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福医药股票,什么股票可以拿来投资养老

2023-09-28 13:35:02 61阅读

人福医药股票,什么股票可以拿来投资养老?

先说结论。

可以做养老投资的股票,一定是消费股,而且会集中在医疗相关和食品饮料。

人福医药股票,什么股票可以拿来投资养老

千篇一律的答案往往存在问题,很多人都在说买银行股可以养老,就一定有逻辑问题。

如果银行股分红那么稳定,养老无忧,那么大量资金就会涌入银行股,导致股价上涨,分红率降低。

而现实情况是银行股并没有上涨,说明资金对于银行股的价值并不完全认可。

银行股的股息高,这是不争的事实。

但银行股的股价并不上涨,说明银行股增长缓慢,没有太多的想象空间,未来的股息出现增长概率也很低。

养老一定会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生活花销的增加。

一方面通货膨胀本身的存在,会导致养老的开销增长,另一面年纪越大,患病的概率越高,潜在的医疗支出也会增加。

你买了100万的银行股,如果银行的业绩不涨,股价也不涨,今年给5万分红,明年还是5万,过10年后还是5万。

那么你觉得银行还能给你养老吗?

生活品质会不会下降?

老了要花钱,分红不够怎么办?

所以,投资股票来养老,必须满足股票的上涨+上市公司的分红,至少能跑赢通胀,保障生活品质。

另外,养老是个长期的问题,必须得拉长了看,哪些行业更有长远的发展潜力。

长期来看,消费赛道经久不衰,牛股频出,分红比例也不是很低,是最适合做养老投资的股票了。

消费中,食品饮料和医药医疗都是刚需,业绩保障最强,自然也就更适合。

食品饮料根基更稳一些,尤其是部分品牌老字号,核心壁垒很高,竞争对手很难入局。

而医药医疗,赛道相对比较拥挤,竞争压力大,当然,市场需求增速也更快,企业发展机会更多一些,潜在回报更好。

当然,那些吃人口红利的互联网大厂,诸如腾讯、阿里、美团、拼多多、京东等头部企业,企业的业绩和成长性也极高,也是能稳稳跑赢通胀的,适合投资养老。

长期来看,这部分互联网巨头,拿来做养老金的储备,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有些人单纯地认为,投资养老就是长期安稳的分红,但请记住,财富世界里没有绝对的稳定,这就像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医疗相关赛道

