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股票代码,富士康仅仅3个涨停后就来一个跌停
富士康股票代码,富士康仅仅3个涨停后就来一个跌停?
是不是科技企业,孔方兄认为,可以用“研发强度”“知识产权数量”“毛利率”这几个指标来衡量。如果研发强度低,知识产权数量少,毛利率也很低,那怎么可能是一家科技企业?
先来看研发强度吧。富士康每年投入的研发资金还是很多的。如下表所示,2015年,富士康(严格来说,应该是工业富联,但为了贴合大家的习惯,我们还是叫他富士康)的研发投入金额是47.84亿元,2016年54.86亿元、2017年79.33亿元,每一年都在增长,且数十亿元的投入,确实很可观。
但问题在于,富士康的收入很高。2015~2017年,其总收入分别为2728亿元、2727亿元、3545亿元,所以研发费用占收入的比例并不高,均在2.3%以下。而在我国的法律法规当中,要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其中有一项就是,研发费用投入占总收入的比例连续3年不得低于3%,富士康并没有达到这个标准。
富士康当前市值4587亿元,被认为是“A股第一科技股”,而第二名的海康威视(主要做监控摄像头),总市值3548亿元。2017年海康威视研发总投入是31.94亿元,相当于富士康的40%;但是海康威视营收只有419.05亿元,这意味着海康威视的研发投入占总营收的7.6%,是远远超过富士康的。
和BAT这样的巨头相比,富士康的研发投入就更少了。2017年数据显示,阿里、腾讯、百度的研发投入分别是160亿元、109亿元、96亿元。而阿里和腾讯的营收只有富士康的一半,百度只有三分之一。所以,从研发强度看,富士康距离这些巨头还是有很明显差距的。
接下来看第二个指标,知识产权数量。富士康的招股书披露如下:截至2018 年2月1日,在大陆拥有专利共156项,在境外拥有主要专利共48项,自鸿海精密及其控股子公司受让其已获得权属证书的2271项专利权以及1009项专利申请权。
如果把专利申请权也看做专利,那么富士康拥有的专利数量为3484件。多不多?对小公司来说就是很多了,但是对大公司来说呢?之前孔方兄在回答“联想有没有自己的研发成果”时,在国际知识产权组织查找了一些大公司的专利数量,其中华为和中兴仅仅在2017年的申请量,就分别高达4024、2965件;搜索公司名字,连小米也有8867件,华为96313件、东芝更是高达283695件。(具体如下图示)
所以,在大公司当中,富士康(上市公司层面)确实有一定的专利积累,但还达不到第一梯队的位置。反倒是富士康整个集团,专利积累十分可观,仅大陆的专利申请数量就高达14.2万件。
再来看第三个指标,毛利率。科技企业的典型特点,就是要用自己的智慧和知识赚钱,而不是靠体力和勤劳赚辛苦钱。所以,科技企业普遍毛利率是很高的。比如我们常见的,阿里的毛利率为64.8%,腾讯是59.2%,海康威视在48%左右,而格力电器作为典型的制造企业,也有37.07%,而富士康2015~2017年的综合毛利率分别为10.50%和10.65%和10.14%,远远低于前面这几家企业。
所以,从上述三个指标来看,都不太支撑富士康成为一个科技企业。从富士康的收入构成来看,也很清楚,具体的产品构成了收入的大头,而其极力鼓吹的工业物联网、云计算等服务,其实占比非常小,如下表示:
需要注意的是,富士康生产的这些设备,都是替别人生产的,比如通信网络设备主要客户就有华为、诺基亚;云服务设备主要客户有亚马逊、戴尔、惠普。这两项业务占比就超过94%,毫无疑问,富士康还是一个纯粹的制造型企业。而对一个现代制造型企业来说,肯定也需要掌握一些自己的看家绝技(即高端技术),但有了这些绝技,并不代表就是高科技企业了,其实最好的比较对象就是格力了。(下图为富士康的部分产品)
2017年,格力的净利润为224亿元,现在总市值2944亿元;富士康净利润为162亿元,相当于格力的73%,但其总市值是格力的1.6倍。
你觉得富士康(工业富联)是科技企业,还是说只是一个制造业企业?欢迎在留言区讨论。关注孔方财经,让你第一时间了解热点财经新闻及其背后的经济逻辑。
ackn部门是做什么的?
