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航沈飞发布年度业绩快报,沈阳飞机制造厂都制造什么飞机

2023-10-01 06:35:03 77阅读

中航沈飞发布年度业绩快报,沈阳飞机制造厂都制造什么飞机?

战斗机。

沈飞从成立至今生产的所有机型有:歼5,歼6,歼7,歼8,歼8_2,歼11,歼15,歼16,歼31等系列飞机,目前中航沈飞业绩贡献主要是三种机型及其衍生型号:歼-11、歼-15及歼-16。三种机型在代级、技术水平与作战需求上存在差别,进而在单机价格、总量需求空间及列装速度上也存在差异。

中航沈飞发布年度业绩快报,沈阳飞机制造厂都制造什么飞机

枭龙战机有可能研发双发战机吗?

枭龙战机,中国对外称之为FC-1,巴基斯坦称之为JF-17雷电(Joint Fighter),是中国成都飞机公司与巴基斯坦航空综合企业(Pakistan Aeronautical Complex)合作研制的单座单发轻型多用途战机,有超视距作战能力,具备第四代战机标准作战能力。

初期采用俄罗斯的发动机,日后会用中国产的发动机。

FC-1选用的发动机是由俄罗斯克里莫夫RD-93型加力式涡轮风扇发动机(米格-29战斗机装备的RD-33型发动机的改进型)。发动机最大推力49.4千牛,加力推力81.4千牛。

2003年12月,中航工业集团宣布,贵州航空发动机研究所配合FC-1的研制工作,研发新型涡扇发动机,即WS-13(RD-93型的仿制型改进型)。该发动机推重比7.8,加力推力86.37千牛。

成飞的杨伟被任命为“枭龙”飞机总设计师(他还是歼10系列飞机和某新机总设计师),采用无纸化设计,“枭龙”飞机从冻结技术状态到实现首飞仅仅历时23个月,创造了我国飞机研制历史上的奇迹。

杨伟主持创立了全新的基于完全产品数字化定义的全数字化飞机研发体系,实现了飞机完全无纸化设计、完全无纸化制造、多属性面向全生命周期的产品数据管理、跨地域的数字化协同设计环境等,彻底变革了飞机的研发模式、流程与体系,在国内首次实现全三维数字化设计制造技术,将某新机的试制周期较歼10和美国F-22缩短了三分之二。

2003年8月首飞。2007年开始交付巴基斯坦空军。枭龙战机是世界上首款使用DSI进气道的现役战斗机,目前量产中。

2012年中国计划在未来5年向“中东和非洲”销售300架这款多用途飞机。2010年11月16日,在中国珠海国际航展上第一次对外做飞行表演。

巴基斯坦并表示希望装备250架。但中国空军至今仍未采用此型战机。

对于枭龙战斗机是否有后续开发成双发战斗机的可能?目前回答这个问题,为时尚早。

按我的个人估计,中巴合作生产的枭龙后续改型战斗机,还是以单发轻型战斗机为主,便宜、皮实、够用,便于第三世界国家的购买。

据说隐形的枭龙战斗机,目前在开发当中。

因为双发的外贸隐形战斗机,有沈飞的FC31在前,所以枭龙研发双发战斗机的可能性,近乎是零。

中航工业旗下八大航空集团?

1.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

创建时间:1950年

隶属:中国商用飞机有限公司

代表作: 四发喷气式客机“ 运十 ”、 MD82/83飞机、 MD90-30、 ARJ21-700

2. 沈阳飞机制造公司(沈飞集团公司)

创建时间:1951年

隶属:中航工业

代表作:歼5、歼教Ⅰ、歼6、歼7、歼8、歼教6、歼侦6、歼8Ⅱ、第一架空中受油机

3.成都飞机制造公司(成飞集团公司)

创建时间:1958年

隶属:中航工业

代表作:J-10A/B

4.南昌飞机公司

创建时间:1951

隶属:洪都航空集团

代表作:强5攻击机、初教6、JL10高教机、利剑隐身无人机

5.哈尔滨飞机公司

创建时间:1952

隶属:中航工业

代表作:直5、9、19、15、20、运12、水轰5

6.西安飞机公司

创建时间:1958

隶属:中航工业

代表作:新舟60、700、飞豹FBC1、轰6、运7、20

7.陕西飞机公司

创建时间:1957

隶属:中航工业

代表作:运8

8.石家庄飞机制造公司

创建时间:1970

隶属:中航工业

代表作:通用航空

9.昌河飞机公司

创建时间:1969

隶属:中航工业

代表作:直8、10、11

10.贵州云马飞机公司

创建时间:1965

隶属:中航工业

代表作:歼教7、翔龙无人机

11.双阳飞机制造厂

航空工业旗下公司排名?

