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概念股,和过去的供销社有何不同

2023-09-24 08:06:03 58阅读

高铁概念股,和过去的供销社有何不同?

个人认为现在的供销社,主要是面向广大的农村,可以直达全国每个生产队,方便广大农村的人们采购各种所需要的商品,因为,现在的供销社利用现代网络,和各种物流能力,在全国实现一体化发展,由于,实力深厚,科技管理,运作,使农村的人们从种子,化肥,家电,衣服,冰淇淋,矿泉水在供销社都绒买到,另一个功能,就是农村的各个水果,鸡,鸭,山货等它都可以收购。这也是扩大内需的事。

高铁概念股,和过去的供销社有何不同

2023有望重组的央企?

2023有资产重组潜力的39只央企股。有重组潜力的39只央企改革股。

600505 西昌电力

600262 北方股份

000663 永安林业

300425 中建环能

300140 中环装备

600345 长江通信

000798 中水渔业

600396 金山股份

688569 铁科轨道

600379 宝光股份

000698 沈阳化工

000777 中核科技

300388 节能国祯

600636 国新文化

600622 光大嘉宝

002305 南国置业

000731 四川美丰

300523 辰安科技

300847 中船汉光

002037 保利联合

000566 海南海药

002106 莱宝高科

002246 北化股份

300114 中航电测

600343 航天动力

300455 康拓红外

300197 节能铁汉

000008 神州高铁

000881 中广核技

002777 久远银海

600720 祁连山

600158 中体产业

600198 大唐电信

600744 华银电力

002819 东方中科

000016 深康佳A

688027 国盾量子

你觉得股价便宜跟估值低估?

如果是单纯说股价便宜和估值低估,自然是估值低估更重要,因为股价仅仅是交易价值,估值才能反应不同公司盈利能力的差距,估值越低说明股价对于每股盈利力越低,但需要注意的是,估值也并不是判断股票价值的唯一标准。

一、股价高低并不能代表更有价值

股价便宜,只是股价的绝对值,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股价的高低除了与业绩有关之外,还与公司的股本有关。比如说一家公司市值100亿,股本50亿股,股价为2元,净利润1亿;另一家公司市值为100亿元,股本为5亿股,股价为20元,净利润为5亿元。

这两家公司,谁的业绩更好?很显然,第二家公司的业绩更好,那么如果我们简单的看股价高低,第一家公司的股价只有2元,而第二家公司的股价为20元,就觉得第一家公司股价很低很有吸引力,而第二家公司的股价高达20亿元,股价太高了风险太大了?

两家公司市值都为100亿元,说明市场给该公司的出价一样高,而第一家公司净利润只有1亿元,第二家公司却有5亿元,假如你同时全资收购两家公司,付出都是100亿,但是第二家公司可以带来每年5亿的利润而第一家只有1亿,是不是第二家公司就更有价值更划算了?

A股有大量股价只有几元的低价股,这些股票有因为股本大而低价的,也有因业绩很差而跌至低价的,有不少低价股都是业绩亏损面临退市风险的,并不能单纯用低价来衡量公司是否有价值,如果是从基本面的角度来看的话,实际上股价的高低并不重要。

因此,仅仅用股价高低来衡量公司是否有价值本身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二、估值水平更能说明公司价值

经过对比,可以发现,第二家公司更有价值,实际上这就是估值差异了。第一家公司100亿市值,净利润只有1亿元,对应的市盈率为100倍,而第二家公司净利润为5亿元,市盈率为20倍,第一家公司的估值是第二家公司的5倍。

更简化一些来理解的话,第一家公司的股本为50亿股,净利润为1亿,每股收益为0.02元,而第二家公司股本为5亿股,净利润为5亿,每股收益为1元,第二家公司每一股的股份所赚钱的净利润为第一家的50倍。

假如我们用10万元购买第一只股票,可以购买5万股,对应股份所能赚钱的利润为1000元(5000*0.02=1000),还是用10万元购买第二只股票,可以购买5000股,对应股份所能赚钱的利润为5000元(5000*1=5000)。

用相同资金购买两只股票,第二家公司的股份对应的净利润同样是第一家的5倍,这说明了估值才能反应股份对应的盈利能力,而非股价高低。

比如在2019年4月份的时候,格力电器股价53元,四川长虹股价3.6元,但是格力电器市盈率为10倍,四川长虹市盈率55倍,显示格力电器估值更低更有价值,之后格力电器上涨了30%,而四川长虹下跌了30%。

当然,估值方式有很多种,刚刚所说的仅仅是其中的市盈率估值方,用以衡量公司股份对应的盈利情况,除了市盈率估值,还有市净率估值、市销率估值等方法。

三、市盈率低估并未代表值得投资

通过刚刚的分析,大家已经知道了一只股票,不能简单的看股价高低,更重要的还要看估值的高低。但通过估值高低也并非衡量公司是否有价值的绝对标准,这是因为公司的价值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现有价值,也就是账面价值,另一部分是未来价值,即预期价值,现有价值可以通过报表来确认,但未来价值是具有不确定性的。