医疗赛道和养老,其实是息息相关的。

有一点要明确,政策调控下,医疗赛道中,常用药的价格,并不会太高,这部分企业能活,但净利润并不会很好看。

这就是为什么一些药企一旦被列入集中采集的名单,就会被视作利空,股价暴跌。

因为集中采集后,药企的利润将会被压榨到一个很低的水平。

所以,我们指的医疗相关赛道,并不是单指药企,主要针对的是自费创新药、高精密医疗设备、医疗保健品、专科医院、医美、高端生物制药等。

接下来一个一个说。

1、自费创新药。

有那么一些医疗的企业,就是长期做创新药物研发的,而创新药区别于常用药,属于特效药范畴。

可以这么说,药效更好,但价格更贵。

有些人称之为暴利,其实创新药的研发背后,投入的研发成本也是不可估量的。

未来的市场,在人们对于健康的渴求下,创新药的市场非常大,因为具有购买力的人群其实是很庞大的。

创新药企业未来的发展是非常可观的,只不过也会有一些相关企业在长跑中折戟。

2、高精密医疗设备。

高精密的医疗设备,也是医疗消费升级的核心之一。

这个其实不用太多的解释,因为医疗设备的升级完全是肉眼可见的速度。

在过往很长一段时间,高精密的医疗设备主要依赖于进口,现如今国产替代化已经相对比较完善。

高精密的医疗设备制造企业也逐步开始展露手脚,这些企业长期来看成长性也是非常好的。

3、医疗保健品。

医疗保健品,其实更不用多说。

我国的医疗保健品市场空间巨大,人们对于保健品的意识也在逐步增加。

上市的保健品公司,所有的保健品都需要通过国家审批,不仅安全,而且会存在很大的品牌优势。

这个行业的年销售额,正在稳定的增长。

当然,那些山寨害人的保健品,会随着时代的长河,逐步逐步地被淘汰掉。

所以,保健品赛道,也是长期稳定的医疗消费品赛道。

4、专科医院。

目前比较明确的专科医院,自费为主的,主要是牙科和眼科。

确实,牙科和眼科的市场前景非常广阔,这个在全球都是一样的。

简简单单看个牙,补个牙,好几千没了,种个牙一下就是好几万。

但实际上,种一口牙的成本才一两万甚至更低,真的是个暴利行业。

眼科也差不多,视力矫正做个激光,就是几万元。

眼科、牙科本身还带有医美属性,市场的前景和想象空间巨大。

5、医美。

医美行业不单单指的是做外科整形。

医美的药物不仅暴利,还深受年轻人喜爱。

不论是化妆品,还是护肤品,亦或者是美容相关产品,都是高毛利产品。

一旦销售渠道打开,上市公司真的是躺着数钱。

医美整个行业的需求摆在那里,未来的市场前景非常可观。

这也是整个医疗消费中未来年轻人的主要市场。

6、高端生物制药。

最后就是高端生物制药,这个赛道并不算拥挤,但技术要求十足。

现如今的细胞研究、生物制药、疫苗、免疫疗法等,其实都是高端生物制药的领域。

这个行业是真刀真枪拼技术,未来前景广阔,甚至可以改变人类的医疗细分赛道。

当然,生物制品的需求量总体的增长是非常高速的。

也就是说这条赛道未来几十年,都是医疗行业的主赛道之一。

这一点从最近两年大批量集中上市的生物制药企业上,就可见一斑。

7、医疗耗材。

医疗耗材是整个医药大消费的基石之一。

基于我国的人口基数,以及医疗耗材的总体成本相对较低,未来在医疗耗材的整个细分领域,还是大有可为的。

只不过,医疗耗材行业,隶属于中低端制造业,相对比较拥挤。

头部的企业前景会更为广阔,腰部行业会呈现竞争格局,底部企业由于成本问题大概率会被逐步淘汰出局。

这个行业的投资相对比较简单,但想象空间并不大,只能说是稳定增长。

当然,如果能打开海外市场,就像是卖口罩、卖检测试纸,那么机会还是很多的。

因为未来不缺房,所以抛开房价,过往20年,总体的通胀率其实在平均3-5%,而医疗的通胀率在10%以上,可见这个行业的吸金能力和发展前景,是长期跑赢大众通胀的。

食品饮料赛道

食品饮料的大赛道,其实并不用做过多的解释。

只不过最近两年的细分领域,真的是太精彩了,导致散户的认知一下子出现很大的增长。

白酒的茅五泸,酱油的海天,食用油的金龙鱼,奶制品的伊利等等。

这些个赛道的成长逻辑,主要有四个。

第一、总体销量的上涨。

销量的上涨,其实不需要多说,主要是在于市场需求的增长和渠道的多元化。

当然,最近几年,其实从销量上来看,即便是头部企业,也都开始慢慢出现瓶颈。

毕竟整体的人口基数已经不在扩张,居民的消费力水平也已经遇到瓶颈。

由于全国一盘棋,产品价格是一致的,那么在三四五六线城市饱和后,总体的销量上涨,一定会慢慢放缓,甚至于持平。

第二、产品价格的上涨。

产品的价格上涨,是靠通胀带动的,也是消费类个股抗通胀的主要因素。

当货币越发越多,当CPI缓慢上涨,食品饮料的价格上涨,也就成了自然。

当然,除了供不应求的茅台,大部分食品饮料的企业涨价,也都是相对比较谨慎的。

每年2-3%的提价幅度,还要根据原材料价格的影响来判断,一般不会轻易调价。

长远来看,总体价格和通胀的价格是持平的,企业的利润增长,也至少在价格层面没有太多的劣势。

这不像是家电行业,产品升级换代,但是价格却几乎不怎么涨。

第三、市场占有率的提升。

市场占有率,其实是当下各大食品饮料公司的必争之地。

