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银稳健,还能继续买吗
工银稳健,还能继续买吗?
我关注的一个搞笑大V发帖:
节后基金净值出现大规模下跌,不少明星基金成了重灾区,涉及多位明星基金经理,包括张坤、刘彦春、萧楠等。基金讨论区一片吐槽,网友们表示:坤坤们怎么不赚钱了?真的不赚钱了吗?其实还是买基姿势不对而已!赚钱的人还是大把在,请你相信基金还是很香!(这是ikun的基呀,还是赚钱滴~)只是持有的基金利润遭遇了大幅度回撤,这时候很多人都会产生后悔心理,在3700点的时候为什么不止盈?我在1月份的时候(大盘3600多点止盈了好几只基,所以也就没有想着继续止盈)说白了还是人性的贪婪~回撤那么多问我什么感觉,心疼是肯定的,毕竟都是钱。再次让我意识到止盈目标的执行力一定要强,否则不止盈那就是一个数字。我一直认为风险是涨出来的,机会是跌出来的。这个时候恰恰是积攒份额好时机。对于新基民来说,这次调整幅度比较大,每天看着钱减少,是不是心里承受不住了呢?今天就来分析一下为什么有人买基金会赔钱?哪怕市场表现不错,基金表现也不错,但有的人就是不赚钱!基民赔钱的三大原因:1、错误的进场时机在股市上涨时,形势一片大好,基金的赚钱效应明显,大家争先恐后都去买基金,连跳广场舞的大妈们也都加入了养基行列。国内股市牛短熊长,当你满怀信心进入基金市场时,正好赶上股市下跌趋势的开启,眼见着自己买入的基金下跌了10%,匆匆割肉离场,发誓再也不买基金!举个例子:在过去10年,股市有一波牛市,在2014年2015年,市场已经5000点了,很多人直往前冲,那你不当韭菜谁当呢?现在有没有牛市,现在就是结构牛吧,2020年7月是结构性牛表现比较好的时候,很多人都很期待。就拿诺安来说,涨的很猛,很多人就在这个时候开始买基金,接下来这只基金开始调仓,一路下跌,基金经理一时还被骂上了热搜。总是在市场涨到高峰了并开始回调时后知后觉进入,以为自己就要开始赚钱了,并认为牛来了。在别人赚钱了,你眼热别人赚钱,一股脑什么都不管了钻进去。2、频繁操作,不断买卖买基金没有做好长期持有的准备,把基金当作股票来炒,喜欢追涨杀跌,波段操作,缺乏耐心和淡定的心态。以股票型基金为例,申购费率一般不低于0.15%若持有时间少于7天,赎回费率一般是1.5%,短线频繁操作,手续费花不少钱没赚到。有的人会认为,我收益超过这个费率就好了,那我们的时间成本,一来一去,你下次再买入呢?也有人一开始是打算长期,做着做着就成了短期,甚至追涨杀跌。一周5天,你申购一天第二天确认,卖出一天,第二天确认,一周就没了。除了时间成本,最严重的事情是什么?殊不知自己把一个完整的股票走势切成了很多段,那你还能赚到什么钱,或许他正处在上涨期,你也就是赚个热闹。那有些人就是想赚短线,那也没办法,但我们不可能每次进去就涨,手续费很贵对我而言。前阵子大妈买基金几十年从4万变137万,也是从另一方面说明,基金适合长期持有。3、跟风买基金很多新手看到一些第三方平台展示的基金近三个月涨幅多少,不做任何分析就认为这只基金不错,结果买入后接连下跌。这也是你买了某某平台推荐的基金不赚钱的原因。很多排名基金今年排名第一第二年可能就第10名啦,如果一个基金不打榜,绝大部分人是不会认识这只基金的,现在几千只基金,如果不被平台推荐就没有人知道他。打开支付宝,天天基金等都有打榜基金。另外一个跟风就是从邻居、同事、朋友买基金赚钱了,你就跃跃欲试也去买这只基金,一顿操作猛如虎,很容易买在山顶。跟风买基金一定是热门的基金,那一定波动幅度大,也容易买在山顶。买基之前先做一个大致了解(很多人买了一堆基金却不知道自己买的什么基金)第一步是要确定买哪种基金市场上大致分为,股票型、混合型、指数型、债券型、QDII这几类(LOF上市开放式基金/ETF场内基金)。股票型和混合型,又称为主动型基金。指数型又成为被动型基金。QDII是投资港股和海外市场的基金。第二步挑选一只好基(以主动型基金为例)可以从下面几个维度来挑选筛选出一只合适我们的主动型基金。基金评级:晨星网可以查看基金评级,五星最佳,只有同类型基金中前10%能拿五星。前32.5%才能拿到四星。从这个角度看出星级越高实力就越强,基金就越好。基金公司:无论是选择主动型还是被动型,都是要优先选择大公司的基金。