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宁股价大涨,球鞋合同会选择耐克阿迪

2023-09-22 22:30:03 73阅读

李宁股价大涨,球鞋合同会选择耐克阿迪?

耐克阿迪?宁做鸡头不做凤尾!锡安如果考虑中国市场,李宁不是没有可能性!

NBA选秀大会已经落下帷幕,来自杜克大学的锡安·威廉姆森毫无悬念的被鹈鹕以状元秀选中,成为本届新科状元!一席白色西装致敬詹姆斯的锡安也将开启自己的NBA梦想之旅!正所谓好马配好鞍,球员们“驰骋沙场”当然少不了一双让他们后顾无忧的战靴助他们一“脚”之力!那么问题来了,今年的新科状元锡安是会选择和大多数超级球星一样选择耐克阿迪,还是会另辟蹊径与其他品牌签约呢?中国李宁品牌有没有希望成为黑马?容我娓娓道来!

锡安会选择耐克阿迪,还是李宁截胡?

先说说耐克吧!如果没有那次的杜克大学对阵北卡大学世纪之战中的意外事件,锡安也许大概率会选择与耐克签约!当时锡安在比赛中正是穿着耐克旗下保罗乔治PG2.5签名球鞋,在比赛中因为一脚踩穿了球鞋导致了膝盖扭伤退场,这也给锡安是否会选择耐克打上了一个问号。即使后来的耐克为他定制了一款加固版的欧文4。并且承诺在锡安进入NBA后,为他开出一份优渥的合同并且打造专属战靴。值得一提的是当时耐克的股价也因为“锡安事件”第二天开盘就跌了1%,耐克公司直接损失11亿美元!至于阿迪达斯,高中时期的锡安曾经穿过阿迪达斯末詹姆斯·哈登1、2代战靴新发布的配色在AAU巡回赛中成名,所以这是他们签下锡安的优势所在。但是由于NCAA丑闻,阿迪达斯在大幅减少了在NBA球鞋合同上的支出,这也就意味着资金将成为阿迪达斯签下锡安的主要障碍!那么是否就意味着中国品牌李宁会成功拿下锡安?我认为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李宁股价大涨,球鞋合同会选择耐克阿迪

锡安签约李宁的可能性

中国李宁最近几年开始走向国际化,他们的产品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追捧。不过,就目前来看,李宁签下的最大牌球星也就闪电侠韦德一人,但是随着韦德的退役,让李宁的影响力也受到了一定打击,显得有些尴尬。除了耐克阿迪以外,还有很多像彪马,安德玛等高端品牌可以供锡安去选择,似乎他并没有很大的理由去选择与中国李宁签约,但这并不代表李宁不够优秀!近日他们已经为锡安打造出了一款“音速7”战靴!虽然没有透露鞋子真正的主人,但该战靴“恶魔蓝”的配色,鞋帮处大“D”的标志,加上鞋舌“秀肌肉”图案,还有锡安专属的US15鞋码已经给了球迷们答案。

小锦鲤侃球:

这样说吧!近些年来,与中国品牌签约的球星并不少,从此前匹克的巴蒂尔、基德到如今的李宁签约韦德,安踏签约克莱·汤普森,这些都是中国球鞋品牌与时俱进的信息。如果锡安·威廉姆森有考虑到“宁做鸡头不做凤尾”又有考虑到中国市场的影响力的话,他也并非完全没有可能选择中国李宁,只是概率相对来讲会小些罢了!对此你怎么看?欢迎一起讨论。喜欢的朋友帮忙点个赞,点击关注“锦鲤篮球”点关注不迷路,你的支持就是小锦鲤更新的最大动力!

你如何看待安踏近年的发展?

