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重要股东套现3000亿,科力远员工被大股东割韭菜

2023-10-03 02:05:03 73阅读

a股重要股东套现3000亿,科力远员工被大股东割韭菜?

是的,近日科力远针对此事进行公告,才揭开这件事背后的内幕,让我们更加深刻感受到股市的风险,就连上市公司员工也会被割韭菜。

投资是一场旅行,在旅途,遇见您。

a股重要股东套现3000亿,科力远员工被大股东割韭菜

我是雄风投资,20年投资实战经验的老司机,在亚洲最大证券公司--中信证券工作期间,荣获腾讯2012中国最佳投资顾问。

一,为什么亏损6000万元?

这件事还是需要回顾到2015年,那时的牛市之中,科力远发行员工持股计划,公司相关员工出资6000万元,按照1:2的融资买入公司股票1.8亿元。从这之后,科力远的股票一直下跌,最终导致持股计划无法继续,被迫爆仓,卖出2015年买入科力远的股票。从头到尾,参与科力远持股计划的员工,合计亏损6000万元。

二,对于此事的个人观点。

1,股市无情。

科力远员工亏损6000万元,说明股市的无情和残酷性,在股市面前人人平等,就算是上市公司也是要面临风险和压力。

2,公司好心。

作为科力远公司在2015年推出员工持股计划,本来是一片好心,希望通过计划让员工赚钱,可是好心做了坏事。

3,公司基本面差。

科力远现在的业绩亏损,而且还持续下滑,公司股价下跌原因与基本面恶化有关。

4,杠杆惹的祸。

一直都建议股民不要用杠杆,没有想到这次上市公司都与员工一起用杠杆融资,如果不用杠杆,员工6000万元还是可以留下来,就算亏损也不会全部亏完。

三,杠杆与人生。

人生之中,一直认为无论是投资,还是创业,在我们的人生里面,不要去借钱,也不要使用杠杆融资。人生不需要飞黄腾达,而是需要平平淡淡。

遇见是缘,喜欢我的回答,请马上点赞和转发,谢谢您的支持!

为什么光赚指数不赚钱呢?

12.3号这种情况,会出现光赚指数不赚钱,如果你不是早上追高进去的,那我真的要佩服你的选股能力了。3500多只股票,今天下跌的只有42家,跌幅在1%以上只有14家,如果按涨幅3%跑赢大盘算的话有1700多家。这种情况下你还赚不到钱,只能跟你说一句,兄弟,别玩股票了,买彩票都比做股票有前途。

看前面很多回答,都把今天的上涨归结为消息面的刺激,这种事后找理由的事,就算说的再头头是道有什么用那?每次都是走出行情来再去找理由,对操作一点用没有,不如来点实际的。

为什么光赚指数不赚钱呢?

1.大方向搞错了

现在市场上有3500多只股票,总市值达50多万亿,而一天的成交量不过1000多亿,显然市场中的资金不多,资金不充足的情况下,想要普涨是不可能。所以,在今后不断扩充的A股中,方向的选择很重要,如果你的方向搞错了,恐拍就是牛市来了,也赚不到钱。现在市场上确定的方向不是很多,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只能抱团才能拉的出板块的行情,那就要看那些板块能得到资金的青睐了。最近确定的方向有三条:

1.券商 因为,只要成交量放大,券商业绩就会改善,这个板块的行情很确定。

2.科技成长股 这里面的板块有点多,会有轮动,比如现在最火就是5G,因为中美关系缓和,5G受限制的概率大降低,所以,这个板块在周末消息面加上5G商用临近的刺激下,爆发了。科技成长股在未来几年的机会都是很确定的,所以这是一个确定的方向。不过各板块之间会有轮动,要把握好方向。

3.科创板 这是另一个确定的方向,明年要上市的科创板,国家十分重视,所以各方向资源的倾斜,肯定会引来市场的不少遐想。股市炒作的就是预期,而科创板都具备,所以这也是一个方向。

