直辖市+7个省级城市),在招标时承诺药品的销量,保证在8~15个月之内用完,是赢家通吃的游戏。所以仿制药公司在此后就过过得很难,但创新药公司因为有专利,日子会相对好过点。

2020年带量采购政策发布后,医药行业也下跌了不少。由于老龄化逐渐加大,心脏支架用量增加,此次带量采购直接把几万块的心脏支架降低到千元左右。所以对于医药行业也是一个冲击。

四、医药指数基金这么多该怎么选?

(一)国内的医药指数基金

国内的医药基金非常多,根据成份股的选择范围、数量、加权方式、业绩表现都有不同

300医药——大盘股为主,业绩最好,也比较稳定,采用市值加权。医药行业大盘股的盈利能力比行业更强。

全指医药——大中小盘都有,采用市值加权,几乎包括了沪深两市所有的医药股。

医药100——小盘医药股,成分股跟300医药指数的成分股重合比较大,采用等权重策略,弹性大。在牛市的时候上涨更有弹性

中证医药——小盘医药股,采用市值加权策略,从中证800指数中挑选的医药行业。

等权重策略VS市值加权策略

市值加权策略:像上证50指数、沪深300指数等都是市值加权的指数,也就是按照市值规模来挑选股票,谁的市值越大谁占的权重也就越高。

龙头股权重最高的医药指数是300医药,前10大成分股的持仓比例大约占73%,其中恒瑞占比22.18%,跟踪的基金有易方达沪深300医药ETF(512010)。

等权重策略:分配给每个成分股完全相同的权重,如医药100。也就是如果基金规模5个亿,那每个成分股配置500万。

等权重策略的好处:

一是避免了部分股票在指数中占比过高。

二是等权重指数定期调仓,可以被动的卖出短期里涨的过多的股票,买入短期里跌得多的股票。

(二)美国的医药行业基金:

——易方达标普生物科技(161127)

——广发生物科技指数(001092)

——广发全球医疗保健指数基金(000369)

跟踪的是标普全球1200医疗保健指数,是全球最具代表性的跟踪医疗保健股票的指数之一。

四、医疗行业的主动基金该怎么选?

医疗的主动型基金可以剔除盈利拖后腿的仿制药和创新药,投资一些ROE(也就是盈利能力)比较高的创新药、医药商业、医药服务等来获得一些超额收益。

主动型基金就是靠基金经理的经验去选择买卖哪些股票,所以基金经理的挑选非常重要,我们挑选了一些业绩比较好同时管理过大的基金,同时基金公司又是比较知名的基金公司。

挑选出来就是有中欧医疗健康混合、工银瑞信医疗、易方达医疗。三只主动基金前十大股票持仓非常相似,而且都取得了非常好的年化收益,大家可以根据喜好挑选1只就行。

——中欧医疗健康混合

该基金成立时间是2016年9月29日,基金经理葛兰是海外医药博士,该基金从成立到现在取得了30.58%的年化收益,非常惊人。

中欧医疗创新(006228)是葛兰新发的一直投资医药的基金,投资的是创新药公司,不仅投资A股市场,还有0~50%可以投资港股市场。与中欧医疗健康混合持仓重合度比较大,但由于基金规模比较小,可以获得一些超额收益。如果想投资葛兰的基金,建议选择规模小一点的中欧医疗创新。

——易方达医疗保健

易方达也是比较知名的基金公司,在主动这一块也是非常牛的,该基金成立时间是从2016年9月29日开始到现在也有26%的年化收益。

——工银瑞信医疗保健

基金经理赵蓓拥有药学和金融学双专业背景,深谙医药行业发展脉络,从2016年9月29日至今该基金取得了20.2%的年化收益。

六、医疗行业该怎么买、怎么卖?

目前医疗行业PE百分位为88.33%,意思是比88.33%的时间都贵,所以现在医疗还处于比较贵的阶段。

中证医疗:前段时间大跌之后刚刚摸到低估,这几天又补了一点涨,目前距离低估比较近。但医疗行业整体并不便宜。

生物科技指数:距离低估还有距离,还需要一段时间消化当前估值,最大跌幅有可能达到35%。

医疗行业的波动会比宽基指数更大。

医疗买入的建议:

低估时再投资,如果比较贵会损失惨重。医疗弹性大,低估不意味着不下跌。所以配合定投减少风险。医疗是刚需,如果在高位的时候配置了也不着急,下跌配合定投,医疗是长期收益不错的行业。长期坚持下来也是能够盈利的。公众号:复利定投。

里面会定期发布一些有关于基金、可转债、套利的干货文章以及我自己投资的一些心得分享,欢迎来玩~。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