同乡又同龄,特步安踏老板身价差10倍

上周特步公布,拟以现金2.6亿美元收购美国老牌网球运动鞋履品牌K-Swiss、法国运动休闲靴类品牌Palladium,及美国滑板鞋品牌Supra的母公司E-Land Footwear USA Holdings Inc.的全数已发行股份,以扩充销售组合,提高增长动力。不过交易能否顺利通过,还须经审批,预料今年7月底完成。

这次特步首次收购外国品牌,早在三月已有迹可寻,今年三月底特步突然宣布配股集资筹近14亿元,当年已盛传公司要洽购国际品牌。事实上,综观国内所有运动品牌,多年来一直难以提升自身品牌价值及吸引力,相对国际品牌总给人一种低档次的感觉。

安踏之所以成为体育用品龙头,也是靠着十年前收购意大利运动品牌FILA,股价愈战愈勇,安踏才有今日成绩,而且安踏深明多元化才是出路,所以除了FILA外,安踏近年亦积极收购,或与国际品牌合作开设合资公司,例如日本滑雪用品品牌DESCENTE、英国爬山运动鞋品牌SPRANDI、香港童装品牌KINGKOW及韩国的KOLON SPORT。

有安踏珠玉在前,特步跟随其后并不意外,事实上这两间民企颇有渊源,安踏主席兼首席执行官丁世忠,和特步主席兼行政总裁丁水波,既是同乡也是同龄,二人都是福建泉州晋江人,今年同为49岁。在企业历史方面,丁世忠早在1991年已创立安踏,2007年上市;丁水波则在2002年才成立特步,2008年上市。

当年安踏和特步的上市价差不多,前者5.28元,后者4.05元,十多年过去,安踏股价翻了十倍,现价报55.9元,市值约1500亿元,而特步现时股价只维持在5元左右,市值仅128.5亿元,不及安踏的十分之一。

论身家更是没法比,据企查查显示,丁世忠家族持有安踏超过六成股权,以市值计,身家已超过900亿元;丁水波家族持有特步54%股权,身家接近70亿元。

安踏目前市盈率32倍看似昂贵,而特步的接近15倍看似便宜,但看看两者2018年的业绩,前者年收入241亿元,纯利41亿元;后者年收入64亿元,纯利6.6亿元,证明一分钱一分货。

假鞋之都:安踏、特步们的家乡,6年内35家公司上市

鳄莱特、野力、飞克,均起于“家庭联产、手工作坊”,也就是“晋江模式”的雏形,即便是现在,洋埭村村的民房中,仍有一双双手在缝纫机上忙碌着。这里不仅为全国贡献了一个“晋江经验”,也在中国资本版图留下晋江身影。

1991年,丁世忠带着赚到的20万回到晋江,与家族商议后,正式创办“安踏”,这是安踏官方正史中的第一件大事。

第二件大事是8年后,安踏重金邀请孔令辉做品牌形象代言人,并在央视等各大电视台投放广告。这也是丁世忠的主意,丁和木还是因为风险而反对,后来的效果毋庸赘言。此后,晋江鞋企纷纷效仿安踏,CCTV-5一度被称为“晋江频道”。

无论是北漂卖鞋,还是请明星代言,丁世忠透露出典型的晋江人性格——敢于冒险。“爱拼才会赢”是晋江经验的精神内核,或因如此,晋江成为了今天的晋江。

晋江鞋企的第二次洗牌是在上市潮之后。2007-2019年间,包括鞋企在内,晋江至少有40家公司上市,除了港交所、深交所和上证所,有不少公司选择在马来西亚、新加坡、韩国、英国、德国等比较偏门的交易所上市。

曾经的晋江鞋业,现在面临着新一轮痛苦转型。有意思的是,时势逼迫低端制造业退出之际,新的力量也在生长、集聚。

大多数人对zarahm和forever21这类快时尚品牌的看法是什么?

用ZARA模式做家具

服饰业龙头ZARA掀起叱咤全球的快时尚风潮,从此SPA模式就被快时尚产业视为经营圣经。这种生产到销售一站式管理的制造业模式,最早是1986年由美国休闲服饰GAP所定义,SPA模式正式名称是「Specialty store retailer of Private label Apparel」,直译意为「拥有自有品牌的特色化服饰专卖店」,也有人称之为「制造型零售业」。

在快时尚产业,除了GAP、ZARA以SPA模式大获成功之外,UNIQLO也在1997年转为以SPA模式经营。此模式的最大优势是缩短价值链。传统上,从采购原料到将制品或服务送到消费者手中,中间会透过批发商、中间商向工厂下订单,再透过代理店销售。

据企查查,ZARA(飒拉)是1975年设立于西班牙隶属Inditex集团(股票代码ITX)旗下的一个子公司,既是服装品牌也是专营ZARA品牌服装的连锁零售品牌。ZARA深受全球时尚青年的喜爱,设计师品牌的优异设计价格却更为低廉,简单来说就是让平民拥抱High Fashion。