说白了,蛋糕如果就那么大,谁抢的份额多,谁就更赚钱。

这时候,头部的企业主要是打品牌,成本并不是特别高,而腰部的企业有可能就会压缩利润去走促销,薄利多销企图打开市场,而尾部的企业,一般就摇摇欲坠了。

市场占有率和品牌知名度的关系其实很高,因为大部分终端消费者还是认品牌的。

当然,这还会和一部分的销售渠道网络相关,除了线下的经销商,现在网络直播带货的红利,也是有助于帮助提升市场占有率的。

第四、成本控制和效率化。

最后一条,其实对于头部企业和生产量大的企业更有优势,就是成本控制和效率化。

越大的企业,越容易控制成本,毕竟上下游的价格话语权都在自己手上。

至于效率化这件事,就看一家企业到一定规模后的内部经营能力了。

很多企业的毛利润率并没有太多的变化,但是净利润率却在缓步提升,这本质上就是一种效率提升的结果。

优秀的企业不仅要会赚钱,还要会省钱。

最后说说股票养老的几个误区

看到有人提到,一些国企央企,大到不能倒的企业,适合养老。

这个和买银行股、保险股等去养老,其实是异曲同工,却问题十足。

其实,大到不能倒的中石油,已经是一个反面教材的先例了。

既然是投资股票,用于养老,其实更侧重于长线投资,稳定投资,既有稳定的分红,又有市值的增长,那么在选择上市公司的时候,就要避开一些坑。

1、股票的成长性优先,而非业绩稳定性。

很多人觉得考虑养老,应该优选业绩稳定的股票。

纵然业绩稳定非常重要,但既然是股票市场,一定是成长性优先考虑。

一家公司10个亿,10年后成长到50亿,中间起伏较大,另一家公司,30亿,10年后成长到50亿,没什么波澜,哪一家更适合养老投资?

其实依然是第一家企业,因为平均年化成长率更高。

如果你要选择每年稳定增长稳定收益,直接不买股票,存银行买理财,岂不是更稳健。

2、朝阳行业优先,蓝海市场优先。

在股票的行业选择上,一定要优先选择朝阳行业,蓝海市场。

不要去选择那些竞争激烈的市场,因为这些市场即便蛋糕很大,机会也很少。

你觉得买到一家好公司了,其实好公司的股票都不便宜了。

真正的投资机会,长远来看,依然在朝阳行业里。

一个已经进入红海的市场,要长期稳定的产出现金流,还要能够稳定成长应对通胀,显然对于一家企业来说,是很困难的。

3、估值低的区域买,并非随时买入。

买股票投资养老,一定要注意,尽量不要在高估值区域买入,尤其是那些喜欢买成长性偏低股票的投资者。

比如高估值区域买入银行股,那么光估值的损失,就足够抹掉好多年的分红。

更重要的是,估值越高,分红比例越低,股价下跌分红比例上升,和你的关系很小。

就比如5块钱买的银行,和4块钱买的银行,银行每年分红10派2,5块钱买的就只有4%,4块钱买的就有5%,即便时间推移了,分红率依旧一个是4%,一个是5%。

吃分红一定是在高股息时买入才对。

另外,成长性个股的股息,是动态的。

就比如你买入的时候企业净利润10亿,之后净利润变成了50亿,那么同样是拿出50%来分红,你的分红就是原来的5倍。

或者说你买入的价格是10块,分红10派2元,股息2%,股价涨到50块,净利润翻5倍,分红10派10元,那么你的股息其实就是10%了。

所以,别看当下买入茅台的人,10派193元,如果是20年前买入,10派6元,光分红就涨了30多倍。

4、长期定投更适合养老金储备。

最后,就是如果买股票是为了养老做准备,建议是长期定投,而不是一次性的投资。

分批投资一方面可以均摊成本,另外一方面可以积累资金。

资金积累是正向的,可以抵充掉一部分的投资风险,可以平滑整个收益率。

当然,长期定投需要找到合适的投资标的,如果买错了股票,选错了行业,那结果可想而知。

所以,本质还是在行业赛道和上市公司的选择上。

坦白说,养老这个话题谁都要去面对。

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必须通过买股票的形式去养老,社保也好,商业保险也罢,自己做理财也都是可以养老的,还有一些人收收房租一样可以养老。

股票投资只是一个投资渠道,而且可以做长期投资去匹配养老需求。

我们不要过分地去解读一种投资工具,强行去把股票和养老这件事挂钩。

合理的做好资产配置,就可以舒舒服服的养老。

从15年到19年炒股?

炒股的心酸只有过来人才知道,本人2003年炒股,没人教我,自己买书学知识慢慢摸索,到2005年总共投入七万,是我的全部家当。最低亏损到三万,到2017最高达到五十万,2008亏到二十万不到,人都得了郁郁症。休息了几个月看行情起来,继续战斗,到2009年又达到五十万多万,最后几年联系亏损,没有没有找到盈利的方法,牛市赚,熊市亏。一直到2014年好像资金不到二十万,都有点想退出股市,还好大牛市来临,加上自己工作的钱,可能有三十万,到2015最高达到两百万,最后股市暴跌,由于加了融资,最后七十万跑出来。空仓几个月,反思自己到底那里出了问题,最后放弃中长线,玩超级短线,终于找到致胜之道,连续保持盈利,哪怕2018也有百分之二十的盈利,如果开支不用股票上面的钱,估计超过千万

40多家上市公司发布股份回购公告?