至于别的,只是短线一波的机会了,市场上的资金就那么多,不会各玩各的,要不然市场一点机会都没有,必然抱团在一起。近期三条主线如果你把握不到,自然很难赚到钱。

2.对行情判断有误,追涨了

对于一个日线两中枢下跌背驰后的走出了一买的走势,上周的下跌是在做回调的二买,如此清晰的上攻结构都看不清的话,那也没什么好说的,错过了行情是应该的。具体的细节分析在头条文章里,有兴趣的自己去看吧,这里这不重复了。只是多少点一下接下来的行情,今天的高开显然把压制上证指数的下降趋势线给突破了,接下来就要看能不能站稳,如果站稳了,那后面最少是日线级别的上攻行情可期,看好,是最少,还有可能是周线行情。如果站不稳,就会形成更大级别的震荡行情,怎么走就是市场说了算,我不是股神,算不出市场会怎么走。

再来看创业板的日线图那,这个板块早就把下降趋势线给突破且有效站稳了,与上证相比,虽然同样都是都是日线二买的机会,孰强孰弱不用多说了吧,那接下来机会在那里如果你还是看不出来,这一波上涨同样会只赚指数不赚钱。

总结:A股扩容,让个股越来越多;退市制度常态化,让A股的雷增多;市场中的资金不多,注定了不会普涨,基于以上因素考虑,未来A股的选择难度越来越大,如果主线方向判断错了,节奏踩错了,赚了指数不赚钱还是幸运的,搞不好还会赔钱。

大家对此有何看法,欢迎留言互动交流,点个赞加关注,后面的内容会更精彩。

千亿市值机场龙头跌停?

我不认为公募基金抱团高端白酒有什么错,他们抱团,也没禁止散户参与啊,你的底仓要是比基金还低,特别是新基金还要低,你怕什么,这样不更好吗,基金抱团同时也抱着我们散户,跟他们一路赚钱,这有什么不好,关键是散户犯了一个错误,就是总认为高端白酒股价太高,不敢上车,茅台也是从20几块钱走过来的,过了100那会都觉着太高了,现在回头看看,高吗?等过了500,那就更恐高了,所以,不能说没给散户机会吧,当初五粮液才70多块钱时,我就满仓杀进去了,后来,又在泸州老窖60多时,又追加杀入,去年8月24,创业板注册制开始,主板都没人玩了,我也是在那会进减仓五粮液,杀入汾酒和酒鬼酒,汾酒就一直在小步拉升,但酒鬼酒,在箱体里来回调整,买入后涨幅不怎么稳定,但到年底,结果大家也都看到了,我是一路就赚酒钱,几年来一直坚定看好高端白酒,道理很简单(其他的我不用多说,网上多的很),茅台酒涨的太孤单了,其他高端白酒必以茅台为榜样,粪起直追的,当初买五粮液时我就是这么想的,五粮液、泸州老窖、汾酒,都有各自的特色和地位,她们最有可能也最有实力看齐茅台,所以,我才敢一路跟随,一路持有,再看看市值吧,茅台就不用说了,五粮液现在是1.24万亿你觉着她有可能重新跌怕1万亿一下吗?泸州老窖也是这个道理,她现在是4215亿,她有多大的可能再次跌破4000亿的市值啊,市值重回3000亿那个过去的平台?不说别的,就说上市公司,也不干啊,汾酒也是这个道理,而且,在以后的几年了,这些高端白酒的市值,只会越走越高,这必是上市公司的不懈追求,所以,这么分析下来,在不扩容增发股票的前题下,要想市值不断的扩大,那只有一个办法,就是股价的不断上涨啊,当然,股价的上涨必须要有业绩的强有力支撑,高端白酒的业绩你还要担心吗?不用吧,要入围高端白酒,真的是好难好难啊,门槛很高很高的,不是有几个钱就能办到的,所以说,高端白酒真的是稀缺的,这也是中国特色,公募基金看的远比我们要远,我是用最笨的、最朴素的办法来看高端白酒的未来,起码在我持股到现在,我还是稳赚的,这就证明我的投资思路还是对的(阶段性),起码到现在还是对的,我就不敢玩券商和科技股,那些,靠谱吗?谁被套,谁知道啊,起码我就被他们的狂跌,而感到痛苦万分,基金抱团高端白酒,对我来说,这是好事,我就一个小小散,他们抱着我一切赚钱,有什么不好,不要怕他们抱团,想开了,你也往里挤啊,让他们拉着你一起成长,一起赚钱,这就行了,我很认可他们抱团,因为我也是受益者啊,你们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不要怕,不要抱怨,积极参与才能把股市变成我们的提款机