制造型零售业则是跳过一连串环环相扣的批发商、贸易商,在自己的工厂,生产自己设计的东西,然后直接拿到自家店面贩售。品牌不须透过中间的批发商或贸易商斡旋,和消费者之间也没有隔阂,所以可以提高营利。在家具界,运用SPA模式最成功的制造型零售业,就是瑞典家具龙头宜家家居(IKEA)与日本家具龙头宜得利(NITORI)。

宜得利在中国叫似鸟

日本家具逆势翻盘

过去20多年,日本家具市场历经经济泡沫化、房地产疲软、人口结构老化、结婚率下降等诸多因素冲击,市场规模萎缩近半,从6兆日元滑落到3.3兆日元。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家饰品连锁店宜得利却依然逆势缴出一张漂亮的成绩单,创下连续31年营收和利益双成长的纪录。

由于营运表现优异,过去5年该公司股价由4,000多日元成长了5倍,上涨到16,800 日元,堪称是日本上市公司的绩优股,市值达1.9兆,在日本流通业名列第4,和名列第3的永旺集团相当接近。

据企查查显示,宜家家居是来自瑞典的全球知名家具和家居零售商,互为和谐的产品系列在功能和风格上可谓种类繁多。无论你喜爱哪一种风格,都有为所有人提供的家居产品和解决方案,并以为大众创造更加美好的日常生活为理念。

宜家实际控制人

瑞典家具零售商龙头宜家家居,也是一个历久不衰的传奇。1951年宜家家居还只是瑞典一家家具邮购公司,到了2017 年已经成为一个横跨29个国家、拥有355店、营收363亿欧元的家具业龙头。

这2家企业一东一西,产品定位和风格亦截然不同,但有趣的是,它们都以SPA模式经营成为家具业界的标竿企业。

掀起日本家具业的制造革命

事实上,似鸟昭雄初期经营的家具店亏损连连,直到1972年他发现美国家具店都是大型连锁化经营,由制造商直接供货给通路,所以家具价格非常便宜,只有日本的1/3,而且色彩协调统一,又有整体设计感。相反的,日本人的居住空间小,最需要色系统合,但传统家具店多半是个人经营,必须透过批发商进货,商品规格不一,没有系统设计,更重要的是,经过中间商的层层剥削,使得商品价格居高不下。

似鸟昭雄回国后,决心自己开发、设计、生产、销售,并设立一号店,展开日本家具业的制造革命。当时,他许下30年后开100家店,营业额达到1,000亿日元的远大志向,结果真的在2004年实现了这个目标。此后,宜得利快速而稳定的成长,并进军海外市场,目前在全球已有523家店。

规模扩大的同时,宜得利也保持卓越的经营绩效。2018年营收达5,720亿,而且连续31年营收、获利双成长。从营业利益率观察,宜得利的营业利益率为16.3%,约948亿日元,在SPA商业模式中名列第1,排名第2的良品计画(MUJI 无印良品)营业利益率则为11.5 %。

创立平整化包装标准的DIY 家具

1960年宜家家居创办人英格瓦‧ 坎普拉开出第一家宜家家居实体店,开幕当天店外上千人排队购买,但因为销售的是组合型家具,产品体积大,顾客结帐后难以携带,配送司机也不易搬运,坎普拉开始思考贩卖组装型家具。

这个转折促使宜家家居后来以平整化包装(IKEA Flat pack)为核心概念,专门供应平价、机能性、具设计感的DIY家具,以落实坎普拉「让更多人每天都过得很舒适」的经营理念。

到2017年为止,宜家家居已进入29个国家开店,店数共355家,营收363亿欧元。

成长动能比一比

过去5年,宜得利不但积极进军海外市场,面对环境和生活型态的转变,它也跳脱以往的框架,调整商品结构组合和业务范围。

例如因应近年来日本社会人口结构和生活型态转变,宜得利就把目标族群由原本的家庭客层,扩大至年轻单身族,商品开发策略也跟着调整,从原本以实用性平价家具为主,扩增到流行时尚家饰。目前它的家具产品销售占比为47%,家饰用品则占53%。

在展店策略上,经过稳扎稳打的第一阶段,以30年时间才跨过100家店的门槛;以乡村包围城市、加速展店的第2个阶段,只花了6年就开出第2个百店。

到了往全球市场扩张的第3个时期,正好碰到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似鸟昭雄看准此时店租便宜,加速展店踩油门,仅3年就再开出1百家店。

到了2013年,宜得利店数已达300家,2017年全球店数更突破500家,创下5,500亿日元的年营收。

李宁和安德玛哪家的实力强?