301所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处于北京市;

601所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处于辽宁省沈阳市;

602所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处于江西省景德镇市;

603所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西安分院(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处于陕西省西安市;

605所中国特种飞行器研究所,处于湖北省荆门市;

606所沈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处于辽宁省沈阳市;

607所中航雷达与电子设备研究院(中国雷华电子技术研究所),处于江苏省无锡市;

608所株洲航空动力机械研究所,湖南省株洲市;

609所中国航空附件研究所,湖北省襄阳市;

610所航空救生装备研究所(在江汉航空救生装备工业公司内),湖北省襄阳市;

611所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四川省成都市;

612所洛阳光电技术发展中心,河南省洛阳市;

613所洛阳火控技术发展中心,河南省洛阳市;

614所中国航空动力控制系统研究所,江苏省无锡市;

615所中国航空无线电电子研究所,上海市;

618所飞行自动控制研究所,陕西省西安市;

620所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研究中心(中国航空系统工程研究所),北京市;

621所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北京市;

623所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陕西省西安市;

624所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四川省江油市;

625所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北京市;

626所中国航空工业空气动力研究院沈阳分院,辽宁省沈阳市;

627所中国航空工业空气动力研究院哈尔滨分院,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628所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研究中心(北京航空科技情报研究所),北京市;

630所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陕西省西安市;

631所中国航空计算机技术研究所,陕西省西安市;

634所北京瑞赛科技有限公司(北京长城航空测控技术研究所)北京市637所北京航空精密机械研究所, 北京市;

640所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上海分院(上海飞机研究所),上海市。

中国航空工艺研究所北京市中国航空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市;

011基地贵州航空工业集团,贵州省;

012基地汉中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陕西省汉中市;

013基地湖南航空工业局,湖南省长沙市;

014中心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 河南省洛阳市;

105厂天津航空机电有限公司,天津市;

112厂沈阳飞机制造公司,辽宁省沈阳市;

113厂西安航空动力控制工程有限公司,陕西省西安市;

114厂庆安集团有限公司,陕西省西安市;

120厂哈尔滨东安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哈尔滨市;

122厂哈尔滨飞机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哈尔滨市;

124厂郑州飞机设备公司,河南省郑州市;

126厂贵州新安航空机械公司,贵州省;

132厂成都飞机制造公司,四川省成都市;

162厂贵航集团双阳飞机制造厂,贵州省;

172厂西安飞机制造公司,陕西省西安市;

181厂武汉航空仪表公司,湖北省武汉市;

205厂四川泛华航空仪表电器厂,四川省雅安市;

320厂洪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江西省南昌市;

331厂南方航空动力机械公司,湖南省株洲市;

370厂常州兰翔机械总厂,江苏省常州市;

372厂昌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江西省景德镇市;

410厂沈阳黎明发动机制造公司, 辽宁省沈阳市;

420厂成都发动机制造公司,四川省成都市;

430厂西安航空发动机公司,陕西省西安市;

460厂贵州黎阳机械厂,贵州省;

513厂南京宏光空降装备厂,江苏省南京市;

522厂石家庄飞机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河北省石家庄市;

531厂东方仪器厂,陕西省汉中市

大连理工大学走出过哪些名人?

1、潘秀莲,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大连理工大学1992级无机化工专业校友,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由她作为第二完成人完成的项目“纳米限域催化”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2、韩晓东,教授,博士生导师,大连理工大学1992级材料工程专业(博士)校友,北京工业大学教授、科学技术发展院常务副院长。由他作为第一完成人完成的项目“面心立方材料弹塑性力学行为及原子层次机理研究”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3、侯吉瑞,教授,博士生导师,大连理工大学2001级应用化学专业(博士)校友,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授。由他参与完成的项目“新型聚驱大幅度提高原油采收率关键技术”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4、陈庚文,大连理工大学2004级生物技术专业、2008级分析化学专业(博士)校友,任职于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他所参与的项目“血液细胞荧光成像染料的创制及应用”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该项目由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樊江莉教授领衔完成。

5、黄诚,大连理工大学1999级固体力学专业(硕士)校友,任职于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6、张希,大连理工大学1995级工程力学专业、1999级工程力学专业(硕士)校友,任职于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由黄诚作为第二完成人,张希参与完成的项目“航天新型轻质高承载结构及其高效优化设计技术与应用”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该项目由大连理工大学运载工程与力学学部王博教授领衔完成。

7、尚仁杰,大连理工大学1991级结构工程专业(博士)校友,中国京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由他作为第三完成人完成的项目“预应力结构服役效能提升关键技术与应用”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8、曹立仁,大连理工大学1974级高分子专业、1978级化学工程专业(硕士)校友,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研究员。由他参与完成的项目“400万吨/年煤间接液化成套技术创新开发及产业化”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9、于大全,大连理工大学1995级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1999级材料学专业(硕士)、2001级材料学专业(博士)校友,厦门云天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由他参与完成的项目“高密度可靠电子封装关键技术及成套工艺”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10、崔光磊,大连理工大学1978级化工专业、1994级工商管理专业(硕士)校友,曾任中韩(武汉)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由他参与完成的项目“复杂原料百万吨级乙烯成套技术研发及工业应用”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