董明珠可能接盘上位成格力老板吗?

这个问题出来好几天了。应该用一篇长文回忆格力这家最出色的家电企业创始人朱江洪,然后再猜想格力股权转让可能是什么情况。

格力前身是珠海的冠雄塑料厂,1988年,朱江洪接任冠雄塑料厂总经理,接手的时候,这个厂有人,但是没活干,一开始是给上海金星电视机厂的合资企业金海电视机厂做塑料件的,但是由于前任总经理管理厂不好,得罪了金海,就这么订单给停了,朱江洪接手后,冠雄塑料厂才恢复了业务。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那时候条件艰苦,买个零件和原料还得去香港,100斤一包。这位未来的格力老总,亲自装车,有一次去香港买轴承,一百斤的轴承,舍不得打车,自己扛上地铁,扛两公里去码头坐船回珠海。

后来,朱江洪又思考只是做电视塑料件,没出路啊,开始做风扇塑料件,后来又做了风扇,将一个没活干的小厂,用几年时间做到了净利润400万,珠海经济特区工业发展总公司(格力集团)的前几名。做成了风扇后,开始起名,于是格力这个名字就诞生了。

当时还有一个海利空调厂,但是效益不好,不如他的注塑厂,也是他们总公司下属公司,后来朱江洪又兼任了海利的总经理,1991年11月在朱江洪的建议下,冠雄与海利合并,改名叫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真正的格力电器诞生。海利情况是这样的。

1992年国内空调市场是春兰的天下,年产量百万多台,格力只会做钣金壳,塑料壳,就这样零件全靠采购,年产2万台的生产线,朱江洪开始组织生产,实行三班倒,实行随叫随到,出问题,人员半夜也要到场,结果一年造出了12万台,这就是领导组织的不同结果。1992年底,格力空调进行股份制改制,筹集到2亿元,那次改制的股价是2元,按照这个价格计算,格力增长了1000多倍。

格力募集到资金后,开始了技术改造。抓质量,上规模,扩建后,1994年格力的产能达到了100万台,相当于3年翻了50倍。

后来格力不断扩大规模,除了珠海总部,还有重庆,合肥,郑州,武汉,石家庄,巴西工厂,总共产能超过5000万套,这时候,格力的产业链打通了,零件自给自足,不求人。

格力能够做到那么大的规模,得益于朱江洪的狠抓质量战略,精品战略。特别强调产品的可靠性,原来空调是华宝,春兰的天下,但是后来都没了,原因就是质量,现在,手机行业也是与空调一样,质量不好必定退出市场。

在经销商这一块,1996年天气凉快,空调卖不出去,经销商日子难过,朱江洪在行业危机的时候,提出了返利补贴策略,经销商提货额的2%返还给他们,帮助他们渡过难关,这是他自己讲的一种舍得精神,有舍才有得。所以,后来经销商与格力的关系很好,因为有这种互相体谅的精神。统一的格力专卖店,也是朱江洪那时候定了的,全国专卖店都一样,不依赖电器卖场!