公司的规模越大,整体的投资调研实力就越强,越容易获得高质量的信息。基金经理:每个基金经理时间精力有限,并无法对每一个股票做到精通,精通一两个领域为最佳。比如张坤等;很多基金经理并非金融专业但这并不影响他们的搞钱能力,比如中欧医疗葛兰是美国西北大学生物学博士,所以她最擅长医药领域的基金。被骂上热搜的蔡经理是研究芯片的博士,曾任职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历史业绩:查看历史业绩时,我们一定要留意基金经理的管理年限,因为由于离职等原因,基金的管理人是会变更,过去优秀的业绩可能不是现在的负责人创造的。基金规模:首先主动型基金的基金规模不能太小,最好要选择2亿以上的。也我们不能选择规模太大的基金。所以我们在挑选主动型基金时最好选择那些基金规模适中的,最好在5亿~50亿之间的基金。基金指标:标准差-即基金每月的总回报率相对于平均月回报率的偏差程度,波动越大,标准差也越大,反之波动越小标准差越小,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基金收益率。夏普比率-是衡量基金风险调整后收益的指标之一,即基金总回报率高于同期无风险收益率的部分,一般情况下,该比率越高,基金承担单位风险得到的超额回报率越高。最大回撤-最大回撤是指基金成立以来,净值从最高点回落到最低点的差值,即最大亏损幅度。主动型基金的择时选股能力十分重要,一旦管理者发生了变更,那过去的数据就失去了参考价值。一切准备就绪我们下面就来聊聊正确买基姿势1:忽视短期波动,坚持长期持有在《股市长线法宝》这本书里,作者研究了美国1802-2012年的全部数据得出结论:在超过200年的时间里,持有货币的被通胀吞噬了95%的购买力而股票的收益率却远远高于债券和黄金。但是股票背后的公司也会经历生命周期,长期持有基金则能获得较高的收益。原因1:价值回归需要时间一般情况下价值投资者都是在市场悲观之时买入股票。在企业价值不变的情况下,市场越悲观,我们就能买到越廉价的股票,而且这种股票的安全边际很高。但是,市场悲观情绪的消化,投资者认识到公司的价值,这都需要时间,也就是说价值回归需要时间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我们应该学会耐心等待。最好的办法就是买入,等待!因为一个公司成长他需要时间。原因2:价值增长需要时间一只股票的价格最终取决于上市公司的价值,而公司做实业是需要长期经营才行。一般企业想实现收益的增加,那就必须要扩大生产,这就需要投资建厂房,购买设备,招募人オ等等一系列流程下来往往就需要几年时间才行。就算公司采用并购的方式进行扩大再生产,那也需要时间来整合。定投是在平摊成本,很适合价值增长。2:精选绩优基金,适当组合投资选择基金时,不能跟风,不能看好一只基金就一把梭哈。不能将鸡蛋放在同一只篮子里,相反,太分散也不利于资产增值。可以构建配置基金组合,以更好的抵御基金投资中的风险,确保东边不亮西边亮,当然全部飘红更喜人。都说会买的是徒弟,会卖的是师傅基本常用的止盈方法有两种1目标收益率止盈法就是先设置一个目标收益率,然后收益率达到当初自己制定的收益率之后止盈卖出。但他有一个弊端,比如18年,如果你定20%止盈目标,有可能会发现,根本实现不了。比如20年你定30%的止盈目标,你会发现,太容易了。2估值止盈法主动型基金是无法估值的,对于市场是否高估卖出,买入合理或低估的股票是基金经理在操作。对于此,无法使用估值来评判这个基金是高估还是低估。就像2020年,大多数基金都到了高估值,市面上几乎只剩下“三傻”还在低估值区间。比如大家熟知的茅台,就从前几年的25倍估值中枢到了现在的35-40倍的估值。这就是市场不同时间给与的不同估值。如果一定要按估值去买卖基金,会出现一直买不上,卖了却一直涨,有时候买了又开始下跌,不断补仓不断跌!止盈相对来说还是佛系一些比较好,对于非金融行业的“打工人”来说,知足常乐!秉持我的一贯作风“佛系养基,与时间为友,知足常乐”因为不止盈,那就只是一串数字,只有落袋了才是金钱。债券基金真的稳健吗?
应该说除了货币基金(余额宝对应的产品)以外,就数债券基金最为稳健了,稳健到什么程度呢?