10月26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公司法》修订草案,对《公司法》中有关公司股份回购的规定进行了专项修改

新版本规定的股份回购增加了第五和第六项情形,其中第六项当中强调了上市公司为维护公司价值及股东权益所必需的情形,其中库存股的提出是本次法案修改的最大亮点

库存股管理:只能二级市场买入,合计不超过10%股比,最长持有3年,董事会有回购决定权

简单来说,就是鼓励上市公司施行供给侧改革,在股价大幅下跌的时候减少市场当中的流通筹码提高股份价值的行为。同时,为了方便各企业积极回购,简化了回购的制度

针对主要的回购意图(维护股价)可以通过董事会审议即可,不必召开股东大会,这使得公司回购议案到执行的时间大大缩短。

回购此前在我国资本市场当中很少见到,而欧美发达国家则习以为常。此次改革给中国股市的长期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不过回购当中也会有一些陷阱值得注意,因此本次回购的具体操作细则还未详细发布。对于市场最关心的回购资金来源范围(能否举债),配套融资的审核,如何界定回购中利益输送、内幕交易、市场操纵等不当行为,库存股的表决权、分红权如何界定等问题,还需要交易所在新版规则中进一步说明

例如:10月30日晚,海鸥住工发布《关于公司董事长提议回购公司股份的公告》,公司董事长提议公司出手回购不低于本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的 5%,不超过本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的 10%。听起来这是一件大好事,但10月22日该公司解禁股数量5026万股,占总股本比例9.93%。11月09日将有解禁数量4325万股,占总股本比例8.54%。

是否涉嫌利益输送呢?这个如何设定还有待后续细则的发布。回购是否所有公司都适合呢?

当然不是,回购需要消耗公司大量的现金,对于像格力、平安这样企业账户上上千亿存款的很简单但很多公司目前现金流紧张,维持经营都困难如何回购?

如果为了维护股价而影响了公司正常经营,则可能导致更悲惨的局面,所以只有好的企业才有能力回购,这样的回购才更有价值。否则为了回购维护股价则损失企业长久发展,短期虽好长期剧痛

根据企业现金流量和已发布回购计划来看,以下企业回购含金量较高

中国平安、恒力股份、科森科技、陕西煤业、天士力、通威股份、桐昆股份、新泉股份

关注【铁算盘说股】,让你从股市小韭菜,变成炒股老司机!感谢阅读,自媒体码字不易,欢迎点赞评论!

二手市场股票能分到红利吗?

我想您说的二手市场应该是指股票发行后进入交易的二级市场,二级市场股票是可以分到红利的,但是要想拿到红利需满足两个条件。

1.上市公司股东大会决议分红,分红会发公告,报告期内上市公司有盈利是分红的必要条件。

2.在股权登记日前(包括当天)买入或持有股票,股权登记具体日期也会提前公告(股权登记日即统计和认定股东是否可以享受红利的日期)。

分配红利的方式常见的有两种:

1.现金红利,就是以现金的方式分配给股东;2.股票红利,就是以股票的方式分配给股东,就是通常所说的高送转,分配后股票总数增加。

还有一种比较少见,但之前确实存在,就是实物分红,比如之前黑芝麻(南方食品)发放黑芝麻乳产品、量子高科发放龟苓膏、人福医药发放避孕套、得利斯发放牛排,严格意义来讲这些不能说是分红,更像是一种噱头和炒作,从监管角度来讲鼓励的还是现金分红。

分红送股都会自动进行,不需要投资者任何操作,只要满足前面的两个条件耐心等待就可以。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红利分配当天虽然增加了现金或股票总数,但是除权除息后会使股价降低,投资者的账户总资产是不变的,而且红利会根据后续股票持有时间长短在卖出时需要补缴0-20%的税款。

这样看来分红是不是就没有意义了呢?当然不是,因为普通投资者投资股票的收益主要来源于资本利得,也就是股票的买卖差价,能够长期分红送股的上市说明公司是相对比较优质而且盈利能力比较强,,会更受投资者青睐,短期或长期股价会上升,也就是常说的填权行情。

上市公司分配红利都会发公告,可以通过券商app,上交所、深交所网站,一些财经类门户网站关注上市公司公告信息,几乎每年都会有一波高送转行情,可以适当关注相关股票。

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可以留言、关注交流。

怎样才能规避股票市场上出现的坑?

最近几年黑天鹅太多,搞不好就掉坑里。

想要避免这个情况,其实也有几个办法。

第一是跟随大势,趋势不好尽量空仓,等真正的牛市到来再进入市场。

第二,不去随意买卖某只个股,而只是参与ETF等指数基金的买卖,这样会完全避开黑天鹅现象,但也要有基本的交易经验,必须避开基金下折等情况。

至于其他,由于大多个股财务数据造假或者不准确,别说个人投资者,就是机构也无法保证不踩雷。

所以,谨记股市有风险,对市场永远怀有敬畏之心,不然早晚会踏空一跤,摔的很久恢复不了。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