比如说还是有两家公司,第一家公司的市盈率20倍,第二家公司的市盈率40倍,第一家公司就比第二家公司有价值吗?答案并非如此。

假如第一家公司股价20元,每股收益1元,市盈率为20倍,第二家公司股价还是20元,每股收益0.5元,市盈率为40倍。如果仅对比当前利能力,显示第一家公司更有价值,但是如果第二天,前一家公司业绩下滑50%,每股收益变成了0.5元,对应的市盈率变成了40倍,而第二家公司业绩增长100%,每股收益变成了1元,市盈率变成了20倍。

那么很可能就会出现在20倍市盈率时买入第一家公司股票,第二年股票跌了,而以40倍市盈率买入第二家公司,第二年股票却涨了。这就是由公司业绩变化引发的估值变化,因此当前估值仅仅是作为一个参考,一家公司有没有投资价值,还需要看未来有没有成长性。

这就是为什么有些股票市盈率很低却一直不会涨,而有些公司市盈率不低,但股价却一直在涨的原因。更多的是由公司的成长性决定的,投资者对公司未来的预期决定了市场给予公司对应的估值水平差异。

四、周期性行业容易掉入估值陷阱

有一类股票,被称为周期性行业,比如钢铁、有色、煤炭行业,这些行业的业绩主要由产品价格决定,产品价格由需求定,需求则与宏观经济有很紧密的关系,因此周期性行业的业绩呈现为大起大落,在宏观经济景气期业绩持续增长,而在宏观经济低迷期则持续下降。

这就会出现一个情况,当一家周期性行业在高景气周期中,业绩不断增长,净利润每年大幅增长,市盈率估值就会不断下降,当业绩达到顶峰时,就是市盈率最低的时候,这个时候买入,行业出现向下的拐点,产品开始下跌,业绩开始下滑,业绩也开始大幅下跌,甚至公司出现亏损,这个过程中股价就会持续下跌,这意味着在市盈率最低时买入正好就是股价的高点。

对应的,当行业达到低迷周期的低点时,业绩最差,估值水平最高,在这个时候割肉后,行业迎来复苏,业绩开始大幅增长,股价见底大涨,正好卖在股价低点。这就会掉入市盈率了陷阱之中。

因此对于周期性行业,就不能简单地套用市盈率估值,而需要结合宏观经济的变化趋势,分析行业的拐点进行决策。而周期性行业一般属于重资产公司,更适合于市净率估值,虽然公司的盈利水平发生了改变,但公司的生产线还在、设备还在、产能还在,当股价跌至每股净资产时,则意味着公司已经低估。

总结:

股价高低仅仅是股票的交易价格高低差异,并不能反应公司是否更有投资价值,估值水平更能反应一只股票是否更有价值,但需要注意的是,估值水平仅仅是一个参考,一家公司有没有价值除了看当前估值是否合理外,更重要的还需要看未来有没有成长性,持续高增长的公司估值水平会更高,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周期性行业容易掉入估值陷阱。

石墨烯会不会成为第二个纳米技术骗局?

题主所说的在前几年媒体和市场上大量的出现的对用“纳米技术”开发的产品宣传具有神奇的功能,这种现象确实是存在的,而且形成了强劲的风潮。近几年来,石墨烯也是非常热的概念,亦有大量关于石墨烯的优秀性能和产品宣传。但迟迟看不到那些优秀的产品出来,当然有些不良商家已经推出了号称应用纳米材料和石墨烯的新产品,但它们的性能肯定是远远达不到的宣传的程度。其实这都是一些不良商家利用举世闻名的新材料,新技术蹭概念、博流量,夸大自身产品价值的无良宣传,目的是为了吸引消费者能够更多的关注他们的产品。

虽然社会上出现这样一些商家的不良宣传,但并不代表这些新材料、新技术是骗局,这些新的材料和新的概念之所以能够有如此高的关注度,正是说明这些技术的独特性和远大前景。

纳米是一个长度单位,即豪微米,一纳米等于十的负九次方米,大概相当于原子大小的4倍,比单个的细菌还要小很多。科学家通过研究观测发现当物质到达纳米尺度(大约是在0.1到100纳米)这个范围之内,物质的性能就发生了突变,出现了很多特殊的性能,这种既不同于原来的原子、分子,也不同于宏观物质的特殊性能构成的材料,被称为纳米材料。比如常规的磁性材料,像铁钴合金,把它做成20到30纳米的时候,它的磁性就比原来要高出了1000倍。