稳健到他的收益率都不被市场所重视,但其实13年来,年平均收益率达到了7.65%。而只有熊市的时候,市场才会恢复对保持正收益的债券基金的关注。
13年以来,债券基金只有1年是平均负收益近13年多以来,债券基金只有1年出现过负收益,其余的12年都取得了正收益,应该说是比较稳健的一个投资产品。
比如2018年,上证指数跌幅超过20%,股票市场哀鸿遍野,前3季度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平均都是负收益,只有QDII和债券基金平均取得了正收益,债券基金才开始收到市场的关注。
根据Wind统计显示,截至9月28日,各类基金中,QDII基金的平均收益率最高,为3.1%,其次是债券型基金,为2.85%,而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平均收益率分别为-16.09%、-8.25%。
而今年以来表现最好的前10只债券基金,表现最好的收益率达22.46%,为长信稳益纯债。
13年来债券基金的年平均收益率达到7.65%那是否是只有今年债券基金表现才如此出色呢?不是的。债券基金从2005年-2018年的13年间,只有2011年出现了3.12%的亏损,其余年份都出现了正收益,其中2017年平均收益率1.59%,2018年前3季度平均收益率2.85%,13年的平均年收益率达7.65%。
这还只是平均的收益率,如果选择了一只优秀的债券基金,这个收益率还可以提升。比如个人比较喜欢的易方达稳健收益债券。
2005年9月成立,累计收益率139.32%,成立以来换了4位基金经理,现任基金经理任职时间为6.5年,那我们就从2012年的业绩开始看起。因为不是同一位基金经理的业绩没办法进行对比。
从上表可以看出,易方达稳健收益自2012年-2017年均取得了正收益,年均收益率11.86%。即使是在2013年和2016年的熊市,依然帮助投资者守住了本金。而2018年呢?依然取得了2.2%的正收益。
很多投资者朋友都不屑于债券基金的收益率,总觉得这点收益率对于资产的增值没有贡献,但其实这里面蕴含了一个深刻而简单的投资道理,那就是不要亏损。当你亏损了50%以后,你需要涨100%才能回本。
因此,个人还是喜欢在进行组合的时候,增加一点债券基金的配置,平衡整个组合的风险收益比。因为股债通常都是有跷跷板效应的,债券可以降低市场大幅下跌时,组合的风险。
以上就是个人对于债券基金的看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手动码字,分享不易,谢谢点赞。
养老理财产品问世了?
只要收益合理,养老理财产品为什么不买呢?我认为养老理财产品未必就比其他的产品效益差,如果养老这个产业发展好了,的确也是一个银发产业。
而且我们整个的养老产业目前来说还刚刚起步,跟美国的养老产业相比还有很多的差距,那么恰恰说明我们在这个领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发新一些养老的理财产品也是情有可原的。
未来的话我们还甚至可能成立一些养老的上市公司呢。当然这些理财的资金可以去投资养老概念的上市公司,那么收入就会更好一些了。
我们现在普遍都实行的是在家庭里面居家养老,但是这样的养老可能不够专业化,老人们饭可能吃的也不正常,还不如是像幼儿园一样的养老院大力发展,然后筹集资金把养老院建得更好一些。#2021生机大会##新媒体##自媒体##微头条日签##我要上头条##策划##文艺##正能量##千粉互娱#
中国平安人寿中国人寿新华保险和工银安盛?
购买首选的是产品,保险公司不分大小,都是经过银保监会批准的,大小区别就是成立大早与晚你看工银人寿保险公司的背景资金也相当的厉害,只不过这样的公司不像某些大公司做广告,所以购买保险产品一定要了解清楚条款;
一:了解一下重疾保险的保障范围:现在的重大疾病保险都分轻重:中症;重症;有的分组。
二:重症都包括那些包种:因为重疾可以赔付五次:看一下它们间隔多长时间。
三:重疾保险是有保费豁免,了解一下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保费可以豁免。
四:缴费期:多少年:病额是多少?有没有附加保险!
这是购买重大疾病关心的问题,买保险不是买名牌,在大的公司不属于理赔范围照样不理赔,
选择哪家不重要,重要的是哪家产品适合你是最重要的。
以上是我的回答不知道对你选购商品有没有帮助!
我的回答完毕!
银行净值型理财渐多?
1、2018年4月,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联合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俗称《资管新规》)。9月,银保监会正式发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俗称《理财新规》)。随着这些政策的相继出台,打破刚性兑付、产品净值化已经成为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趋势,加上现在又要求各银行成立理财子公司,未来净值型理财产品会逐渐成为主流。
2、银行的净值型理财产品与我们日常通过股票账户购买的很多开放式基金类似,属于非保本浮动收益型理财产品,没有预期收益,没有投资期限。产品每周或者每月开放,用户在开放期内可以进行申购赎回等操作。这么看,是否就和基金没有区别了呢?其实还是有所区别的:
首先,要关注申购期和赎回期、申购费和赎回费,最后赎回的时候是要扣除相关费用的,有些产品可能会有优惠时间段,比如在该时间段可以免除或者降低相关费率,这个要仔细阅读产品的细则。此外,申购是按照份额的,具体则是用你的申购金额除以申购日当天的净值。
其次,可能有些投资者习惯了银行传统的模式,心理上难以接受理财产品的净值波动,觉得有波动就有风险,这其是错觉,以为用净值来计数的产品风险就很高。事实上,一些用净值来计数的理财产品还是很稳健的,而且收益也不错,比如工银财富全权资产委托系列增强配置年金型理财产品。当然,肯定也有那种有可能亏损的产品,这个就需要个人不断的研究,以及评估个人的风险接受能力了。
再次,净值型产品包括基金在内赎回的时候基本都是T+1日到账,这个与传统理财产品相比还是有一些优势的,不像有的理财产品,申购和赎回的时候都有时间损失,等于是变相降低了收益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