ackn是富士康手机数码的部门。
旗下从事手机、电子书、平板计算机、智能硬件产品的整机研发、生产、销售的香港上市公司。FIH-ACKN事业群是富士康科技集团旗下从事无线通信、IOT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创新转型事业单位。
ackn部门在富士康公司内的地位比较高,当然也比较难进,对应聘者的能力要求也很高。因为ackn作为一个创新部门,想要进去肯定是要有两把刷子的,再说了,现在电子数码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十分快,而富士康又作为全球最大的手机数码代工厂,要求自然是很高了。
如何看待有的应届毕业生进富士康工作?
对于应届毕业生进入富士康工作这个问题,我认为还是要看自己的想法,毕竟富士康里的工作岗位也不尽相同,不知道你是指进富士康做普工吗?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吧!
1.富士康本身作为一个大型企业,能够提供的工作岗位有很多,从一线加工到管理层,所用人才也不尽相同,我认识一个朋友她在大学毕业后就通过校园招聘的方式到富士康的一个技术钢进行工作,工资待遇和普通的一线员工还是有区别的。
2.如果应届生到富士康从事一线普通工作,感觉上可能跟没学历的员工差不多,其实只是心理因素在作怪,只要工资待遇合理同样是可以的。
3.家人的看法其实对于毕业生的工作求职影响较大,但是不一定非要在乎他们的看法,要有自己明辨是非的能力。
4.找工作要尽量选择自己兴趣爱好的,如果求其次那就发展前景好的,最后才是选择安逸的。富士康随之大数据信息化和自动化的加持,未来将成为智能制造的巨型航母,所以好好考虑一下吧,在未来人的工作多集中于服务、创新、文化、创意等思维性应用领域。
希望能够帮到你,如果有不同见解或感想请留言评论,请关注 B修课 ,更多精彩
如何看待富士康上市20天暴跌1600亿?
富士康一定不是最惨的独角兽,但却是此次上市后的几只独角兽里最无脸面对股民的毒角兽,所谓的价值投资只是炒高后的一地鸡毛,对于在26元高位站岗的股民,想问一声,你们现在还好吗?
工业富联,一家仅用了20个交易日就风风火火上市的独角兽公司,是如何让它用了不到15天的时间从26.36元跌落‘神坛’,是价格的高估还是资金的博弈,是人性的贪婪还是市场的无情,让我们来了解下这只股票的。
此次定价为16.52元的共业富联,在开市时期和所有股票一样迎接涨停板,这和上市首日就破发的港股来讲,A股市场投机意识太强,当初募资272.53亿元的金额排在了A股募资金额的第十二位,刷新了民企募资的历史记录(前面基本是大型央企),上市后投机者抱着拉升七个板赶超招商银行,拉升十个板超过贵州茅台的想法,开板后纷纷入场投资,结果是壮志未酬,钱被套,留在高位等解套的结局。
那么为什么会这样,这家无论是上市还是市场价值包括任何方面都不太差的公司来讲,却是出现这种走高的连续下跌,只要再跌两个板就要破发?