比较市值的话,安德玛市值87.48亿美元,毫无疑问比154.64亿人民币的李宁强太多。

品牌价值的话,在健身领域的领导地位和大批影视明星上身让其品牌形象在全世界都称得上高端,与库里的合作也让其在篮球领域挣得一席之地。这让其近年来的风头大盛,也把自己定位为高端,欲冲击耐克阿迪达斯在运动领域的主导地位,并在北美份额成功超过阿迪达斯,可以说已经成功跻身全球性的运动品牌行列。而李宁近十年来因营销失败,一直陷于苦苦挣扎之中,销量不振,市值下滑,甚至还被安踏远远甩开,曾经的国产第一运动品牌早已风光不再。

但是品牌和市值对于我们普通消费者来说并没有什么意义,因为我们消费的是产品,更关心它们在产品上的实力,包括质量、舒适度、保护性和性能。这样来比的话,那情况可能就不一样了。

不同的品牌产品实力一般是各有所长,拥有二十多年研发积累的安德玛和李宁当然也有各自的优势领域。

健身起家的安德玛在健身领域是最具实力的,李宁这方面几乎可忽略不计,毫无可比性。同样,有些领域也是李宁很强,安德玛却没有的,例如羽毛球、乒乓球(红双喜)相关产品。

篮球领域产品是双方都有且都很重视的领域,都有大量NBA球星,有不同的系列,且都有一定的影响力。但是个人认为,李宁篮球鞋强于安德玛。因运动的激烈性和运动员体重的庞大,篮球鞋对科技的要求很高,但是安德玛球鞋的科技含量并不高,虽说有micro g和charged,但普遍反馈效果一般,远不如耐克阿迪的zoom、boost,价格却差不多且不打折。就连其最高端的库里的球鞋都普遍反应脚感偏硬,除了库里代言,真想象不出为啥要买它,毫无性价比可言。这么多年来也并没有什么经典款式出现。被网友戏称为美国安踏并不是贬低,而是其产品力的真实体现,其篮球鞋产品并不比国产的安踏强,可以说靠售价强行高端。反观李宁,多年来积累了不少中底科技,B+C,李宁云,各种弓和弧,同步协调系统,缩进科技,高端鞋从不吝啬使用大面积碳板,从而诞生了很多设计优秀的经典系列,例如驭帅系列,奥尼尔系列,音速系列,闪击系列,韦德之道系列……覆盖高中低端,性能出色价格合理,性价比极高,始终在篮球爱好者群体中保持着良好的口碑和较高的影响力,尤其是野球场,水泥地是对中低端篮球鞋质量最好的检验。

产品是一方面,安德玛的门店是几乎从来不打折的,除了健身产品外,较高的价格并没有给消费者带来相应价值的产品,球鞋甚至不如价格更低的耐克阿迪李宁,这是最大的问题所在。而且据很多消费者反馈,安德玛的各大网店客服和门店销售态度傲慢,体验极差,相信未来消费者也会用脚投票。

李宁虽然自身定位出现很大问题,但是其产品一如既往,虽然在大众消费者眼中失去了影响力,但在运动爱好者群体中却依然保持良好口碑。营销和准确的定位能带来短时间的快速增长,但持久的增长终归要靠产品。李宁近两年也走出低谷,强势反弹,优秀的产品毫无疑问是重要原因之一,也希望这个出身优越的国产品牌能够继续不忘初心,为我们提供性价比高的优秀产品。而2017年安德玛却一改前些年的高速扩张,增长缓慢,利润率严重下滑,股价下跌,一方面原因或许就是吃完了营销红利,消费者看清了其产品价值导致的吧。

李宁这次翻车?

今天,李宁公司致歉,但影响已经造就,股价大幅下跌,给更多“自以为是”的公司敲响警钟。再看看鸿星尔克的走秀,对于李宁此次新品发布的争议,应该有更多的思考!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