朱江洪对技术的攻克,更是让人敬佩,这里就不多讲,他的自传里讲的非常多,一点点的积累,24年持续的技术积累,奠定了格力坚固的基础。朱江洪于2012年5月退休,那一年格力电器的营业收入已经达到了1001.1亿元。

只有这种追求事业,而不是追求个人财富与个人荣誉的企业家,才能够打造出顶级的企业,格力是一家国有企业,需要不求个人名誉不求个人财富的人去做大,如果求名誉求财富,会想方设法将公司变为私有。而私有企业,需要舍得放开股权的企业家,比如任正非,他只有1%多一点的华为股份。如果朱江洪是个私人企业家,他去创办一个空调厂,同样会做到很大,空调是自由竞争行业,不是国有垄断。所以,不是因为国有背景才做大,国有背景的春兰做倒了。

2012年,朱江洪退休后,董明珠当选格力董事长。

后来,大家都知道了,媒体大量曝光后,给人感觉是格力==董明珠,格力就是董明珠,董明珠就是格力!

董明珠当选格力董事长的两年后,2014年,格力有一则公告,内容就是格力集团的股权转让,但是后来一直没有消息。

终于,2019年,5年前的公告再度出现,这次已经有了具体方案,但是并未公布是什么方案。这就意味着,格力电器变得不再是国有控股。

这就有清晰的对比,朱江洪执掌格力24年间,一门心思将格力的质量和技术推向了全球的顶尖水平,成了世界空调老大。从没有过变更格力股权的念头,只想着不可以辜负组织的期望。

2012年董明珠做了格力电器董事长,仅仅2年后,2014年,董明珠也是格力集团的董事长,当时出了一个格力集团拟引进战略投资者的公告,出让格力集团49%股权的公告,这就意味着出让格力电器的9%股权。等了五年,终于再出现了。这五年,外界已经得到一个印象董明珠等同于格力,格力就等同于董明珠。当选董事长之后,董明珠从未公开提到过朱江洪。如果换做会感恩的人,会公开对前任董事长表示敬意与感恩。三件事凑一块想。就可以看到,这7年在做什么。那么,本次股权转让,结果是什么。

可以判断,极大的概率,董小姐将组团收购那49%的股权。对外宣传,以及对前任的只字不提,都是为了将个人与公司划等号,为股权变动做铺垫。

一个24年一门心思做大公司,一个7年想着怎样鼓捣股权。

得到了分红还是持有原来的股数吗?

股票分红其实很好理解,当你买入一家上市公司的股票时,就等于你已经是这家公司的股东,你所持有的股数在持股期间内,是不会因股价的波动而变更的,当然股价如果在你持股的期间内上涨,随之您的资产价值就会增值,相反如果股价下跌,你的资产价值随之也会跟着下跌,但你所持的股数是不会变的。

所谓分红一般有两种分红模式,一种是向股东们派发现金,另外一种是派发股票。

1.派发现金就是公司在一定的期限内所盈利的利润,拿出一部分分给股东们,而我们得到的分红多少因我们的持股数量比例而定。

2.派发股票,顾名思义就是赠送您股票数,不需要您拿现金去买,就增加了您的股数。

股票分红属于固定收益,是根据公司的发展状况而定的,而股票价格是随着股价的升高或者跌落而赚差价。

举例说明,近两年闹得纷纷扬扬的格力电器,曾一度连续10年派发现金分红,以格力电器2016年分红金额就达到了108亿元,创出了格力电器有史以来派发现金最多的一次分红。2015年格力电器年度分红是每十股派发现金15元,一共派发了90亿元。2014年也曾分红了90亿元。而2018年董明珠突然宣布今年不分红,导致股价连续受挫,很明显那些靠分红持股的人产生了心里动摇,股东们表示对未来的盈利产生了质疑,纷纷卖出了持有的股票。

如果您是想以分红来实现盈利投资的话,手里买入的这家公司股票,就要看我们的眼力了。买入前一定要了解清楚这家公司的运营状况及每年的分红状况。中国股市有3000多家上市公司,切不可盲目投资。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