其实除了新股上市后估值过高被投机资金的恶炒外,这家公司因为近年来从代工厂到工业互联网的转型路上需要时间,公司整体表现差于预期,股价上涨后估值偏高导致。
从2018年06月13日最高点到达26.36元后,当天竟然拿走了沪指十分之一的资金,成交额158亿元,基本上都是散户接盘,机构一窝蜂的出逃,没有更多机构接盘,最后都是散户深套,只能迎来阴跌行情。
而且公司近年负债率过高,扩张有点急速,上市的意图较为明显,高位接盘的股民也为了经济发展付出了汗马功劳。
对于工业富联股价如此下跌,公司也进行了正面的回应,主要源于受市场环境影响,波动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其次公司基本面正常,有信心给股东提供好的服务和回报,希望能给公司和市场多一点时间。意思在说,套牢的就等吧,市场无情我们有情,只要肯等公司是没问题的,会解套。
但是A股市场戏剧性的是,没有多少股民被套牢后会去等,基本就是亏损严重后割肉,在06月13日26.36当天买入的158亿元,在06月20日亏损了20%后出逃了将近50%的资金,其它都是不断的补仓中。
面对这样的一只独角兽,是否还会继续下跌,或者创造‘中石油’第二并不知道,但是这种走势,却是让股民对独角兽已是惧怕三方。
点赞和关注阅读更多股票分析,有问题多留言,祝您投资顺利小米和苹果部分产品都是富士康代工的?
小米和苹果都是富士康代工,品控上两者会有差异吗?
当然会有差异,小米和苹果只是富士康众多客户中比较出名的两个,但对于富士康来说,这两家的产品可压根不在一个水平。
曾经我在一个电子厂做暑假工,当时就做三星、小米、vivo这些企业的电源键、音量键,其中vivo的工序最多,要求最严,公差要求非常严格(甚至比三星都严),经常有退货回来的,但是老板却把步步高当做财神爷,因为它给的单价高,回款快。而小米做过一些,来料很明显就粗糙很多,中间一些工序都省了,当时一起上班的小伙伴也有用小米手机的,所以就很好奇的对比了一下,并且品控很宽松,基本上出货都没有退回来的,究其原因,人家给的单价就低。
所以这一套理论用在富士康一样适用!
第一、苹果跟小米的品控标准不一样!想一想,小米手机最便宜的有几百块的机器,而苹果最便宜的都是三四千块,两者制定的标准自然不一样,并且苹果对于产品甚至代工厂的管控监管非常严格。就不说成为苹果供应链有多难,就是富士康在管理上也要听苹果的,比如禁止使用童工、非法劳工、强制加班、福利保障等等,试问这些小米做得到吗?
说回产品,苹果用的屏幕是三星顶级的,不锈钢边框是一个整体挖空而成,号称手术刀级别。而小米的金属边框都是铝合金冲压,不管是材料还是工艺严苛程度都不在一个水平。看看小米手机,葫芦屏、大缝隙这些质量问题屡出不穷,说明在产品标准上完全不是一个级别。并且苹果还会全程监督指导生产,在一些技术难题上会协助处理,小米在这方面还差得远,连华为都赶不上,更不要说苹果。
第二、给出的单价也不一样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苹果是富士康最优质的客户,看看供应链企业中有多少企业以作为苹果供应链为荣,强如京东方的OLED屏幕也没能通过苹果认证,这不仅是苹果产量大,更是因为单价高,下一次单那就够喝一壶了。
就像我前面说的一样,同样是生产音量键和电源键,大家给的单价不一样,出来的产品就不一样。我之前待的那个电子厂为了成为三星的二级供应商,前前后后准备了大半年,最后过审后一次下单就是几十万套,稳定且优质。苹果销量那么大,产品型号少,要求高,单价好,做出的产品自然强很多。
第三、生产地也有一些小区别苹果手机的主要产地是郑州富士康和深圳富士康,而小米手机的主要产地是廊坊富士康。不管从历史还是从规模上来看,廊坊富士康都不是这两家厂区的对手。
深圳的观澜园区就不说了,这是富士康在中国最早的工业园,很多苹果手机都是在这里试样的,可以说是大陆总部。而郑州富士康是大陆最大的加工厂,人数多,规模大。至于廊坊园区,要不是因为小米,可能现在就是一个做小零件的园区了,没有什么稳定的货源。
不管怎么说,在这一点上郑州富士康跟深圳富士康都已经获得了认可,销往全球的iPhone手机质量还是很稳定的。
所以各种因素结合在一起,苹果跟小米的质量就不可能在一个级别,不然小米手机也不至于这么多吐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