这样超乎寻常的性能就为制造很多新型设备带来可能性,比如制造磁悬浮列车,这种例子还很多。正是由于纳米材料的这种独特性能具有广阔的前景,所以吸引了世界各国的科学家纷纷投入研究开发。而研究纳米材料的性质和应用的技术,就被称为纳米技术。现在科学家孜孜以求的研究带来了丰硕的成果,我曾经到清华大学的纳米实验室参观过,那里已经有了一系列的应用,其中有一项和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产品让我印象深刻,那就是碳纳米管薄膜喇叭,一片像丝绸一样的碳纳米管制成的薄膜,固定在一个支架上就可以成为一个喇叭。我们传统上的喇叭都是要使用磁铁、线圈和纸盆组成一个立体的装置,但是纳米管薄膜是一个平面,这样就大大的节约了空间。这项应用目前还属于实验室阶段,还没有量产。其实,利用纳米技术改变纺织原材料的前景也是非常广阔的,例如,前期的某些宣传所说的做到具有防水,防臭,灭菌等功能,未来是可以实现的,只是在目前阶段因为产业化工艺和成本等多种因素市场上还极少见。

石墨烯是一种独特结构的石墨,它是碳原子之间在二维平面互相连接组成了一种平面的单层蜂窝状晶格结构的新材料。金刚石也是一种碳的同素异构体,但是它是碳的立体化晶体结构。

由于石墨烯这种独特的平面结构,它具有优异的光学,电学,力学等特性,在材料学,微纳加工,能源,生物医药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石墨烯是一种单层石墨结构,所以它的厚度非常薄,一毫米的石墨大约包含300万层石墨烯,你就可以想象它的厚度有多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要分离出石墨烯难度是非常大的。这是这种性能优异的材料并没有在市场上普遍见到大规模应用的原因。但这也丝毫不能说石墨烯是一个骗局。

虽然现在无论是纳米材料应用还是石墨烯材料的应用还处于试验和起步阶段,但是它未来的前景远大。耐心等待这些高性能的材料所制造的优异的产品大量面世吧!不臭脚的袜子和高强度的材料都可期!

(图片来源于网络)

对我国新能源车的发展?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就作为一个新能源汽车的从业人员,谈谈我的看法:

1.为什么要发展新能源汽车?

首先,众所周知,我国是石油使用大国,但可惜我们不是石油生产大国,并且石油不是可再生资源,为了可持续的发展,我们必须改变能源的使用结构,而汽车对能源的消耗巨大,势必需要得到改变。而电力,氢能源这些可再生,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能源就需要被利用起来,所以新能源汽车就需要得到发展。

其次,汽油车在国家对排放的调控中,污染虽然在减少,但耐不住量大,对环境的污染还是有很大影响的,例如温室效应等,那么发展新能源,尤其是氢能源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最后,在汽车工业的竞争中,中国较西方国家晚了整百年,想超过他们不容易。发展新能源汽车是为了实现弯道超车。至少目前来看,国内新能源汽车不说世界顶级,但至少一流。

2.国家政策的推动。

国家早先就针对新能源政策出来了一系列的推广政策。比如早先的国家补贴政策,到现在一直在执行,一台新能源汽车在消费者购买时总能补贴好几万的金额。地方政府也有相应的补贴政策(2019年6月后取消),虽然2019年国家的补贴开始退坡,但是不代表国家不再推广,而是把钱用到后市场,开始就充电桩等后续项目加大投入。例如高速服务站基本都有快充桩了。同时国家在税务上也有优惠政策,购买新能源汽车免征购置税和车船使用税,并且已延期。

在北上广深等大城市针对新能源汽车还推出不限号,不摇号的利好政策,无不是在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3.消费者接受程度的提高和对消费者的利益

从我理解到的几个品牌来看,2018年比亚迪全年销售新能源汽车8.8万,北汽新能源7.8万,奇瑞新能源6.4万。但是到2019年,销售前三的分别是比亚迪24万,北汽14万多点,上汽乘用车10万多。这很明显,消费者的选择倾向开始改变,新能源汽车的销售增长量有很明显的提升,后期还会继续增长。

那为什么销售者开始选择新能源汽车呢。我觉得有几点:1.新能源汽车能耗小,才几分钱一公里,省钱。2.环境是大家的,通过国家不断的普及,大家的环保意识不断提高。3.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比较快,续航里程明显增加适合大多数人使用。4.一些城市对新能源汽车的特殊政策,使得消费者改变购买倾向。

总结:通过以上所述,新能源汽车是发展趋势,必然会慢慢成长起来。现在更需咱们生产企业和政府部门,提高车辆的续航能力,充电的便捷性,使得更多的老百姓能方便和放心的使用新能源汽车。最后如果大家觉得我说的对,请关注我,为我点赞,谢谢!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